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州灣海底遂道

在膠南,最近一個名詞格外流行——“橋隧時代”。跨海大橋、海底隧道建成通車後,將使膠南受到青島的輻射更加直接,不但給膠南市帶來了客流、物流、資金流,而且把膠南市現有的資源、區位優勢有效放大,在產業形態和城市功能上實現與“大青島”的對接,大橋和隧道的接通,已經不僅僅是橋和路的通行連線,而是膠南在今後發展中思路豁然、全面躍升的一個臨界點。

簡介

 
膠州膠州
 膠州灣海底隧道膠州灣隧道南接黃島區的薛家島,北連青島主城區的團島,下穿膠州灣灣口海域。隧道全長約7800米,其中海底段隧道長約3950米。設雙向六車道,設計車速80公里/小時。路線等級為城市快速路,設計基準期為100年。按照進度規劃,膠州灣隧道預計2010年年底將實現全線貫通,2011年上半年通車。通車後,青島市民開車經隧道,5分鐘就可橫跨海底。
膠州灣灣口海底隧道青島端接線工程,南起膠州灣灣口海底隧道青島端終點,以上下行分離式雙洞隧道形式分別沿四川路、雲南路方向向北在地下穿行,在東平路路口北側爬升地面後開始高架,于山西路路口上方合流後接入快速路三期工程。是青島市“三縱四橫”城市快速路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本項目主要工程有“二隧、二高架、四匝道(二隧道匝道、二橋樑匝道)。
膠州膠州
路上接線端效果圖對於廣大市民關心的海底隧道的行車速度、車道寬度等問題,相關部門表示:四川路及雲南路主隧道為80km/h;而台西三路和團島二路匝道則為40km/h。啊這樣,市民駕車5分鐘就可以橫跨膠州灣,從青島到黃島也只需要15分鐘。同時,四川路、雲南路主隧道均為單向三車道,淨寬13.5米,匝道淨寬為8.5米、9.5米兩種寬度。在橋樑工程方面,橋面寬分為:14米、12.75米、8米三種標準寬度。高水平的路面完全能夠滿足市區上下班高峰期的要求。
隧道全長7.8公里 設計時速80公里/小時 膠州灣海底隧道全長7800米,其中路域段3850米,海域段3950米,是我國在建的第二條海底隧道(另一條是廈門翔安海底隧道)。
膠州灣海底隧道是連線青島市主城區與輔城的重要通道,南接黃島的薛家島,北連青島老市區團島,下穿膠州灣口海域。灣口最大水深42米。隧道全長7.8公里,其中海底段隧道長約3.95公里,設雙向六車道,設計時速80公里/小時,項目總投資約32.98億元。

國內最長世界排第三

膠州膠州
“採用跨海隧道與修建海上橋梁的方式相比,海底隧道具有全天候通行的特點,具有不破壞航運、不影響景觀、不占地或少拆遷、交通不受大風大霧影響等優點,是一種更好的交通設施。”膠州灣海底隧道項目有關負責人介紹說,膠州灣隧道是國內在建的第二條大型海底隧道,也是目前我國最長、世界第三長的海底隧道。
廈門翔安海底隧道全長8695米,是指隧道加接線端的總長度,而膠州灣海底隧道的這一長度超過了9000米;廈門翔安海底隧道的海域段長為6050米,是指兩端洞口之間的距離,而膠州灣海底隧道的這一距離為7800米。
目前公認的世界第一長海底隧道是日本的青函海底隧道。該隧道全長為53.86公里,其中海底部分為23.3公里。另外一種說法是英吉利海峽海底隧道,正式名稱是“歐洲隧道”,全長50.5公里,其中海底部分長37公里,是世界上海底部分最長的隧道,該隧道已於1995年建成通車。
 

 雙向6車道

膠州膠州
根據規劃,膠州灣海底隧道工程是連線青島市主城與輔城的重要通道,南接薛家島,北連團島,下穿膠州灣灣口海域,隧道全長7800米,其中路域段3850米,海域段3950米。縱斷面採用“V”字坡,設雙向6車道,行車速度80千米/小時,屬城市快速通道。
“如果按照計畫順利推進,膠州灣海底隧道將於明年上半年竣工通車。”膠州灣海底隧道項目有關負責人介紹說,屆時,青(島)黃(島)不接歷史將被徹底打破。目前,海底隧道和海灣大橋的分工也已經明確,海底隧道負責客流運輸,只準通行大中小型客車,禁止貨車通行;海灣大橋則主要負責物流運輸,可通行大貨車。

