脈衝電流技術

《脈衝電流技術》是2008年西安交通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陳景亮、姚學玲、孫偉。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脈衝電流技術 脈衝電流技術

《脈衝電流技術》從脈衝電流電路的基本設計原理、基本結構及主迴路的設計出發,通過軟體仿真、放電開關技術、測量技術,結合工程中所用的脈衝電流試驗系統實例,詳盡敘述了脈衝電流試驗技術。同時介紹了最新國家標準和IEC有關標準。《脈衝電流技術》可作為高電壓與絕緣技術專業的專業教學參考書,也可供相關專業的研究生和工程技術人員作為參考工具用書。

圖書目錄

1 衝擊電流發生器的基本原理

1.1 概述

1.2 衝擊電流發生迴路的基礎理論

1.3 衝擊電流發生器的結構設計

1.3.1 衝擊電流發生器的電路結構

1.3.2 衝擊電流迴路的能量儲存

1.3.3 衝擊電流迴路中調波電阻的設計

1.4 方波沖擊電流發生器的結構設計

1.4.1 用集中參數鏈型網路產生方波脈衝

1.4.2 2ms方波衝擊電流迴路的電路結構

1.4.3 方波衝擊電流迴路中的調波電感

1.5 衝擊電流發生器的充電方式

1.5.1 恆壓充電方式

1.5.2 恆流充電方式

1.6 參考文獻

2 衝擊電流迴路的設計及仿真計算

2.1 概述

2.2 衝擊電流迴路的設計及仿真

2.2.1 衝擊電流迴路阻尼係數和波形參數的關係

2.2.2 振盪波衝擊電流迴路的設計與仿真

2.2.3 非振盪衝擊電流迴路的設計及仿真

2.2.4 帶有非線性電阻的衝擊電流迴路的理論分析

2.2.5 帶有非線性電阻的衝擊電流迴路設計

2.3 衝擊方波電流迴路的設計與仿真

2.3.1 衝擊方波電流電路設計的基礎理論

2.3.2 方波衝擊電流電路的仿真分析

2.3.3 方波衝擊電流電路的實例分析

2.4 特殊非振盪衝擊電流發生迴路

2.4.1 特殊非振盪衝擊電流試驗迴路的提出

2.4.2 實現特殊非振盪衝擊電流發生迴路的關鍵技術問題

2.5 參考文獻

3 組合波迴路的設計及仿真計算

3.1 概述

3.1.1 組合波的試驗對象

3.1.2 組合波及其試驗

3.2 CWG的設計與仿真計算

3.2.1 CWG電路的設計原理

3.2.2 不同虛擬阻抗迴路參數的計算及波形仿真

3.3 耦合與去耦網路

3.4 組合波的相位跟蹤技術

3.4.1 組合波中的同步觸發

3.4.2 相位跟蹤誤差分析

3.5 可控放電開關

3.5.1 可控三電極的結構

3.5.2 三電極可控開關的驅動電路

3.5.3 模擬電壓數字跟蹤實現可控三電極開關間隙的自動調節

3.6 特殊組合波迴路的設計與仿真

3.6.1 常用的特殊組合波

3.6.2 特殊組合波迴路的設計

3.6.3 不同類型組合波的仿真

3.7 兩種不同組合波發生電路的比較

3.8 參考文獻

4 脈衝電流開關技術

4.1 概述

4.2 氣體火花間隙開關

4.2.1 氣體放電特徵

4.2.2 氣體電離的物理過程

4.2.3 氣體間隙開關的基本參數

4.2.4 氣體火花問隙開關設計的要素

4.2.5 氣體開關的試驗

4.3 氣體火花間隙開關

4.3.1 觸發管型三電極間隙開關

4.3.2場畸變型三電極間隙開關

4.4 偽火花PSS開關

4.4.1 偽火花放電現象及其特點

4.4.2 偽火花開關的工作原理

4.4.3 偽火花開關的自擊穿特性

4.4.4 偽火花開關的觸發特性

4.5 機械問隙開關

4.6 火花間隙開關的觸發系統

