膳食調查

膳食調查

膳食調查是通過對群體或個體每天進餐次數,攝入食物的種類和數量等飲食習慣進行調查,再根據食物成分表計算出每人每日攝入的能量和其他營養素,然後與推薦供給標準進行比較,評價出膳食質量能否滿足人體身體健康所需,並了解膳食計畫,食物種類分配和烹調加工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提出改進膳食的措施。

基本信息

調查目的

膳食調查根據調查對象、調查時期、調查地區等因素的改變,調查目的也各不相同。一般來說膳食調查是流行病學調查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成功的膳食調查可以了解調查對象所代表的該部分人群的營養狀況、飲食習慣、膳食結構,這有助於相關部門開展針對性的膳食干預及健康指導,為調查對象代表的人群提供更有針對性的膳食建議並提高人群的身體健康水平及生活質量。

調查方法

根據具體情況可採用記帳法,稱重法、詢問法、膳食史法及熟食採樣分析法等方法。營養工作者必須選擇一個能正確反映個體或人群當時食物攝入量的方法,必要時可並用兩種方法。

調查日數一般為5~7日,其中不包括節日。若調查對象有星期日吃得較好的習慣則應包括星期日在內的7天調查。調查的日數也隨膳食管理方法及調查方法而定。如在包伙制的機構(托幼機構)可用記帳法進行調查,調查日數可長達一個月到半年,套用詢問觀察法可以對兒童一個月內的膳食情況作出比較準確的估計。

為研究癌症患者不同膳食組分(如脂肪、膳食纖維等)作為不同部位的癌腫的危險因子時則常用膳食史的方法,調查期可長達數年。

膳食調查方法的分類如下:

膳食稱重記錄法

膳食稱重記錄法可以詳實準確的記錄將攝人食物的數量及狀態,並從原料開始稱重記錄;隨著精確記錄天數增多,其結果愈發準確,但是需投入很大的人力和物力,故多採用3d膳食稱重記錄法。

24h膳食回顧法

24h膳食回顧法,也是國際上通用的膳調方法,用於推算較長一段時間內平均的食物或營養索攝人量,分不同季節和假日,工作日重複使用可以剔除季節和假期因素對食物攝取量的影響。加拿大全國營養調查、全美國食品消費模式調查都曾用過此方法,這也是1995年全國糖尿病流行病學調查指南中推薦的膳調方法之一。

食物攝人頻次調查法

該方法可以靈活設定與不同疾病對應相關的食物種類,項目可多可少,不僅適用於膳食結構簡單的西方國家,也適用於膳食結構複雜的東方國家;操作簡單、易行,適用於大人群的調查;可以推測長於調查期的膳食習慣;調查數據容易收集;省時省力,可節約研究經費。

套用領域

醫學領域

均衡膳食均衡膳食
膳食調查在醫學領域中使用廣泛,醫生可以通過膳食調查的方式掌握患者的飲食狀況,針對患者個體制定合理的飲食管理的教育。

例如糖尿病患者十分需要注意膳食結構,北京大學糖尿病中心主任紀立農教授於2016年發起了“全國糖尿病飲食現狀調查和教育項目”,該項目覆蓋了全國150家三甲醫院的500位臨床醫生,有超過3萬名患者接受飲食調查,超過6萬人次的醫生和患者接受糖尿病飲食管理的教育。該項目不僅填補了國內大規模糖尿病飲食現狀調查的空白,最終結果也在強化糖尿病飲食管理,提升醫生及患者飲食管理意識,倡導均衡飲食理念等方面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為實現全面“抗擊糖尿病”打下最堅實的基礎,讓中國超過1億糖尿病患者和更廣大的公眾從中獲益。

營養學領域

營養學領域中使用膳食調查對象不僅局限在需要進行膳食調理的人群,而是以學校或社區甚至一個省、市為單位,全面調查當地人的飲食膳食習慣並掌握普遍規律,從而提出營養學領域的建議。

例如2013年,黑龍江省首次膳食調查,結果顯示黑龍江省居民主要問題為“六低兩高”,即蔬菜水果攝入量低,其中蔬菜比《指南》推薦標準下限低10.1%,水果則低於下限87.6%;乳及乳製品攝入量僅達推薦標準的5%;豆類及豆製品、堅果攝入量僅達推薦標準下限的39%;全穀物食品極少,粗糧攝入比重不到推薦標準下限的50%;魚蝦攝入量比推薦標準下限50克低37%;大部分維生素、礦物質攝入量只達推薦標準的50%左右。

針對這一結果,營養學家可以更有針對性提出該省居民如何調整膳食結構到合理狀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