設計服役壽命為100年

膠州膠州
膠州灣海底隧道是中國自行建造的第二條海底隧道,其設計服役壽命為100年,使用功能為城市道路交通。
“由於海底隧道要求高安全建設、長壽命服役,國內外學者對耐久性進行了特殊的關注。”項目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隧道混凝土保護層厚度及其波動值直接決定其服役壽命,膠州灣海底隧道襯砌混凝土靠近空氣側的保護層厚度達60毫米,施工方還對洞口段混凝土進行了防水處理。

33億投資不花政府一分錢

膠州膠州
膠州灣海底隧道項目總投資32.98億元,在整個開發建設過程中,市政府不用從財政賬面上出一分錢,資金通過國信集團自有資金和社會融資解決。作為項目甲方,青島國信集團公司開全市之先河,為海底隧道項目發行企業債5億元,同時爭取國家開發銀行定向貸款和技術援助貸款分別6億元和2億元,多渠道融資20億元解決了項目資金問題。目前,膠州灣海底隧道建設所需的全部資金都已經到位。
施工時最怕海水倒灌
訪海底隧道監理工程師馬若飛
“我們最害怕的就是水啊,雖然說人生活離不開水。”4月24日,在膠州灣海底隧道薛家島段臨建辦公室里,談起海底隧道建設過程里最困難的是什麼?作為甘肅鐵一院工程監理公司海底隧道副駐地監理工程師的馬若飛毫不猶豫地說。
馬若飛說,針對這一問題,已經找了好多專家進行論證過了,“工程馬上就要結束了,可以說什麼問題都沒發生過”。另據馬若飛介紹,在海底隧道開挖前,他們要進行好幾次地質預報,“先探後挖”,要首先知道前面岩石的強度是多少,裡面是否有水,在搞清楚這些問題後,他們再挖,這樣做到開挖安全。“開挖後產生的水‘以堵為主、以排為輔’,發現水源趕緊用混凝土等各種防水材料堵上,實在不行就排出來。”
膠州膠州
“服務隧道開通的時候,我們就測過隧道裡面的溫度,基本上是恆溫。”馬若飛說,當時是去年的12月份,外面都結了冰,可謂天寒地凍,但是隧道裡面的溫度卻一直保持在17.3℃,不管隧道頭頂是海水還是陸地,裡面都很暖和。
馬若飛表示,除非發生地震,其他的什麼氣象變化都不會對海底隧道造成影響,“這個問題氣象專家也已經進行過了論證,周邊300年內不會發生地震,因此海底隧道肯定是暢通無阻的”。
無論在馬若飛的辦公室里,還是在門外,都堆放著各種的岩石,他說這些都是在挖海底隧道的時候挖出來的,他選了不少留了下來,還標上名稱、日期和在那個位置挖的。馬若飛說,這些都是他的寶貝,現在他已經做出了膠州灣海底隧道成功貫通的紀念景觀岩石,還自編了幾句打油詩寫了上去,表達對隧道貫通後的喜悅。
一隧接青黃,勾出“大青島”,海底隧道的貫通將實現“大青島”的規劃布局,最直接受益的就是開發區和膠南兩地。記者了解到,近幾年,開發區和膠南發展迅速,開發區有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鐵礦石碼頭前灣港,膠南的董家口也正在逐漸成為新興西海岸港口 ,這兩個地區的發展已經嚴重受到交通的制約 ,島城東西岸之間的交通不便越來越突出,海底隧道的貫通將為開發區和膠南注入新的活力,作為“經濟連通器”,海底隧道將實現東西岸半小時經濟圈,伴隨著跨海大橋的貫通,西海岸也將進入“橋隧時代”。

海底隧道勾出“大青島”格局

膠州膠州
海底隧道即將貫通,離通車的日期也不遠了,這將給整個青島市的發展帶來怎樣的變化?海底隧道將為西海岸的發展帶來什麼樣的機遇?記者採訪了青島市社科院副院長任銀睦 ,他對城市經濟社會發展等有著很深的研究。