4.6.1 對觸發系統的要求

4.6.2 脈衝電壓觸發系統

4.6.3 機械間隙開關的觸發系統

4.7 參考文獻

5 衝擊電流測量技術

5.1 概述

5.2 測量分流器

5.2.1 對分流器的要求

5.2.2 分流器的設計

5.2.3 分流器的誤差

5.3 Rogowski線圈電流互感器

5.3.1 Rogowski線圈測量電流的原理

5.3.2 兩種積分形式的電流互感器

5.3.3 電流互感器測量迴路的頻率特性

5.3.4 電流互感器的誤差

5.3.5 Rogowski線圈的設計實例

5.4 衝擊分壓器

5.4.1 衝擊分壓器的傳輸特性

5.4.2 衝擊電阻分壓器

5.4.3 電容分壓器

5.4.4阻容分壓器

5.5 數字存儲示波器

5.5.1 數字存儲示波器的工作原理和特點

5.5.2 數字存儲示波器的主要技術指標

5.5.3 TDS系列數字存儲示波器的特點及主要性能指標

5.6 峰值電壓測試儀器

5.6.1 數字峰值電壓測試儀器的硬體結構

5.6.2 數字峰值電壓測試儀器的軟體設計

5.6.3 數字峰值電壓測試儀器的誤差分析

5.6.4 數字峰值電壓測試儀器的抗干擾措施

5.6.5 數字峰值電壓測試儀器的功能

5.7 衝擊電流測量系統的誤差分析

5.7.1 轉換單元刻度因數對測量精度的影響

5.7.2 系統參考接地點的選取對測試的影響

5.7.3 測量線連線對測試精度的影響

5.7.4 電磁干擾對測試精度的影響

5.8 參考文獻

6 衝擊電流測量系統試驗

6.1 衝擊電流測量系統試驗準則

6.1.1 刻度因數試驗

6.1.2 線性度試驗準則

6.1.3 短期穩定性試驗

6.1.4 動態特性試驗

6.2 用於衝擊電流測量系統試驗的電源

6.2.1 方波電壓源的原理

6.2.2 方波電流源的原理

6.2.3 衝擊電流測量系統檢定用裝置

6.3 衝擊電流測量系統組件的試驗

6.3.1 轉換裝置試驗

6.3.2 指示或記錄儀表的試驗

6.4 衝擊電流測量系統的不確定度

6.5 參考文獻

7 衝擊電流自動化系統及套用

7.1 衝擊電流自動化系統的組成結構

7.2 衝擊電流自動化系統的電磁兼容

7.2.1 衝擊電流環境的電磁干擾

7.2.2 系統抗電磁干擾的設計

7.3 避雷器用非線性電阻片衝擊電流自動化系統

7.3.1 非線性電阻片衝擊電流自動化系統的結構

7.3.2 非線性電阻片衝擊電流自動化系統的控制

7.3.3 避雷器用非線性電阻片衝擊電流自動化系統的軟體管理

7.3.4 非線性電阻片V-I測量系統

7.4 非線性電阻片衝擊方波能量自動化系統

7.4.1 方波能量自動化系統的結構及控制

7.4.2 方波能量的測試方法

7.4.3 衝擊方波能量自動化系統的軟體

7.5 SPD組合波自動化系統

7.5.1 CWG自動化系統的結構

7.5.2 CWG自動化系統的控制

7.5.3 CWG自動化系統的軟體管理

7.6 SPD衝擊電流自動化系統

7.6.1 SPD衝擊電流試驗

7.6.2 SPD衝擊電流自動化系統

7.6.3 SPD衝擊電流自動化系統的控制

7.6.4 SPD衝擊電流自動化系統的軟體

7.7 壓敏電阻能量耐受自動化系統

7.7.1 半波衝擊電流自動化系統的硬體

7.7.2 半波衝擊電流的測試原理

7.7.3 半波衝擊電流的控制與測試軟體

7.7.4 半波衝擊電流的技術難點及調試

7.7.5 半波衝擊電流能量耐受自動化系統

7.8 參考文獻

附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