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血康口服液

腦血康口服液

腦血康口服液是一種中醫藥劑,具有活血化瘀,破血散結的功效。主治中風,半身不遂,口眼喎斜,舌強語表蹇症。

基本信息

基本資料

腦血康口服液腦血康口服液

產品名稱:腦血康口服液

處方來源:(87)衛藥準字Z-03號。

劑型:口服液

藥物組成:水蛭等。

功效:活血化瘀,破血散結。

性狀:本品為橙黃色液體;味淡,氣微腥。

主治:中風半身不遂,口眼喎斜,舌強語表蹇症,更適用於治療高血壓腦出血後的腦血腫,腦血栓等症。

用法用量:每支10ml,每次1支,日3次口服,連用30日為1療程。

規格:每支裝10ml。 

貯藏:密封,置涼暗處保存。 

使用期限:三年。

檢查

pH值 應為4.5~6.0(中國藥典1990年版一部附錄40頁)。 其他應符合合劑項下有關的各項規定(中國藥典1990年版一部附錄15頁)。

鑑別

取本品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水蛭(螞蟥)粉末3g,加水10ml,加熱回流30分鐘,冷卻,離心,取上清液作為對照藥材溶液。照薄層色譜法(中國藥典1990年版一部附錄57頁)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15μl,分別點於同一矽膠G薄層板上,以正丁醇-冰醋酸-水(3:1:2)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乾,噴以0.2%茚三酮丙酮溶液,在80℃烘約5分鐘。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 

藥理作用

腦血康口服液腦血康口服液

主要有促進血腫吸收,改善腦缺氧及微循環障礙,加速纖維蛋白溶解,抑制血小板凝集等作用。
1.促進腦血腫吸收:以腦血康灌胃給藥,觀察小鼠大腦半球損傷造成的偏癱模型,取鼠腦作病理觀察,發現病灶內有大量格子細胞、膠質細胞及含鐵黃素,而對照組較少,表明本品有增強吞噬細胞功能,促進血腫吸收的作用。用YAG雷射束照射顱腦,使其成為部分腦膜、腦內血管及腦組織損傷出血的腦血瘀動物模型。對比觀察其自然恢復與給腦血康等藥物後不同時期腦組織的病理形態學變化,結果表明,雷射照射大鼠頭部後所形成的腦血瘀自然恢復需31天,投腦血康後可提前1周恢復。

2.改善微循環:用YAG雷射微束誘發家兔皮的透明窗單極微血管損傷造成血瘀模型。對腦血康組與對照組在不同時間內的毛細血管密度、血流速度及通血血管面積進行全面測定,並同時觀察血管和組織細胞的變化。實驗結果表明:腦血康能增加有效通血血管、提高血流速度、促進微血管受損內皮細胞及時恢復功能,改善微循環。對實驗家兔用YAG雷射微束直接照射造成血管損傷形成血瘀,實驗組於照射後即刻灌服給藥,於10日後觀察微循環,測定血流速度,結果表明:腦血康能加速微循環血流,減輕滲出出血,消除血管閉塞,使血細胞解聚,血栓消散,滲出出血加速吸收,從而促進微血管復通,改善微循環狀態。高血壓病人在高切變速度下全血粘度明顯高於正常組,口服本品後則有顯著下降,說明該藥具有降低血粘度,改善末端血液循環的作用。

3.加速纖維蛋白溶解:實驗表明,腦血康可加速纖維蛋白溶解,有利於散瘀活血,消腫化結。

4. 抑制血小板凝集:腦血康可抑制ADP誘導的家兔血小板凝集,並可降低腦出血病人血漿TXB2的水平。患者服用腦血康前血小板聚集率均顯著高於正常組,經口服四周后,則見顯著下降。揭示該藥具有降低血小板聚集功能,長期服用可能具有預防或減少血栓性疾病發生的作用。觀察腦血康對體外培養牛動脈內皮細胞分泌前列環素(PGI2,放免測定培養液中6-酮-PGF1α)的影響。結果表明,該藥有刺激正常內皮細胞分泌PGI2及高脂兔血清引起的損傷內皮細胞分泌PGI2的作用。

5.降低血壓:貓腹腔內注入腦血康後血壓逐漸下降。

6.防治急性腎功能衰竭:將大鼠禁水16小時,肌內注射50%甘油1.0ml/100g以引起腎小管壞死(ATN)。用腦血康灌胃,注後3、24、48小時隨機取大鼠動脈血,測BUN、Bcr,並取腎做光鏡和電鏡檢查,腦血康組和異搏停組的BUN、Bcr值明顯低於單純禁水組和自來水組,腦血康組的腎臟受損程度也輕於單純禁水組。以上結果表明,腦血康有防治甘油所致的急性腎小管壞死的作用。

7.降低血脂:服用腦血康後血清膽固醇、甘油三酯均值均見顯著降低。HDL-C有升高趨勢,apoA-I顯著升高,apoB則明顯下降。

毒性試驗

1.急性毒性:以臨床治療量375倍的腦血康濃縮給小鼠灌胃,連續觀察7日,未見毒性反應及死亡。

2. 亞急性毒性:家兔及大鼠實驗表明,腦血康無明顯毒性,使用安全。

實驗研究

腦血康口服液腦血康口服液

1 實驗材料
1.1 藥物 腦血康注射液是從中藥水蛭中提取的有效成分,規格5ml/支(每ml含0.5g生藥),由吉林省公主嶺紅光藥廠提供,批號921224;腦血康口服液為吉林省公主嶺市紅光製藥廠生產,批號921005。