“大青島”格局將實現

得知海底隧道即將貫通,任銀睦也比較激動,“膠州灣海底隧道是青島的大事,所有市民對海底隧道的開工、動工等都熱切關注,毫無疑問,膠州灣海底隧道貫通意義是非常巨大的,將最終實現‘大青島’的格局。”任銀睦說。
任銀睦表示,多年以來,對於青島市的整體布局以及“大青島”的理念,一直停留在規劃的層面上,沒有付諸行動,很大程度上在於交通的制約,膠州灣海底隧道的貫通將對未來發展起到很大的推動作用,過去的布局制約勢必會慢慢消失。“膠州灣海底隧道通車後,將帶來交通的極大便利,島城東西岸居民聯繫將更加密切,無論時間還是空間上都將大大拉進,市民期盼已久的‘大青島’格局也將實現。”任銀睦說道。

實現東西岸半小時經濟圈

膠州膠州
膠州灣海底隧道通車後,從青島到黃島只需要5分鐘,大大縮短了通行時間,“膠州灣海底隧道為青島帶來的經濟效應是非常大的,西海岸經濟在橋隧時代肯定會飛速發展。”任銀睦說道。
任銀睦表示,政府強調經濟發展的調結構、轉方式,膠州灣海底隧道打破了空間制約,青黃之間空間距離不存在了,這將帶動整個青島結構的轉變,有助於調結構、轉方式。“隨著膠州灣海底隧道的貫通,為更好實現兩岸對接,隧道兩端的輔助設施也將要完善,政府在發展觀念上也要相應改變,最大化實現隧道的經濟帶動作用。”任銀睦說道。
此外,膠州灣海底隧道的貫通,處於青島新一輪經濟發展重心的西海岸,也將迎來新的歷史機遇,將使西海岸區市全部包含在市區半小時經濟圈以內,這對於改善當地的投資環境、提升城市功能、進一步打造西海岸經濟重心、推動島城第二產業的西移、加快西部新區規模經濟的形成和發展、推動整個環膠州灣區域加快發展等都將起到關鍵性作用。
 

隧道將帶動東西岸文化融合

膠州膠州
“隧道貫通將加速兩岸文化的交匯融合,老市區的文化可以輻射影響黃島、膠南的文化,而現在膠南、黃島多是外地人口,他們的新文化也可以為老市區文化注入新的文化元素和活力,最後,將形成大青島的城市文化。”
談到隧道貫通會不會出現上海的浦東、浦西模式,任銀睦表示道,目前,這種地域上的區分越來越淡,更注重一種大環境,“以前上海流行一句話,是‘寧要浦西一張床,不要浦東一間房’,這種觀念可能在青島也有過,但是隨著這種大環境的形成,地域區分已經趨於淡化。”
開發區

橋隧一通,形成發展新機遇

記者了解到,青島開發區1984年10月經國務院批准,1985年3月動工興建。1992年,省 、市決定將開發區與黃島區體制合一,同年在區內興建了國家級保稅區和新技術產業開發試驗區;1995年設立省級鳳凰島旅遊度假區;2006年設立國家級青島西海岸出口加工區;2008年設立青島前灣保稅港區。
 

 開發區建設正如火如荼

據介紹,現開發區總面積274.1平方公里,總人口60.2萬,其中戶籍人口31.4萬。2009年全區生產總值814.17億元,投資環境綜合評價連續6年居全國國家級開發區前5強。一批高端項目相繼在青島開發區生根結果。投資74億元的青島北船重工和青島海西重工等項目在海西灣畔共同建成了世界級的核心產業鏈完善的造修船基地。
同時,在青島開發區54公里的海岸線上,新落戶了19個重點旅遊項目,這些項目涉及高檔酒店、豪華遊艇、高檔會所、創意傳媒等,投資額動輒幾個億,甚至幾十億,青島開發區高端旅遊啟步。
據悉,總投資15億元的帆船之都溫泉度假酒店建設項目在青島開發區銀沙灘奠基;銀沙灘木屋別墅度假酒店建設熱火朝天;唐島灣海上嘉年華項目、唐島灣國際遊艇俱樂部項目即將動工 ;竹岔島要打造真正的“海上樂園”……總投資近170億元的19個重點旅遊項目躍然而出,青島開發區高端旅遊業開始引領西海岸新一輪發展的浪潮。
青島開發區區長紀敏曾笑稱,“我們的金沙灘、銀沙灘比東海岸所有的海水浴場都好,水也乾淨,沙子也柔軟,很多市內四區的人專程到我們這裡來洗海澡。”
但是,因為交通的制約,青黃兩地因大霧、大風等惡劣天氣的影響極容易造成出行受阻,而輪渡與高速公路的通行時間太長,“青黃不同城”的感覺很明顯。

