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靜態顯像

檢測血腦屏障完整性,用於腦占位性病變(腦瘤、膿腫或外傷血腫等)的診斷,腦瘤手術後隨診觀察。

【簡述】

1.癲癇。2.伴發或不伴發局部神經系統定位症狀的持續性頭痛。3.原發性癌疑有顱內轉移。4.伴有局部神經系統定位症狀的顱內疾病。5.探測顱內壓增高的原因。6.腦血管疾病與腦瘤的鑑別診斷。7.腦瘤及其他治療後隨訪。8.腦膿腫。9.慢性硬腦膜下血腫。10.震顫麻痹。11.精神分裂症和煩躁狂憂鬱症。12.早老性痴呆。

【方法及內容】

1.一般先進行腦血流動態顯像。
2.靜注示蹤劑30min後顯像,顯像體位包括前位、後位、左側及右側位。包括範圍儘可能全部大、小腦,部分面部及顱底;為更好顯示小腦,後位常使下頜微向內收。
3.必要時加作頂位,或前、後斜位。
4.顯像完成後,根據需要,於顯像圖上作瞳孔、外耳道、枕骨粗隆、乳突等處的解剖標記。
5.體層顯像採集360°,重建圖像時,應按眶聽線(OML)或腦前後聯合線作大腦軸向校正。
【示蹤劑】

99mTcO-4,或99mTc-DTPA370-740MBq(10-20mCi),靜脈注射

【注意事項】
1.注意鑑別各種體位的正常放射性濃集區。特別是脈絡叢,封閉不佳可致假陽性結果。
2.腦顯像濃聚灶無疾病特異性,須密切結合病史、體檢,特別是神經科檢查所見,分析判斷。
3.幕下或大腦半球深部中線的占位病變,不易探出。
【觀察要點】
1.正常大腦半球內放射性較低,而顱骨、頭皮及面骨放射性高,形成周邊高、內側低的分布。
2.顱內占位性病變,如腦瘤、腦膿腫、血腫等,可引起異常放射性濃集區,應作多體位顯像。
3.腦積水、較大顱內囊腫可致腦內放射性空白區。
4.腦死亡、個別高顱壓亦可致腦空白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