1.2 主要儀器 BT87-2型體內血栓測定儀;XSN-R型體外血栓形成及血小板粘附兩用儀;SPA-4型血小板聚集儀。

2 方法與結果
2.1 對大鼠頸動-靜脈血流旁路濕血栓形成的影響 雄性Wistar大鼠,體重180~200g,隨機分為5組,按表1劑量給藥1周,實驗按文獻方法進行,結果見表1。結果表明,腦血康注射液各劑量組im藥後30min,均能使血栓濕重明顯減輕,其抑制率均達到28.7%以上,說明該注射液有抑制血栓形成作用。
表1 腦血康注射液對大鼠頸動一靜脈血流旁路濕血栓形成的影響(±s,N=10)
組 別 劑量/(g·kg-1) 血栓濕重/mg 抑制率/%
對照組 N.S. 139.6 ± 39.8 -
腦血康口服液 10ml·kg-1 97.3±23.7* 30.3
腦血康大劑量組 3.0 89.0±15.9** 36.2
腦血康中劑量組 1.5.0 99.6±25.9* 28.9
腦血康小劑量組 0.75 92.0±29.8* 34.1

註:與對照組比較,*P<0.05;**P<0.01。2.2 對倍他米松引起血瘀大鼠體內外血栓形成的影響 將體重200~240g的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隨機分為6組,除對照組外,其餘各組按文獻方法給大鼠im注射倍他米松0.8mg·kg-1造成血瘀動物模型,同時各組動物均按表2所示劑量給藥7d,末次給藥30min後用BT87-2型體內血栓測定儀測定體內血栓形成時間,結果見表2。

表2 腦血康注射液對血瘀大鼠體外血栓形成的影響 (±s)
組 別 N/只 劑量/(g·kg-1) 形成時間/min 體外血栓
長度/cm 濕重/mg 乾重/mg
對照組 10 N.S. 6.7±1.8 2.3±1.2 79±24 45±18
血瘀模型組 10 N.S. 5.9±1.6 4.7±2.0△△ 125±59△ 78±52
腦血康口服液組 10 10ml·kg-1 7.3±2.0 2.8±0.8* 87±28 50±16
腦血康大劑量組 10 3 9.9±2.7** 2.9±0.9* 79±42 41±17*
腦血康中劑量組 10 1.5 9.0±3.3* 2.9±0.9* 83±31 48±21
腦血康小劑量組 10 0.75 7.8±1.9* 3.0±0.8* 79±21* 44±14

註:與生理鹽水對照組比較,△P<0.05,△△P<0.01;與血瘀模型對照組比較,*P<0.05,**P<0.01。2.3 對大鼠血小板聚集性的影響 將體重200~240g大鼠50隻,隨機分為5組,每組10隻,分組及給藥劑量見表3,連續給藥7d,末次給藥30min後,麻醉動物,腹主動脈採血,3.8%枸椽酸鈉抗凝(所使用的注射器及試管均需矽化),離心分離富血小板血漿(PRP)及貧血小板血漿(PPP),用SPA-4型血小板聚集儀測定血小板5min最大聚集率,並計算其抑制率(以ADP為誘導劑),結果見表3。

表3 腦血康注射液對大鼠血小板聚集性的影響 (±s,N=10)
組 別 劑量/(g·kg-1) 最大聚集率/% 抑制率/%
對照組 N.S. 58.3±10.4 -
腦血康口服液 10ml·kg-1 39.7±18.1* 31.9
腦血康大劑量 3 41.7±13.7* 28.5
腦血康中劑量 1.5 46.8±15.1 19.7
腦血康小劑量 0.75 44.7±17.9* 23.3

註:與對照組比較,*P<0.05。結果給藥各組對大鼠血小板聚集率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使5min最大聚集率均低於對照組。表明該注射劑對ADP誘導的血小板聚集有抑制作用。

2.4 對昆明種小鼠血凝時間的影響 分別給腦血康口服液20ml·kg-1,腦血康注射液5g·kg-1、2.5g·kg-1及1.25g·kg-1,連續給藥7d,末次給藥後30min,眶靜脈採用玻片法測定血凝時間,結果各組血凝時間分別為(2.70±0.50)min,(3.32±0.44)min,(3.47±0.48)min,(3.45±0.92)min,(3.10±0.66)min,與對照組比較,腦血康口服液及腦血康注射液大、中、小劑量均有非常明顯的延長血凝時間的作用(P<0.01~0.05)。

2.5 對大鼠血漿凝血酶原時間(PT)的影響
取健康昆明種小鼠50隻,分組給藥同2.1,結果生理鹽水對照組PT時間為(11.74±1.44)s,腦血康口服液10ml·kg-1組為(11.9±2.0)s,腦血康注射液大、中、小3個劑量組分別為(14.0±1.86)s、(13.4±2.91)s、(14.7±2.06)s,與對照組比較腦血康注射液3.0g·kg-1能夠明顯地延長PT時間(P<0.05)。

必備急症中成藥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