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硫異煙胺

乙硫異煙胺

乙硫異煙胺(Ethionamide),別名乙硫異醯胺、乙硫異煙胺,是一種微黃色晶體的化學品。化學名稱2-乙基吡啶-4-硫代甲醯胺,分子式為C8H10N2OS,分子量為182.2428。乙硫異煙胺為抗結核病藥,臨床上主要常與其他抗結核病藥聯合套用,以增強療效和避免病菌產生耐藥性。

基本信息

化合物簡介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乙硫異煙胺

中文別名:2-乙基吡啶-4-硫代甲醯胺

英文名稱:ethionamide

英文別名:2-ethylisonicotinethioamide; 2-ethylpyridine-4-carbothioamide; 2-(ethylsulfanyl)pyridine-4-carboxamide

CAS號:536-33-4

EINECS號:208-628-9

分子式:CHNOS

乙硫異煙胺 乙硫異煙胺

化學結構:

分子量:182.2428  

物化性質

外觀與性狀:微黃色晶體或一種黃色,結晶粉末

密度:1.17 g/cm

熔點:164 °C

沸點:167 °C / 1mmHg

閃點:133.2ºC

折射率:1.599

儲存條件:2-8ºC  

藥品簡介

藥品名稱

中文名稱: 乙硫異煙胺

英文名稱: Ethionamide  

劑型

腸溶片:每片0.1g。

功能主治

對結核桿菌有抑菌作用,抗菌活性僅為異煙肼的十分之一。本品口服易吸收,體內分布廣,可滲入全身體液(包括腦脊液),在體內全部代謝為無效物。對滲出性及浸潤性乾酪病變療效較好。單獨套用少,常與其他抗結核病藥聯合套用以增強療效和避免病菌產生耐藥性   。

用法用量

1日量0.5~0.8g,一次服用或分次服(以一次服效果為好),必要時也可從小劑量(0.3g/日)開始   。

不良反應

暫無

注意事項

(1)服藥後有噁心、嘔吐、腹痛、腹瀉、厭食、胃部不適等症狀,多於服藥2~3周后發生,如不能耐受,可酌減劑量或暫停服藥,俟症狀消失後繼續服用。如合用碳酸氫鈉,或服腸溶片,可減輕反應。在發生嘔吐時,可同時使用止吐藥物。 (2)少數患者有糙皮病症狀、精神抑鬱、視力紊亂和頭痛、末梢神經炎、經期紊亂、男子乳房女性化、脫髮、關節痛、皮疹、痤瘡等。 (3)20%~30%病人可對肝功能有影響,引起氨基轉移酶升高,並可發生黃疸,故每月應測肝功能一次。 (4)孕婦和12歲以下兒童禁用。 (5)大劑量可引起體位性低血壓   。

藥物毒理

藥物檢測 藥物檢測

本品為異煙酸的衍生物,其作用機制不明,可能對肽類合成具有抑制作用。本品對結核分枝桿菌的作用取決於感染部位的藥物濃度,低濃度時僅具有抑菌作用,高濃度具有殺菌作用。抑制結核桿菌分枝菌酸的合成。本品與丙硫異煙胺片有部分交叉耐藥現象   。

藥代動力學

乙硫異煙胺 乙硫異煙胺

口服迅速吸收(80%以上),廣泛分布於全身組織體液中,在各種組織中和腦脊液內濃度與同期血藥濃度接近。本品可穿過胎盤屏障。蛋白結合率約10%。服藥後1~3小時血藥濃度可達峰值,有效血藥濃度可持續6小時,T1/2約3小時。主要在肝內代謝。經腎排泄,1%為原形,5%為有活性代謝物,其餘均為無活性代謝產物。

藥物相互作用

結核菌 結核菌

1、與環絲氨酸同服可使中樞神經系統反應發生率增加,尤其是全身抽搐症狀。應當適當調整劑量,並嚴密監察中樞神經系統毒性症狀。2、本品與其他抗結核藥合用可能加重其不良反應。

3、本品為維生素B6拮抗劑,可增加其腎臟排泄。因此,接受丙硫異煙胺治療的患者,維生素B6的需要量可能增加。

注意事項

1、服藥後有噁心、嘔吐、腹痛、腹瀉、厭食、胃部不適等症狀,多於服藥2~3周后發生,如不能耐受,可酌減劑量或暫停服藥,俟症狀消失後繼續服用。如合用碳酸氫鈉,或服腸溶片,可減輕反應。在發生嘔吐時,可同時使用止吐藥物。

