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激惹綜合徵

又稱腸易激綜合徵。指的是一組包括腹痛、腹脹、排便習慣改變和大便性狀異常、粘液便等表現的臨床綜合徵,持續存在或反覆發作,經檢查排除可以引起這些症狀的器質性疾病。本病是最常見的一種功能性腸道疾病。

腸激惹綜合徵—irritablebowelsyndrome
胃腸道過於敏感、活動和分泌改變,常伴有症狀如噁心、嘔吐、厭食、脹氣、胃酸過多、便秘或腹瀉,但沒有腸道器質性疾病。一般發生於焦慮性人格,或繼發於生活應激或極度緊張之後。

腸激惹綜合徵是消化道、神經、精神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症候群。臨床表現多為反覆發作的腹痛、腹瀉或者腹瀉與便秘交替出現,往往因患者的情緒波動而誘發。本病為常見的消化系統的功能性病變,約占消化門診量的1/3,男性多於女性,比例約為3:2,且多發生於成年人。
根據本病的臨床表現,屬於祖國醫學的“腹痛”、“便秘”與“郁證”範疇。從病變的部位來看,雖病在大腸,但卻與肝、脾、胃等臟腑功能失調有關。
腸激惹綜合徵的病因病理可以概括為:情志失調而致肝氣鬱滯,肝脾不和,引起腸道氣機不暢,腸腑傳導失司;或因中寒日久,脾陽虛弱損及腎陽,陽虛不能溫煦中焦,運化失常而致泄瀉。此外,飲食、勞倦與寒溫失常可影響臟腑功能失調而發生本病。臨床中套用中醫辨證治療能收到較好效果,可分為以下三型辨治。
肝鬱脾虛型:症見腹瀉欲泄,瀉後痛減,噯氣食少,易煩怒善太息,舌淡紅苔薄白,脈細弦。治宜疏肝運脾,燮理氣機。方選痛瀉要方加減,藥用炒白芍20~30g,炒白朮、防風、陳皮、枳殼、雞內金、廣木香各10g,太子參15g,柴胡、蟬蛻、甘草各6g。
脾腎陽虛型:症見形寒肢冷,腹中冷痛,大便溏薄,日行3~4次,或五更即瀉,瀉後腹安,腹脹納呆,喜溫乏力,舌質淡舌體胖,苔薄白,脈沉細。治宜溫補脾腎,厚腸止瀉。方選四神丸加減,藥用黨參12~15g(或太子參15~20g),煨肉豆蔻、補骨脂、炒白朮、訶子、巴戟天各10g,炒白藥、薏苡仁各15~30g,乾薑6~10g,炙甘草、木香、砂仁各6g。
陽明熱結型:症見大便量少秘結,腹脹痛,伴有口乾煩躁,舌紅少苔或苔黃津少,脈弦或微弦數。治宜養陰除熱,潤腸通腑。方選增液承氣湯加減,藥用生地黃、玄參各15~30g,枳實、厚朴、大黃、梔子各6~10g,檳榔、杏仁各10g,火麻仁10~20g,生甘草6g。
腸激惹綜合徵除了需辨證遣方用藥恰當外,還應注意調護。飲食上宜少食多餐,腹脹者避免食用豆類食品;腹瀉時進食少渣、少纖維且容易消化、低脂、高蛋白食物;便秘時應增加纖維含量高的食物。避免過食生冷油膩、冷寒、辛辣的食物。精神因素與本病關係密切,應避免過度緊張、恐懼、憤怒或抑鬱等不良刺激,注意勞逸結合,保證睡眠質量,加強體育活動與身體鍛鍊,增強體質。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