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癱手術治療

腦癱雖然複雜難治,但能治好,至少應爭取患兒生活自理。根本的療法是堅持長期耐心的訓練運動,不要企盼一服藥、一手術就能好,欲速則不達。目前腦癱的治療應採用多學科合作的方式進行,在正確診斷的前提下,早期進行積極的康復訓練,如效果不佳或病情反覆應及時進行手術治療,以儘可能在早期解除過高的肌張力,手術解除痙攣,並進行必要的畸形矯治。解除痙攣的脊神經後根選擇性切斷術和周圍神經的選擇性切斷術應先於其他手術進行,矯形手術在脊神經後根選擇性切斷術之後依據康復情況分期進行。上海藍十字醫院神經外科楊維乾
有些腦癱患兒在治療過程中,必須配合必要的外科手術才能保證治療效果。在此,我們有必要說明一點,腦癱外科手術的治療目的主要在於解除肌肉痙攣、平衡肌力、矯正畸形、調整肢體負重力線、改善運動功能。

下面,我們分別來了解了一下腦癱的危害和主要的幾種腦癱手術手段及治療目的。

危害

  1、語言障礙:表現為語言發育遲緩,發音困難,構音不清,不能說成句的話,不能正確表達自己的意思,有的腦癱患兒完全失語。痙攣性四肢癱,雙側癱患兒也常伴語言障礙。這些都是由於腦癱的危害所導致的。
2、視力障礙:經研究調查,約25~50%的腦癱患兒伴視力障礙,最常見的腦癱患者為眼球內斜視和屈光不正,如近視、弱視、斜視等。少數有眼震,偶為全盲。
3、智力低下:約有2/3以上的腦癱患兒智慧型落後,約1/4為重度智慧型落後,痙攣型四肢癱強直型腦癱者智慧型更差。

1、矯形手術:

矯形手術能將畸形矯正得較為徹底,矯正肢體的整體功能很快恢復,一般一周時間就能明顯見效。同時非手術部位的畸形也能因此而得到矯正。這是因為下肢畸形的患者為了使身體平衡,上肢被迫採用某種姿勢,形成假性畸形。這種假性上肢畸形會隨下肢畸形得到矯正後而自然減輕或消失。隨著各部分肌肉(如眼肌)逐漸用力正常,斜視等症狀也就隨之消失,語言障礙也會進而好轉。該術式過去為主要的手術治療方式,但由於未能夠有效的解除痙攣,手術後復發率高,現在主要作為FSPR術後針對肢體已出現的固定畸形的治療方式。

2、勁動脈外膜剝脫術

(又叫頸總動脈周圍交感神經網剝脫術):
勁動脈外膜剝脫術可以改善腦癱患兒大腦的血液供應,促進大腦的發育,減少腦內興奮性神經遞質的釋放,調節神經的興奮性;臨床上可以全面改善大腦的功能,增強智力、記憶力和語言能力,降低肢體的肌張力(尤其是上肢),有利於口詞不清、手足不靈活、行走不穩、流口水等症狀的緩解。一般來說手足徐動型腦癱患兒比較適合此術式。

3、SPN術

(周圍神經縮窄術):
SPN術(周圍神經縮窄術)主要採用先進的電生理術並監測技術來開展:術中在患者四肢上打開2—5公分的小切口,可以去除有害的肌肉痙攣,解除肢體的痙攣狀態,同時保存原有的肌肉力量,效果明顯。另外,可以神經電刺激對運動神經肌肉支配進行定位,行周圍神經(比如腦癱常用的坐骨神經或脛神經分支、臂叢神經及分支)進行部分切斷。治療分為針對大腦、小腦、脊髓的中樞手術方式和針對脊神經和四肢神經的周圍手術方式,具有創傷小,沒有術後併發症等優點,術後第二天患者即可下床開始活動和進行康復訓練,基本不影響患兒和家長的正常學習和生活。
SPN術的治療目的是將周圍神經做部分切斷,通過部分切斷脊髓的下級神經元達到降低異常增高的肌張力,從而改善腦癱患者的肢體功能。具體來說是對脊神經前根和後根的混合神經——周圍神經(比如腦癱常用的坐骨神經或脛神經分支、臂叢神經及分支)進行部分切斷。

