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室周圍器官解剖學

腦室周圍器官解剖學

《腦室周圍器官解剖學》由科學出版社出版,馬常升, 曹翠麗編。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腦室周圍器官解剖學

腦室周圍器官是引起腦內免疫反應的關鍵部位,已經成為國際研究的熱點。因此,有理由推斷,腦室周圍將是研究神經幹細胞、進行腦內疾病早期診斷和觀察的敏感部位。本書融作者多年對腦室周圍器官的科研成果及國內外最新研究進展於一體,對腦室、腦室周圍器官、腦屏障的胚胎髮生、細胞學、組織學和大體解剖學做了系統描述,並對其理論和臨床套用前景提出了一些見解。全書內容翔實、新穎,圖文並茂,具有較強的學術性和實用性,可供神經科醫師、解剖學工作者和研究人員參考使用。

目錄

第一章 腦室的發生

第一節 神經管的初建與形成

第二節 神經管的形態發生

第三節 脊髓中央管的發生

第四節 第四腦室的發生

第五節 中腦導水管的發生

第六節第三腦室的發生

第七節 側腦室的發生

第二章 腦室解剖學

第一節 腦室的大體解剖學

第二節 腦室壁的組織結構

第三節 腦室的磁共振圖像

第三章 腦室手術的解剖學基礎

第一節 側腦室手術常用人路的解剖

第二節 第三腦室手術常用人路的解剖.............

試讀章節

第一章 腦室的發生

第五節 中腦導水管的發生

中腦在發生過程中無明顯的擴張,基板和翼板的位置仍為腹背方向。中腦很快被發育中的大腦和小腦所覆蓋。中腦的界溝仍位於中央管的兩側,界溝腹側的基板發育成位於中腦腔腹側的被蓋;界溝背側的翼板發育成位於中腦腔背側的頂蓋。當基板和翼板發育時,它們也向中腦腔內突人,使中腦腔變小呈管狀,稱中腦導水管或Sylvius導水管,它將後腦的第四腦室與間腦的第三腦室連線起來。第六節第三腦室的發生

在胚胎髮生第29天時,神經管前端的膨大部即前腦的原基。在胚胎髮生的第35天時,前腦前下方的腦壁向外突出形成兩個大的端腦泡,兩個端腦泡之間的前腦中間部就是間腦。

在胚胎髮生第42天時,端腦與間腦已能明顯劃分,但端腦的側腦室與間腦的第三腦室仍廣泛交通。作為整個神經管的前壁,此時構成間腦第三腦室的前壁,即終板。終板的下部出現視交叉,視交叉前方的間腦底壁相對凹陷,稱視前隱窩,是間腦與端腦在正中線上的分界。在視交叉後方,間腦底壁向前下出現一突出部,稱漏斗(infundibulium),將來形成腦垂體後葉。在胚胎髮生第56天后,在下丘腦的尾端腹側,出現一對圓形隆起,稱為乳頭體。

間腦背側壁也有一小的突出物,此即松果體的原基。在胚胎髮生第56天后,間腦的頂板變得很薄,它的一部分隨同外面的血管一起突入第三腦室,形成第三腦室脈絡叢。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