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虛的調理方法

腎虛的調理方法

《腎虛的調理方法》是2013年由藍天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易水。該書是一本最新的中醫養生書籍,全書從腎虛病理入手,最後詳細的指出各種不同類別腎虛的調理方法以及保健方法。 《腎虛的調理方法》是一部比較全面的腎臟養生書籍,也是當今成人必備的養生書籍。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書名:腎虛的調理方法

《腎虛的調理方法》是一部系統的中醫養生補腎著作,全書從中醫的辨證角度去闡述了腎虛的起因、過程、以及辨證方法、調理方法、平時的養生方法。是一部比較全面的腎臟養生書籍,也是當今成人必備的養生書籍。

作品鑑賞

腎虛的種類:

腎虛的調理方法 腎虛的調理方法

腎陰:腎陰是腎精作用的體現,全身各個臟腑都要依靠腎陰的滋養;是人體陰液的根本,所以又稱“元陰”。人體各個臟腑失去腎陰的滋養就會發生病變,如肝失滋養則肝陰虛,肝陽亢,甚至出現肝風;心失滋養則心陰虛、心火旺、心煩失眠;心神不安;腦失滋養則眩暈耳鳴。

反過來,各個臟腑的陰液嚴重不足時,也會導致腎陰不足,如熱邪侵犯灼傷胃、胃陰不足,進一步就會損傷腎陰,稱為“腎陰涸”。由於“陰虛則陽亢”、“陰虛生內熱”,腎陰虛往往會出現潮熱、升火顴紅、舌紅、口乾咽燥、脈數無力等熱象,但也有虛而無熱,則稱為腎精虧損。

腎陽:能推動人體各個臟腑的生理活動,是一身陽氣的根本,也稱“元陽”。

大家都知道,腎是先天之本,腎要是出現毛病,就會影響到其它各個臟腑的生理功能而引起病變。肺臟失去了腎陽精氣的滋養就會出現呼吸急促,氣短等症狀,這在中醫學上面稱為腎不納氣;脾臟失去了腎陽精華的補助,就會出現五更泄瀉、腸胃失調等症狀;心臟得不到腎陽的動力基礎就會出現心悸、氣急;胸悶;唇舌青紫等的症狀;膀胱得不到腎陽的氣化相助,患者就會出現小便困難或失禁,嚴重一些的或尿頻尿急;人體每天所需的水分失去腎陽的氣化作用則會發生水腫病;腎臟本身氣化不足則出現陽痿早泄、遺精、腰酸背痛等症狀;如果有個人的腎陽已經衰竭,患者就會面色蒼白、四肢發涼、低溫環境下也會冷汗如油、脈象微絕等症狀,此象被稱之為亡陽。

按照天機陰陽的相互原理,“陽虛則陰盛”,“陽虛生外寒”。腎陽虛自然會讓患者產生寒象,腰寒肢冷、面色油光、怕冷、小便清長、大便清稀等。如果腎虛而自身的寒象不明顯,則屬於“腎陰虛”。腎陽虛與腎陰虛都是屬於腎虛,其臨床表現基本上都相同;區別就在於陽虛有寒象,陰虛無寒象。

腎虛誤區

誤解1︰耳鳴都是腎虛

很多人認為,凡是耳鳴都是腎虛引起的,這並不準確。

腎開竅於耳,腎精不足則聽力減退,出現耳鳴,可能表現為耳內有蟬鳴聲、嗡嗡聲、嘶嘶聲等。因此,當出現耳鳴、煩心、聽力下降等症狀時,可考慮為腎陰虛。

但耳鳴並不都是腎虛引起的,造成耳鳴的原因有很多。風熱侵襲型耳鳴,音調較低沉,耳內有脹滿、堵塞的感覺,常伴鼻塞、流涕、咳嗽等肺經表症,治療應從肺下手。肝火上擾型,則耳鳴聲較大,與情緒變化關係密切,多伴有口苦、心煩、易怒等肝火上逆的症狀,應清肝瀉熱。痰濁上壅型耳鳴,耳內脹悶、堵塞感明顯,可伴有胸悶,舌體多較胖、邊緣有齒痕,治法應以化痰降濁、和胃開竅為主。脾胃虛弱型耳鳴,患者多表現出精氣神差、疲乏無力,治療上要健脾益氣。