青黃5分鐘時代即將來臨

膠州膠州
隨著海灣大橋和海底隧道將陸續貫通,制約青島開發區發展的交通瓶頸將得到徹底解決。橋隧的建成,絕不僅僅是兩條空間通道的打通,它更是一個區域概念上的融合,使老市區與西海岸真正融為一體,為整個青島城市發展打造出一個新的平台。
駕車5分鐘就可以穿越膠州灣,青黃同城時代的來臨,必然給人帶來全新的感覺。開發區唯一的遺憾是與市區交通不便,但隨著海底隧道通車後,青黃5分鐘時代的來臨。距離已不再是任何問題。
作為西海岸的核心區,青島開發區必須加速產業升級,形成雄厚的高端製造業和高端服務業基礎,轉變經濟成長方式,增創新優勢,才能從容應對“橋隧時代”的到來,才能更好地抓住新一輪戰略機遇,加速青島形成東西兩翼齊飛的城市格局。
膠南

 膠南發展勢頭迅猛

“橋隧時代”到來,隨著橋隧的通車,膠南會在青島未來發展中占有更重要的位置。點燃了膠南市這塊都市新區的房地產行情。
“雖然遭遇國際金融危機,但是自2009年4月以來,受益於海底隧道通車以及對西海岸崛起的預期,我們在膠南開發的住宅銷售火爆,房價穩中有升,大部分已經售出。”中海熙岸地產建設正如火如荼,售樓人員告訴記者。
在青島房地產交易中心了解到,自2009年至今年4月份,膠南市累計交易住宅高居青島各區市榜首。膠南和膠州、黃島,這三個直接受益於橋隧工程的區市合計成交量幾乎占青島市房產成交量的半壁江山。
各大商家也瞄準了西海岸這片正在崛起的經濟高地,喜來登、悅榕莊、今典紅樹林、太平洋百貨、紅星美凱龍……這些國內外知名服務業品牌聚集在膠南。暗合著橋隧通車的擁灣發展路線圖,高端品牌項目的頻頻動作,在勾畫出西海岸旅遊度假勝地的基本輪廓時,也帶動了膠南現代服務業品質向高端化、品牌化的蛻變。
天塹變通途,行路僅需一刻鐘
“從青島到膠南,坐輪渡到達開發區,再轉乘汽車到達膠南,輪渡需要1個小時,然後換乘車還需要1個小時。若是遇到大霧大風等天氣,就只能去坐長途車繞道走膠州灣高速了。”家住青島市南區,在膠南上班的丁女士不無感慨,因為交通不便,只能每周回家一趟,並且每次回家都要提前注意天氣狀況,隨時準備調整乘車路線。
對膠南而言,隧道的開通,其意義遠不止節省2小時這么簡單。膠南到青島的直達時間,從2個多小時縮短至一刻鐘。
蘇先生是膠南一家紡織企業的老闆,因為是以外貿出口為主,公司在青島設立了一個辦事處專門負責外貿出口項目,所以經常往來於膠南與青島之間。交通不便使蘇先生非常苦惱,“有一次外商客戶決定來我們的工廠看看實際生產情況,我們派車去青島接,本想走輪渡,半路上才知道輪渡因為大霧停航,於是我們又掉頭走膠州灣高速,到高速入口才知道高速也封路了,就只能走國道。中間浪費不少時間,本來商定上午10點的參觀直到下午2點才進行,很耽誤事。”
膠州灣高速
“橋隧時代”將緩解膠州灣高速擁堵
目前,青島市汽車數量呈現井噴式增長,西海岸經濟的迅猛發展也加快了兩地之間的人員流動,對道路的承載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因為膠州灣高速的擴寬 ,部分雙車道變身腳踏車道 ,車輛經常會排起長龍。而海底隧道的開通將極大緩解膠州灣高速通道壓力,突破運輸瓶頸。
4月27日,記者採訪青島市高速公路管理處了解到,目前膠州灣高速青黃之間每天平均通行1.5萬輛車次,按照每車4人次計算,每天從高速上至少通行6萬人。
記者了解到,受膠州灣高速擴寬的影響,膠州灣高速每天都會出現堵車的狀況,嚴重情況下,能堵1個多小時,這樣從市內開車去開發區則需要2個多小時,膠州灣海底隧道實現通車後,將會極大地緩解膠州灣高速的擁堵狀況。

