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關節慢性滑膜炎

膝關節慢性滑膜炎是人體關節中面積最廣、最複雜的,也是形成最大的滑膜腔,由於膝關節負重大,運動多,最易受到損傷。滑膜主要分布關節周圍。於關節腔相通,分泌潤滑液潤滑關節。

概述

膝關節慢性滑膜炎是人體關節中面積最廣、最複雜的,也是形成最大的滑膜腔,由於膝關節負重大,運動多,最易受到損傷。滑膜主要分布關節周圍。於關節腔相通,分泌潤滑液潤滑關節。在受各種病因(如骨質增生、關節炎、關節結核、風濕病等和創傷性外傷、骨傷、關節內損傷、周圍軟組織損傷、手術等)刺激或直接刺激滑膜損傷產生炎症反應,而滑膜對炎症的刺激的反應是分泌滲液。產生疼痛,嚴格地講,只要關節內有滲出積液,就證明滑膜炎症存在,其主要表現關節充血腫脹,疼痛,滲出增多,關節積液,活動下蹲困難,功能受限。

滑膜炎介紹

是由於微循環不暢造成的無菌性炎症,主要症狀是產生積液,關節滑膜是包繞在關節周圍的一層膜性組織,它不僅是一層保護關節的組織,而且還會產生關節液,為關節的活動提供"潤滑液"。關節液的產生和吸收是一個“動態平衡”,當出現對關節液的重吸收障礙時,由於關節液的產生和吸收動態平衡被打破,關節液的產生大於重吸收,便會出現“關節積水”。所以治療滑膜炎主要是調理微循環系統,只要微循環暢通了,積水也就循環消失了,同樣炎症也就解除了,中醫外科膏藥的作用也就在於此。原理:膏藥外敷刺激神經末梢,通過反射,擴張血管,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改善周圍組織營養,促使滑囊內液體吸收,達到消除滑囊內滑膜炎症而痊癒的目的。不明之處可隨時聯繫,以便能為你做出準確的指導,以取得最好的治療效果。

疼痛原因

關節的軟組織炎症也可以是單純局部的關節炎症也可以是全身系統性疾病的一部分。釋放進入滑膜腔的炎症物質對關節軟骨造成了損害,滑膜在炎症過程中的增生導致了關節軟骨和軟骨下骨的繼發性損害,因此在積液消退後仍舊會產生疼痛,這就是很多老年人在年輕時得過急性炎症好轉後,到老年增生、疼痛的原因。  

發病原因

1、老年人患膝關節滑膜炎,多繼發於膝關節骨性關節炎,主要原因是軟骨退變與骨質增生產生的機械性生物化學性刺激,引發膝關節滑膜水腫、滲出和積液等。
2、青壯年人患膝關節滑膜炎的原因多因急性創傷和慢性損傷所致。多有急性膝關節外傷史,傷後膝關節開始發生輕度水腫、疼痛、活動受限及跛行。通常在傷後6-8小時出現滑膜反應性積液,膝關節明顯腫脹、發熱,不敢活動。檢查發現膝關節屈伸活動受限,下蹲困難並伴有疼痛,關節周圍可有局限性壓疼點,浮髕試驗陽性。
慢性損傷性膝關節滑膜炎,可能無明顯外傷史,主要表現膝關節發軟及活動受限,腫脹持續不退,不敢下蹲。活動增多時加重,休息後減輕。久病者,可捫到膝關節囊肥厚感。對膝關節積液多者或反覆出現積液者,可做關節積液檢查,它能反應出滑膜炎的性質及其嚴重性。急性外傷包括有:膝關節扭傷、半月板損傷、側副韌帶或交叉韌帶損傷,關節內積液或有時積血,表現為急性外傷性膝關節滑膜炎。有時也可因單純膝關節滑膜損傷所致,如外傷較輕,或長期慢性膝關節勞損。加上風、寒、濕邪侵襲,可使膝關節逐漸出現腫脹和功能障礙者,則形成慢性膝關節滑膜炎。
膝關節滑膜炎有關節腫脹型和非腫脹型之分,關節腫脹型主要是過度運動後腫脹為主,疼痛輕重不一。非腫脹型膝關節滑膜炎,以關節疼痛為主,常伴有輕度腫脹。研究證實,兩種類型實質相同,只是滑膜病理改變程度不同而異。研究者發現,當膝關節長時間單一動作超量運動之後,滑膜組織充血水腫,紅、白細胞及纖維素滲出與關節腔內壓升高及氧分壓下降呈正相關係,且當滲出速度超過滑膜代償性吸收速度時,關節積液,進而使關節腔內壓繼續升高,氧分壓繼續下降的惡性循環,久之滑膜退變脂肪化生等慢性無菌炎症形成,從而認為,超量運動之後,創傷性膝關節滑膜炎的發生,不僅與關節面的重複揰擊,關節囊的損傷有關,而且在病程的發展及轉歸方面起著重要作用。
創傷性膝關節滑膜炎,易誤診為"良性關節痛",給予單純對症治療,效果差且常遺留後遺症。因為滑膜病變及關節液滲出性變化程度與關節腔內壓升高及氧分壓下降正相關係,所以提高關節腔氧分壓,降低關節腔內壓,具有促進炎症吸收及滑膜修復作用。
3、另一種導致膝關節滑膜炎的原因是感染,其中常見的是滑膜結核和類風濕性關節炎,一般講,滑膜內血管豐富,血液循環良好,對細菌抵抗力較強,但在感染結核菌的情況下,病情進展較緩慢,其症狀表現時好時壞,此為慢性膝關節滑膜炎之一。

