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乾動脈瘤

腹腔乾動脈瘤

腹腔乾動脈瘤(celiac axis aneurysm)是指發生在腹腔乾動脈遠端的動脈瘤。占全身所有內臟動脈瘤的4%,至1985年世界文獻報導不足108例上海中山醫院成功治療9例。多發生於中年以上,目前男女發生比率趨於相等。

基本信息


病因

引起腹腔乾動脈瘤的常見原因為伴有動脈硬化的中膜變性,其次為創傷、感染,以及先天性因素。梅毒所致也偶有報導。

發病機制

腹腔乾動脈瘤主要累及腹腔乾動脈遠端,通常為囊狀動脈瘤

臨床表現

腹腔乾動脈瘤多數無任何症狀,少數可表現為上腹疼痛不適放射至背部,常誤認為胰腺炎或消化性潰瘍病。1976年,Haimovici等報導一例腹腔乾動脈瘤,症狀與潰瘍病相似,而行胃部分切除腹痛不緩解,切除動脈瘤後才解除疼痛。動脈瘤破裂引起腹腔乾內出血,先進入小網膜囊然後進入腹膜腔,此時可出現伴有噁心、嘔吐的上腹痛及背部疼痛。上腹疼痛、搏動性腫塊、胃腸道出血、休克偶伴有阻塞性黃疸,常是腹腔乾動脈瘤破裂的表現。

併發症:
動脈瘤破裂出血是其主要併發症。近年統計,破裂率為15%,破裂後導致大出血死亡的可能性為50%左右。

診斷

腹腔乾動脈瘤術前診斷甚難主要依靠動脈造影診斷。

檢查

B超、SCTA、MRA對診斷有較大幫助由於動脈造影或DSA廣泛套用,腹腔乾動脈瘤的發現日益增多。動脈造影及DSA是診斷腹腔動脈瘤最可靠手段。

治療

目前主張對所有能耐受手術的腹腔乾動脈瘤患者均行手術治療。
1.手術路徑對於破裂性或先兆破裂的腹腔乾動脈瘤,採用從左腋前線經第七肋間開胸後腹部正中切開的胸腹聯合切口可獲得良好的術野,對多數非破裂性腹腔乾動脈瘤,則可採用經腹切除。
2.手術方式主要取決於動脈瘤的大小和部位,動脈瘤切除後如近遠端血管正常且有足夠長度時可做直接端-端吻合;如長度不夠,切除瘤體後可套用自體大隱靜脈或人工血管做腹主動脈-腹腔動脈間置移植重建血管。根據文獻報導,約35%以上患者可行動脈瘤切除,腹腔乾結紮術而不導致肝壞死。腹腔動脈瘤常有壓迫脾靜脈者,臨床上出現門靜脈高壓徵象和脾靜脈高度怒張,應予注意。
因腹腔乾動脈瘤常伴有其他動脈阻塞性疾病或動脈瘤存在,故術後應加強監測。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