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內營養劑

腸內營養(enteral nutrition,EN)是經胃腸道提供代謝需要的營養物質及其他各種營養素的營養支持方式。其決定於時間長短、精神狀態與胃腸道功能。 腸內營養的途徑有口服和經導管輸入兩種其中經導管輸入以包括鼻胃管,鼻十二指腸管,鼻空腸管和胃空腸造瘺管。

歷史

通過鼻胃導管提供營養物質的發展主要見於18世紀末,至19世紀已得到廣泛套用。最早的腸內營養製劑是Nutramigen,1942年推入市場,用於治療兒童腸道疾病。

對於化學配方的改進主要得益於20世紀50~60年代航天事業的發展。該配方中化學成分明確,不含殘渣,無需消化即能吸收,稱為要素膳。套用結果顯示,正常人在6個月內僅靠該要素即可維持正常營養和生理狀態。

優點

隨著近年來對胃腸道結構和功能研究的深入,逐步認識到胃腸道不單純是消化吸收器官,同時是重要的免疫器官。

正因如此,較之胃腸外營養(Parenteral nutrition,PN)支持,EN的優越性除體現在營養素直接經腸吸收、利用,更符生理、給藥方便、費用低廉外,更顯示有助於維持腸黏膜結構和屏障功能完整性的優點。故在決定提供何種營養支持方式時,首選EN已成為眾多臨床醫師的共識。

腸內營養劑分類

一;大分子聚合物

⑴自製均漿膳;將牛奶、豆漿。魚、肉、蔬菜等食物研碎加水而成,為”自然食物“

⑵大分子聚合物製劑;含有蛋白質、糖、脂肪、維生素、礦物質和水。

二;要素飲食;

三;特殊配方製劑

⑴高支鏈胺基酸配方;

⑵必須胺基酸配方;

⑶組件配方;

適應證

胃腸道有功能,且安全時,使用腸內營養

① 吞咽和咀嚼困難

② 意識障礙或昏迷

③ 消化道瘺

④ 短腸綜合徵

⑤ 腸道炎性疾病

⑥ 急性胰腺炎

⑦ 高代謝狀態

⑧ 慢性消耗性疾病

⑨ 糾正和預防手術前後營養不良

⑩ 特殊疾病

禁忌證

麻痹性和機械性腸梗阻、消化道活動性出血及休克均是EN的禁忌證。嚴重腹瀉、頑固性嘔吐和嚴重吸收不良綜合症也應當慎用。

管飼併發症及防治

⑴機械併發症

原因:其發生往往與飼管本身有關,如管徑的大小、材料等有關。吸入性肺炎是一種潛在致命性的併發症,它可能是由於大管徑飼管損傷食管下括約肌、移位或姿勢不當所致。

處理:鼻飼時應將患者頭部抬高30度,灌完後lh,才可放平;鼻飼時回抽胃殘留液,如大於100ml,應暫停鼻飼或放慢鼻飼灌注的速度。

⑵飼管堵塞

原因:鼻飼液濃度過高或勻漿沒有完全打碎所致。

處理:鼻飼後,應以水清洗管子,確保管內無食物殘留。

⑶胃腸道併發症

腹瀉最常見

腹瀉原因:長期未進食、初次鼻飼、灌注速度過快、吸收不良、濃度太高、乳糖不耐症等。

處理:初次應從低濃度開始,逐漸增加濃度,降低灌注速度;對於乳糖不耐的病人,應給予無乳糖配方。

⑷代謝方面的異常

如脫水、水腫房鉀及高鎂等,應注意觀察,及時調整配方的組成。

注意事項

了解膳食的組成和配製方法

總體積不超過2000ml

管飼時,頭部和頸部抬高

管飼後,溫水沖洗管子

護理措施

⒈保證營養液及輸注用具清潔無菌 營養液要在無菌環境下配製,放置於4度以下的冰櫃內暫時存,並於24小時內用完。

⒉保護黏膜、皮膚 長期留置鼻胃管或鼻腸管的病人,要每日塗拭油膏,保持鼻腔潤滑,對造瘺口周圍皮膚保持清潔、乾燥。

⒊預防誤吸

⑴保持胃管位置:對胃排空遲緩、由鼻胃管或胃造瘺輸注營養液的病人取半臥位,防止反流而誤吸。

⑵測量胃內殘餘液量:在輸注營養液過程中,每4小時抽吸1次胃內殘餘量,如大於150ml應暫停輸注。

⑶觀察及處理:一旦出現嗆咳、咳出營養液樣物,發憋或呼吸急促,即可確定為誤吸,鼓勵病人咳嗽,吸出,必要時經氣管鏡清除吸人物。

⒋防止胃腸內營養併發症

⑴置管併發症:鼻咽及食管黏膜損傷;管道堵塞等。

⑵胃腸道併發症:噁心、嘔吐、腹痛、腹脹、腹瀉、便秘等,

預防方法:

1)配製營養液濃度及滲透壓:從低濃度開始。

2)控制液量及輸注速度:液量從少量開始,輸注速度從緩慢漸日增加。

3)控制營養液的溫度:一般溫度控制在38℃左右。

⑶感染性併發症:吸入性肺炎。

⑷代謝性併發症:高血糖、低血糖及電解質紊亂,是營養液不勻或組件配方不當引起。

⒌餵養管護理

⑴妥善固定;

⑵防止扭曲、摺疊、受壓;

⑶保持清潔無菌;

⑷定時沖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