4、FSPR術

(功能性選擇性脊神經後跟離斷術):
FSPR(功能性選擇性脊神經後跟離斷術)是通過對脊髓神經後根的處理,全面調整患者的肌肉張力,使痙攣肌肉的肌張力儘量接近正常狀態。腦癱患者的肌肉痙攣並非局限於單個肌肉,往往表現為多個肌肉或肌群痙攣,而該手術就可以達到全面調整肌張力的作用,且可以長期、穩定、徹底地解決患者肌肉痙攣的痛苦,為其運動功能最大限度的恢復提供了前提條件。
值得一提的,FSPR只是選擇性阻斷部分神經後根纖維,而不會影響支配肌肉運動的神經前根及運動功能。而具體的手術部位,可以根據患者具體病情而定:在腰椎部進行手術可解決下肢痙攣,在頸椎部進行手術可解決上肢痙攣。應在手術前針對每個患者不同情況作出包括術前評估、選擇合適方法等,建立一整套科學合理的個體化治療方案,同時在實施FSPR後也應堅持長期正規的康復訓練,從而保證康復療效。

靶向性細胞再生療法治療腦癱

以“BX修復細胞”為核心的靶向性細胞再生療法治療腦癱效果明顯。實驗證實BX細胞可通過分泌細胞因子等途徑,有效促進受損組織的自我修復進程,降低組織受損器官的功能損失。因此臨床上,BX修復細胞主要套用於組織修復領域,用於治療各類細胞損傷性疾病,尤其適用於神經損傷性疾病(如腦癱、共濟失調等)。

靶向性細胞再生療法特點

靶向性細胞再生療法具有靶向化、高效化、微觀化、自動化的特點。
靶向化:機體受損病變的組織會持續釋放出某些特定的細胞因子,稱為趨化因子。距離受損組織較遠的區域,趨化因子的濃度較低,與鄰近受損組織的高濃度形成了濃度梯度。在濃度梯度的引導下,輸入患者體內的BX修復細胞能夠逐漸的向病變區域靠攏、匯集,使病變組織周圍形成相對高濃度的BX修復細胞群體,對病變局部發揮充分的組織修復作用。
高效化:實驗證明,相比較人體普通的修復過程,輸入BX修復細胞後的組織修復速度要快上數十倍甚至上百倍,使人體受損的組織在短時間內即得到快速的恢復。
微觀化:靶向性細胞再生療法的治療過程發生在分子水平,以細胞為單位對病變區域產生治療作用。整個治療過程只需依靠輸液和注射來完成,無創、無痛,更無需承擔開刀動手術的負擔和風險。
自動化:輸入BX修復細胞之後,所有治療過程都會在人體自身的調節之下按部就班的完成,如果患者有需要,只需按照醫生要求按時到院接受治療即可,無需住院,為忙於工作,沒有大段空閒,無法住院治療的患者們提供了便利。

重度腦癱治療能到什麼程度?

大量臨床實踐證明,細胞技術(靶向性細胞再生療法)治療重度腦癱患兒療效顯著。細胞治療重度腦癱患兒療效明確。
【細胞治療能改善腦癱患兒運動功能】在對細胞治療的100例重度腦癱患兒半年的隨訪中發現,79.3%患兒與術前相比運動功能明顯改善,其中45例獲得中線位豎頭能力;46例能俯臥抬頭,其中38例抬頭能達到90°;27例能翻身,獲得雙手中線位活動能力者39例,能主動抓握者40例,35例能獨坐,17例能爬行;17例能扶站,14例可獨走,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患兒的生存質量。個別病例進行了第二次細胞治療,運動功能進一步改善。
【細胞治療能改善腦癱患兒智力】在對於移植的45例腦癱患兒為期1年的隨訪觀察過程中,我們發現細胞治療能一定程度上改善患兒的智力,與門診隨訪未經移植治療的腦癱患兒比較,在認知方面均有較明顯的改善和提高,主要表現在認識親人、懂得成人的表情、叫爸爸媽媽、會歡迎再見、懂得簡單的名詞和指令、表達大小便要求,甚至能回答簡單的問題,學說兒歌等方面。
【細胞治療能改善腦癱患兒視覺障礙】目前我們對20餘例合併嚴重視覺障礙(臨床無注視、追視,包括完全無視覺功能的皮質盲)的腦癱患兒進行了細胞治療,其中有5例患兒術後獲得了較好視覺功能。除臨床出現注視、追視外,條柵視力、視覺誘發電位、視覺功能核磁檢查檢查均可見明顯改善。但合併有視神經萎縮的視覺障礙患兒移植無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