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灰質炎野病毒病

截至14日,新疆累計報告20例脊髓灰質炎野病毒確診病例。 人是脊髓灰質炎病毒唯一的自然宿主,本病通過直接接觸傳染,是一種傳染性很強的接觸性傳染病。 這些地區環境衛生和個人衛生都很差,病毒傳播廣泛,終年發病,因而小兒在生後幾年內就獲得感染和免疫,而不發生大流行。

新聞

據新華社烏魯木齊2011年12月14日電 記者14日從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衛生廳獲悉,新疆近期又檢出2例脊髓灰質炎野病毒病例,其中1名患者死亡,這是繼今年9月新疆脊灰疫情報告死亡1人後又一死亡病例。
截至14日,新疆累計報告20例脊髓灰質炎野病毒確診病例。

病理

人是脊髓灰質炎病毒唯一的自然宿主,本病通過直接接觸傳染,是一種傳染性很強的接觸性傳染病。隱性感染(占99%以上)和輕症癱瘓型病人是本病的主要傳染源,癱瘓型因症狀明顯而在傳播上意義不大。隱性感染(最主要的傳染源)在無免疫力的人群中常見,而明顯發病者少見;即使在流行時,隱性感染與臨床病例的比例仍然超過100:1。一般認為,癱瘓性病變在開發中國家(主要是熱帶)少見,但近來對跛行殘疾的調查發現這些地區的發病率達到美國接種疫苗以前的高峰發病年份。本病以糞-口感染為主要傳播方式,發病前3~5天至發病後1周患者鼻咽部分泌物及糞便內排出病毒,少數病例糞便帶毒時間可長達3~4月;密切生活接觸,不良衛生習慣均可使之播散。這些地區環境衛生和個人衛生都很差,病毒傳播廣泛,終年發病,因而小兒在生後幾年內就獲得感染和免疫,而不發生大流行。
癱瘓病例中,90%以上發生於5歲以前。相比之下,環境衛生和個人衛生好的經濟已開發國家,感染的年齡往往推遲,許多年長兒和青年人仍然是易感者,夏季流行在年長小兒中越來越多。在工業化國家,由於疫苗的廣泛使用,脊髓灰質炎目前已基本消滅。在全世界範圍內,消滅脊髓灰質炎已經為時不遠。
人群具有普遍易感性,感染後獲持久免疫力並具有型的特異性。<4個月嬰兒有來自母體的抗體,故很少發病,以後發病率逐漸增高,至5歲以後又降低。
本病廣泛分布於全世界,溫帶地區流行高峰在5~10月,熱帶地區終年可見。由於減毒活疫苗的套用,發病率已明顯下降,但我國仍為流行地區。1988年世界衛生組織提出2000年全球消滅脊髓炎,1989年又提出消滅本病的行動計畫,我國政府對此極為重視,已動員全國做好疫苗接種工作,進行免疫強化措施。消滅本病將指日可待。病毒通過宿主口咽部進入體內,因其耐酸故可在胃液中生存,並在腸黏膜上皮細胞和局部淋巴組織中增殖,同時向外排出病毒,此時如機體免疫反應強,病毒可被消除,為隱性感染;否則病毒經淋巴進人血循環,形成第一次病毒血症,進而擴散至全身淋巴組織中增殖,出現發熱等症狀,如果病毒未侵犯神經系統,機體免疫系統又能清除病毒,患者不出現神經系統症狀,即為頓挫型;病毒大量增殖後可再次人血,形成第二次病毒血症,此時病毒可突破血腦屏障侵犯中樞神經系統,故約有1%患者有典型臨床表現,其中輕者有神經系統症狀而無癱瘓,重者發生癱瘓,稱癱瘓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