可見,並不是所有耳鳴都屬於“腎虛”,片面補腎是不正確的。

誤解2︰腎虛才會腰痛

腎主骨,腎氣衰敗可誘發骨質疏鬆,導致腰酸背痛,但腰酸背痛不一定是腎虛,還可能是腰肌勞損等其他疾病。腎虛引起的腰痛在老年人中相對其他年齡階段的人來說,比例要大一些,但總的看來,腎虛導致腰痛,其所占比例實際上還不到1/4。

腰部脹痛,伴有腹部不適,脈搏較快,多為郁怒不解傷了肝,治療應著重養肝調氣;心情低落整天憂愁,腰腹部連著疼,消化功能減弱,多為思慮傷脾,可以適當健脾。

腰疼並且疼痛感可以向上放射到背脊,覺得後背有冰涼感,喜歡熱療,多為風寒伴有濕邪阻滯腰部經絡所致,應溫散寒濕。

腰間墜疼,腫脹發熱,久坐、熱天、雨天時加重,大多是濕熱所致,治療上應該化濕清熱。

閃著腰後,出現腫脹疼痛,怕被按揉,一碰就疼,多為氣滯血淤,應順氣活絡。

腰痛,並且心煩體熱、口渴想要喝水,但大小便卻不通暢,多為邪火侵犯後體內有熱聚集,應瀉火清熱

可見,不同腰痛表現和病因都不一樣,如果不辨證,一遇到腰酸背痛就認為是腎虛、一補了事,肯定行不通。

誤解3︰陽痿等於腎虛

陽痿等性功能障礙與“腎虛”有關的思想似乎早已深入人心,鋪天蓋地的都是補腎壯陽的宣傳,這有些過了。的確,腎為藏精之府,主生長及生殖,腎氣衰微會使生殖能力衰退。但是,並非所有陽痿都是腎虛導致的,兩者之間絕對不能劃上等號。

北京中醫藥大學一項針對700多名陽痿患者的調查顯示,只有不到1/3的人是由腎虛引起的。陽痿的原因有很多,除了腎虛之外,傳統醫學認為,心脾兩虛、恐懼傷腎、肝氣鬱結、濕熱下注、淤血阻絡等都可以引起陽痿。

因此,陽痿不是單單補腎就能夠解決的,一定要根據自己的病因進行治療,千萬不要一出現陽痿就盲目補腎。

誤解4︰多汗必然腎虛

一些人特別愛出汗,就覺得一定是腎虛,開始吃一些補腎的藥,這樣做並不一定正確,即便是腎虛引起的多汗,每個人的情況也並不相同。

腎主水液,腎不好就會影響津液代謝的平衡,容易出汗多。一種是自汗,稍微動一下就出汗,多為氣虛,可能為腎氣虛,但還要考慮心氣虛、肺氣虛、脾氣虛或肝氣虛的可能,老人和產後身體虛弱的女性容易出現這個症狀。另一種情況是盜汗,入睡後,在半夜或黎明時分,胸部、背部、大腿等處出汗量較多,但睡著出汗,醒來汗止,一般由臟腑陰虛引起,腎陰虛只是其中一個可能原因。

有的人平時手心、腳心、腋窩容易出汗,這多由“脾胃濕蒸,旁達四肢手足”所致,一般還會伴有脾胃失調、胃腸不適等表現,每當吃飯時,就會大汗淋漓、身體發熱,這類患者要以瀉胃火為主,注意清淡飲食,不要吃得太油膩。還有人因濕氣太重,額頭部位愛出汗,平時要多吃利水排濕的食物,如薏米、山藥等。

此外,尿頻也不一定是腎虛引起,臨床上肝鬱、膀胱濕熱也是常見原因,平時要注意調節好情緒,可以吃一些薺菜、車前草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