輪渡

喧鬧20多年輪渡可能將重歸平靜
膠州膠州
1986年12月,青島輪渡建成通航,為市民跨海出行立下了汗馬功勞,但隨著海底隧道的貫通,喧鬧了20多個年頭的輪渡碼頭有可能重歸平靜。
記者了解到,目前青島輪渡每天運送汽車4000輛,旅客近2萬人 ,但是輪渡受天氣影響較大,一旦出現大霧、大風天氣,輪渡隨時可能停航,交通制約現象突出。
另外,記者了解到,跨海大橋和海底隧道通車後,輪渡運行空間將被大幅壓縮,尤其是與跨海大橋線路重合的青島到薛家島航線,有關停的可能 。而青島到黃島航線,將有可能長期保留。
記者了解到,青島輪渡有限責任公司已在4月初整體劃歸了城投集團。而在“轉嫁他人 ”的同時,輪渡也將發展目標定格在打造高端海上旅遊產業。
據介紹,按照計畫,打造高端海上旅遊產業將是輪渡未來主攻方向。在整體劃轉的第一年,輪渡公司依然會堅持以運輸生產為中心,依託運輸主業,發展海上旅遊,努力實現轉型發展。
在旅遊規劃上,輪渡公司今年也不乏“大手筆”。據悉,今年輪渡方面將改造一艘渡輪,啟動前海旅遊項目,並開工建造一艘豪華旅遊客船。與此同時,計畫開工建造四艘豪華高速客船,爭取年內開通奧帆基地至薛家島旅遊航線。
隨著未來跨海大橋和海底隧道的開通,輪渡公司將面臨極大的生存壓力和主業轉型問題,找出路勢在必行。整建制併入城投集團後,對雙方都有利,城投集團將結合自身在旅遊板塊的優勢,利用輪渡公司擁有的各項海上運營資質 、航線運營經驗和專業人才優勢,加大海上旅遊項目開發,打造青島高端海上旅遊產業。轉型旅遊產業後,不僅有效解決輪渡公司的生存壓力和主業轉型問題,還將實現資源的最佳化配置,提升城投集團的資產質量,為發展島城海上旅遊產業打下堅實基礎。
 

海底隧道將怎樣收費?

“隧道貫通了,是不是就是可以通車了?”一聽海底隧道即將貫通,不少市民提出疑問,對此,相關工作人員解釋,主隧道的貫通只是意味著土建工程的完成,機電設備安裝、道路及附屬工程等工作完成後,才能實現通車。

隧道明年上半年實現通車

記者在修繕完整的主隧道看到,隧道內附屬設施均已齊備,無論是通風設備還是應急設備都已到位,工作人員也介紹,修整完的主隧道管線都已經安設好,尤其是電線,不再裸露在外面,都是隱藏在服務隧道中。
據國信集團相關負責人介紹,2010年是隧道建設的決戰年,雖然通過服務隧道基本探明了主要的地質和水文狀況,但是施工風險依然存在,工程的風險控制和工期控制都處於關鍵時刻。2010年的主要工期安排就是左右線主隧道的貫通,機電設備安裝、道路及附屬工程計畫於2011年第一季度完成。
最後,記者採訪了解到,按照規劃,膠州灣海底隧道將在2011年上半年實現竣工通車。
網友估算通行費不低於20元
膠州灣海底隧道還未貫通,島城很多市民就開始關心起隧道收費問題,網友“澳海”在3月30日發帖表示,青島海底隧道通車在即,將1小時的高速時間、半小時的輪渡時間縮短為 6公里、10分鐘,全天候通行,功在千秋。但目前青島主城常住人口在300萬以上,黃島膠南城區常住人口已過百萬。如此大的客流量再加上外地入青車輛,很可能會造成隧道開通之時就發生擁堵。
必須用價格槓桿給予調節,其下則是該網友列出的自己預想的幾種收費方案,每次收費50元;交5000元辦年卡,每次收費20元;交10000元辦VIP年卡,免費;地方政府資助公交公司購買200張VIP年卡,開通隧道公交運行。
最後表示,這樣可以避免大量外地車輛從隧道湧入市區,方便日常客流的兩岸往返。
在網友的回覆中,不少網友表示樓主預想的每次50元的收費肯定太高,這樣很多人也跑不起,有的則表示,現在走膠州灣高速由雙埠主線收費站至管家樓收費站要交通行費20元,估計海底隧道這么方便,肯定不會低於20元。
對此,記者也曾採訪過相關負責人 ,據介紹,公共設施的投入需要回收,所以以後海底隧道通車收費是必然的,但是收費的價位一定會是一個合理的價格。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