2、少數患者有糙皮病症狀、精神抑鬱、視力紊亂和頭痛、末梢神經炎、經期紊亂、男子乳房女性化、脫髮、關節痛、皮疹、痤瘡等。

3、20%~30%病人可對肝功能有影響,引起氨基轉移酶升高,並可發生黃疸,故每月應測肝功能一次。

4、孕婦和12歲以下兒童禁用。

5、大劑量可引起體位性低血壓   。

結核治療

肺結核透析片 肺結核透析片

目的探討耐多藥肺結核患者採用3/力克肺疾、加替沙星、捲曲黴素、乙硫異煙胺、微卡/18力克肺疾、吡嗪醯胺或乙胺丁醇、乙硫異煙胺方案的臨床效果。方法2002年10月~2004年10月我院結核內科收治的包括對異煙肼和利福平在內的耐多藥肺結核患者32例,採用上述方案治療21個月。治療過程中每月檢查肝功能、痰結核菌、血常規、尿常規,每3個月拍胸部X線片或胸部CT片。結果32例完成治療後痰菌陰轉率為94%,隨訪12個月痰菌復發率為16%,肝功能異常率為19%,靜脈炎為3%。結論本方案治療耐多藥肺結核效果滿意,藥物副作用小,但費用較高,可用於臨床治療耐多藥肺結核患者。自套用標準抗結核化療方案後,尤其是近20年來,人們逐漸發現結核菌群中存在耐藥菌。隨著抗結核化療在全球廣泛推廣,不合理、不規律化療導致結核菌耐藥菌株的逐漸增加。耐藥性結核病,尤其是耐多藥結核病的治療已成為當今全球結核病防治中的一個難題。我院自2002年10月~2004年10月對32例住院耐多藥肺結核患者採用3/力克肺疾、加替沙星、捲曲黴素、乙硫異煙胺、微卡/18力克肺疾、吡嗪醯胺或乙胺丁醇、乙硫異煙胺方案治療,取得了較理想的短期治療效果,現報告如下。

臨床資料

病例選擇標準(1)復治排菌患者;(2)痰抗酸菌培養陽性且為人型或牛型結核菌;(3)至少對異煙肼和利福平耐藥;(4)心肝腎功能正常,無嚴重併發症;(5)年齡在18~60周歲。

病例來源32例耐多藥肺結核患者均為我院住院患者。男19例,女13例;18~20歲2例,21~30歲8例,31~40歲13例,41~50歲5例,51~60歲4例。

抗酸菌檢查32例患者痰抗酸菌檢查均為陽性,人型結核菌25例,牛型結核菌7例,除對異煙肼和利福平耐藥外,耐鏈黴素8例,耐乙胺丁醇11例,耐吡嗪醯胺2例。

既往史32例均為復治患者,肺結核病史1~5年12例,6~10年13例,11~20年5例,21年以上2例。

病變情況及類型32例患者均為繼發性肺結核,有5例同時合併結核性胸膜炎,或包裹性胸腔積液,病變限於一個肺野者3例,2個肺野10例,3個肺野11例,4個肺野7例,5個肺野1例。

臨床表現咳嗽31/32(97%),咳痰28/32(88%),發熱26/32(81%),氣短20/32(63%),胸悶13/32(41%),盜汗8/32(25%)   。

方法

肺結核透析片

與乙硫異煙胺結合藥物利福平 與乙硫異煙胺結合藥物利福平

治療方案3/力克肺疾、加替沙星、捲曲黴素、乙硫異煙胺、微卡/18力克肺疾、吡嗪醯胺和(或)乙胺丁醇、乙硫異煙胺。力克肺疾0.3g/次,每日3次口服,加替沙星0.4g/d,1次靜點,捲曲黴素0.75g/d,1次靜點,微卡首次注射在化療開始的第2~4周,每隔2周注射1次,共6次,每次22.5μg。治療期間檢查強化期3個月住院治療,每個月查血常規、尿常規、肝功能,痰抗酸桿菌3次塗片,每3個月拍胸部X線片或胸部CT片,每3個月做1次痰結核菌培養。全程中有醫務人員或家屬督導保證按時用藥。

治療效果(1)觀察治療後3、6、9、12、15、18個月痰菌情況,停藥後1、3、6個月痰菌,X線胸片或CT情況。(2)臨床診斷標準:體溫在7天內降至正常為顯效,7~14天降至正常為有效;咳嗽、咳痰在14天消失為顯效,15~21天消失為有效;無力、盜汗在21天內消失為顯效,22~28天內消失為有效。(3)X線或胸部CT情況:病灶較原來減少2/3為顯效,減少1/3~2/3為有效,小於1/3為無變化。

結果

痰塗片或培養陰轉情況32例耐多藥肺結核患者經上述方案治療3個月痰菌轉陰78%(25/32),6個月轉陰88%(28/32),12個月轉陰91%(29/32),18個月轉陰94%(30/32),2例在完成18個月時仍陽性;療程結束後隨訪3個月痰菌轉陽2例(6%),6個月痰菌轉陽4例(13%),12個月痰菌轉陽5例(16%)。

症狀、體徵變化發熱12例,顯效6例,有效5例,總有效率92%;咳嗽31例,顯效25例,有效5例,總有效率97%;咳痰26例,顯效18例,有效5例,總有效率88%;咯血9例,顯效6例,有效3例,總有效率100%;無力24例,顯效18例,有效3例,總有效率88%。

