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濕氣

生於足趾,由濕熱下注或接觸濕毒邪氣而發。初病足趾間有小水庖,癢甚,經擦破後則流水,局部可有脫屑或結痂。因反覆作趾間濕爛,故又稱「水潰瘡。

名詞定義

中文名稱:腳濕氣英文名稱:tineapedis定義:發生於趾丫,以趾間浸漬糜爛,滲流滋水,角化過度,脫屑,瘙癢等為主要表現的癬病。所屬學科:中醫藥學(一級學科);皮膚科疾病(二級學科)

概念

生於足趾,由濕熱下注或接觸濕毒邪氣而發。初病足趾間有小水庖,癢 甚,經擦破後則流水,局部可有脫屑或結痂。因反覆作趾間濕爛,故又稱「水潰瘡」

病理

腳濕氣每易有繼發性感染,重證滲出液顯著增多,並有 特殊臭味,局部皮膚(以足趾屈側近趾根附近為多見)易擦爛露出紅色糜爛面,局部漸腫,甚至連及足面,名為「臭田螺」 。也有叫「香港腳 」的。另有一種腳濕氣,趾間乾癢,局部皮膚粗糙脫屑,氣候寒冷時,容易出現皸裂。

腳濕氣復發的原因

1、治療不徹底:雖然說黴菌多寄生在皮膚淺層,但深層也會有。如果搽了幾次藥,看看腳趾縫已經乾燥也脫了皮,認為已經好了,不再繼續搽藥,那么藏在皮膚較深處的黴菌,隔幾天還會繁殖。2、重複感染:在腳癬黴菌活動的時候,鞋子上、襪子上,多多少少會沾染一些黴菌的孢子。孢子對冷與熱都能耐受,用肥皂洗一下是殺不死它們的,等再穿這些鞋襪時,黴菌就又有機會活動了。重複感染除了是由於自己傳染自己以外,還有一種可能就是由於用公共浴巾、公共腳盆而再傳染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