臍窩內有櫻紅色息肉樣物

臍窩內有櫻紅色息肉樣物

若寶寶肚臍潮濕,臍窩內有櫻紅色息肉樣物,則寶寶很可能患有臍茸。臍茸是小兒臍部的卵黃管殘餘組織(胚胎殘餘組織)增生物,又稱為臍部卵黃管息肉(umbilicalomphalomesentericductpolyp)或臍息肉(umbilicalpolyp)。通俗的講,臍茸是小兒臍帶脫落後,創面上出現的櫻紅色、表面光滑濕潤的息肉樣增生物,可有少量膿水樣分泌物(如果被碰傷,分泌物可呈血性)。

原因

1.慢性刺激:由於飲食習慣改變,糞便性質發生變化而產生的特殊刺激;或因痢疾、潰瘍性結腸炎、血吸蟲病、蟯蟲病等腸道疾病的刺激;以及慢性便秘、糞便乾結等,均可刺激直腸黏膜而發病。

2.遺傳因素:胎兒在胚胎期,上皮細胞即有易感性。這種特性使上皮細胞在生長發育期快速生長而成息肉。現在不知您家孩子的息肉是多發還是單發,建議通過手術治療,如不及時治療,長期便血會影響孩子的身體健康,導致其貧血。一般經肛門切除就可以治療此病,手術在20分鐘左右就可完成,對孩子沒有其它方面的影響,比較安全。

檢查

大體形態:

櫻紅色、表面光滑濕潤,息肉狀。小者約綠豆大小,大者直徑可超過0.5cm,部分根部變細形成蒂。

組織形態:

臍部皮膚鱗狀上皮與胚胎殘餘的腸黏膜組織相連。

鑑別診斷

臍窩內有櫻紅色息肉樣物的鑑別診斷:

1、嬰幼兒臍部有腫物突出:嬰幼兒臍疝是一種先天性發育缺陷性疾病,隨著年齡的增加,該病逐漸減少。大多數可在2歲內自愈。疝的表面有皮膚覆蓋主要表現在臍部有腫物突出,哭鬧時腫物增大,皮膚緊張很薄呈微青色安靜平臥或睡眠時腫物縮小消失,臍部留有鬆弛的皺褶。

2、臍窩內有肉芽組織增生:臍窩內有肉芽組織增生是斷臍後未癒合的傷口受異物的刺激或經常摩擦而形成的息肉樣、櫻紅色小肉芽腫,呈米粒至黃豆大小,有膿血性分泌物,不易痊癒。過多的肉芽組織可用10%硝酸銀腐蝕或用消毒剪刀去除,保持局部清潔,很快就能痊癒。臍窩內有肉芽組織增生是臍帶脫落後出現的一種組織增生,也可能是由於腸管與肚臍相連、黏膜鼓起導致的。臍肉芽腫非常容易造成感染,引起炎症,是需立即就醫處理的臍部疾病。

大體形態:

櫻紅色、表面光滑濕潤,息肉狀。小者約綠豆大小,大者直徑可超過0.5cm,部分根部變細形成蒂。

組織形態:

臍部皮膚鱗狀上皮與胚胎殘餘的腸黏膜組織相連。

緩解方法

1、普通外用藥物不能治癒臍茸,臍茸也不會自然癒合。

2、體積小的臍茸,可用10%硝酸銀燒灼(藥物腐蝕)。

3、有蒂的臍茸,可先以線結紮,殘留部分再用10%硝酸銀燒灼。

4、粗大的臍茸,一般需要手術切除。

5、其它治療方法,如雷射治療等也可選用。

6、有合併症者需住院檢查和治療。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