影像學變化32例完成治療後X線胸片或肺CT片,3例滲出性病變完全吸收,24例以滲出伴乾酪性病變者有18例明顯吸收,5例伴有胸腔積液者3例積液完全吸收,2例形成包裹積液伴胸膜肥厚。

藥物不良反應32例患者抗結核治療過程中均常規給護肝片,有胃腸道反應者給胃黏膜保護劑。不良反應最多的是肝功能異常,多為轉氨酶升高占19%(6/32),但均未超過120u/L,其次為16%(5/32)出現胃腸道反應,3%(2/32)出現靜脈炎。上述反應均較輕微,在對症和密切觀察下繼續治療逐漸消失。

討論

與乙硫異煙胺結合藥物利福平

近20年來,以含異煙肼和利福平為主藥組成的抗結核治療方案在全國得到了廣泛的普及,使結核病的治療和控制工作取得了很大進步。但同時也出現了新的問題。近年來,耐藥結核病尤其是耐多藥病例逐年增加,給結核病的控制帶來了新的挑戰。本文採用含力克肺疾、加替沙星、捲曲黴素、乙硫異煙胺並微卡為主藥組成的治療方案,療程21個月,療效較滿意,痰菌陰轉率為94%,復發率為10%,症狀、體徵改善率在90%以上,影像上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轉與吸收,藥物不良反應較輕,患者可以耐受,無因藥物不良反應停止治療者。筆者認為該方案治療耐多藥肺結核有效且較安全,但費用較高,是值得推薦的治療耐多藥肺結核病的方案。

不良反應文獻分析

目的

乙硫異煙胺 乙硫異煙胺

了解乙硫異煙胺致兒童及青少年不良反應的數量、類型、分布和特點。方法:檢索維普中文科技期刊資料庫1995年~2006年關於乙硫異煙胺不良反應的文獻,篩選收集16歲以下(含16歲)青少年及兒童不良反應的案例報告,統計各病例的性別、年齡、給藥方法、臨床表現、不良反應出現時間和轉歸等,並進行總結分析。結果:不良反應以6歲以下學齡前兒童為主,占60%以上,不良反應出現時間較短,2h內出現者占一半以上,類型及臨床表現呈多樣化。結論:對乙硫異煙胺在兒科的臨床套用要給予高度重視,以保障兒童用藥安全。 乙硫異煙胺(azithromycin,AZM)是紅黴素的化學結構修飾後得到的15元環大環內酯類抗生素,與紅黴素相比具有對酸穩定、半衰期長、組織藥物濃度高、抗菌譜廣等優點,臨床套用日趨廣泛,其不良反應(ADR)發生率亦增高,且新的不良反應屢有報導。為確保兒童用藥安全可靠,為兒科臨床醫師在使用該藥時提供參考,現將其所致兒童及青少年不良反應的相關文獻進行總結分析。

資料與方法

本文以題名為乙硫異煙胺檢索了維普中文科技期刊資料庫1995年~2006年的有關文獻,逐一查閱文獻,排除標準:(1)非不良反應案例報導文獻;(2)成人不良反應案例報導;(3)重複報導。收集16歲以下(含16歲)青少年及兒童不良反應的案例報告,進行歸納和總結   。

病例情況

肝臟解剖圖 肝臟解剖圖

檢索到符合條件的相關文獻29篇共36個病例,其中男21例,占58.3%,女15例,占41.7%;年齡7個月~16歲,其中≤2歲10例(27.8%),~6歲12例(33.3%),~12歲10例(27.8%),~16歲4例(11.1%);32例(88.9%)靜脈滴注給藥,4例(11.1%)口服給藥。不良反應發生時間最短是靜脈滴注即刻發生過敏反應,最長是口服8d後出現嚴重肝損害。0.5h內出現ADR14例(38.9%),0.5~2h出現ADR5例(13.9%),2~24h出現ADR3例(8.3%),1~6d出現ADR9例(25.0%),7d以上出現ADR2例(5.6%)。另有3例ADR出現時間不詳。36例乙硫異煙胺引起的兒童及青少年不良反應中,有3例(8.3%)劑量偏大或過量,其中1例嚴重過量,另有3例劑量不詳,其餘30例給藥劑量基本合理,占83.3%。

不良反應表現

除一般的消化道不適和輕微的皮膚過敏外,乙硫異煙胺在兒童及青少年還可引起過敏性休克、藥疹、中毒性肝炎、白細胞減少、腎損害等,其中以變態反應最為常見。

過敏反應及過敏性休克

36例不良反應中,過敏反應8例,有1例為口服給藥(乙硫異煙胺顆粒,服藥後10min即開始出現不適),其餘7例均給靜脈滴注,輸入即刻即出現反應。過敏性休克4例,均為靜脈滴注,輸入後10s~15min即出現反應。過敏和過敏性休克各有1例死亡,兩例年齡均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