治療方法

首先應避免引起創傷或勞損的運動,減少膝部負重及屈伸活動。鍛鍊股四頭肌是重要而有效的治療措施,直腿抬高可促進血液循環,有利於關節積液吸收,輕度膝關節滑膜炎一般不必臥床休息,可短距離行走,若積液量多,應適當休息,抬高患肢,床上做膝關節功能鍛鍊。
用溫水把雙手洗淨,擦乾後雙手互相摩擦至溫熱;找一安靜的環境,最好是在床上;僅穿短褲,露出腿部;
1、點壓六穴:站立或者平坐在床上,雙腿平放或者自然彎曲膝部都可以。搓熱雙手,用大拇指點壓患有滑膜炎的腿部6處穴位,力度要由輕入重,至相應穴位有麻痛感為好。6處穴位順序如下:環跳穴、伏兔穴、風市穴、膝眼穴、穴委中、血海穴。每處穴位點壓2分鐘。
2、推按大腿:平坐在床上,雙腿平放或者自然彎曲。搓熱雙手,把患有滑膜炎的腿放平,雙手從大腿根部往膝蓋方向緩慢推按,力度由輕開始慢慢加重。做此步驟時意念集中在手推過的部位,意念氣血被手推向了膝蓋部位。推按3分鐘。
3、按壓膝部:平坐在床上,患病腿平放或者自然彎曲。搓熱雙手,雙手按壓患病膝部:先左右相對按壓(左手在膝蓋左邊,右手在膝蓋右邊)1分鐘,然後上下按壓(一隻手在膝蓋上部,另一隻手在膝蓋下部)1分鐘,接著全方位的按壓膝部關節(用雙手掌心從各個角度揉按膝蓋至膝部發熱)2分鐘。做此步驟時意念集中在手和膝部接觸的部位。注意:按壓時要用手掌心使勁,類似揉面那種力道。
4、足腿導引:平坐在床上。以左腿患膝關節滑膜炎為例:
第一步,左腿膝蓋彎曲,左手握住腳趾部位,右手握住腳跟部位;
第二步,左手把腳趾向左方向牽引,右手把腳跟向右方向牽引,慢慢牽引到不能動為止,力度要柔和,同時配合呼吸為呼氣;
第三步,雙手依然握住腳趾和腳跟,慢慢牽引讓腳自然歸位,同時配合吸氣。以上第二三步重複10次。如果右腿患病反之。
每晚外敷滑膜消腫貼,以生薑水以生薑擦拭皮膚後,將本膏藥直接貼患處,左右各一貼。注意:做牽引的力度一定要柔和,動作一定要緩慢,幅度要到不能動為止。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