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襟

胸襟

名人論胸襟推倒一世豪傑,開拓萬古胸襟。李白——(唐)李白君子之心,似青天白日,不可使人不知。——(明)洪自誠如煙往事懼忘卻,心底無私天地寬。陶鑄——陶鑄人的心地,應該同雪一樣的潔白,火一樣的熱情,日月一樣的光明正大。——葉紫永勿屈服於悲愁,要一直抗拒,否則這習慣變會得寸進尺。——(英)史密斯鬧時練心,靜時養心,坐時守心,行時驗心,言時省心,動時制心。——(清)金纓人有拂郁,先用一忍字,後用一忘字,便是調和氣湯。——陶覺當我回顧所有的煩惱時,想起一位老人的故事,他臨終是說可,一生中煩惱太多,大部分擔憂的事卻從未發生過。邱吉爾——邱吉爾能忍人之所不能忍,乃能為人之所不能為。——胡林翼胡林翼。

基本信息

胸襟胸襟
宏闊高遠的人,一定會有驚人的成就。胸懷天下,心存濟世的人,也一定能取得非凡的業績。擁有宏博奇偉胸襟的人,必定會有明確而堅定的人生目標,並由此產生出天賦神授一般的精神力量和旺盛鬥志。因此,這類人既不會接受失敗,也不會承認失敗,失敗反而會激發出他潛在於體內的巨大勇氣和超人毅力,並推動、鼓勵著他去克服阻力、戰勝困難。這樣的人也才有底氣、有勇氣、有智慧,並在奮鬥中獲得機遇、走向成功。
胸襟:胸懷。指人的氣量、抱負。

詞語解釋

亦作“胸衿”。1.猶胸境。指心情、志趣、抱負等。《藝文類聚》卷七引晉劉伶《北芒客舍》詩:“長笛響中夕,聞此消胸衿。”南朝宋謝靈運《入道至人賦》:“超埃塵以貞觀,何落落此胸襟。”唐李白《贈崔侍御》詩:“洛陽因劇孟,託宿話胸襟。”唐顧況《酬房杭州》詩:“故人牧餘杭,留我披胸衿。”《封神演義》第四九回:“此人名為閒士,腹內必有胸襟。”魏巍《東方》第四部第二四章:“他們那種大公無私的品質,有我無敵

胸襟胸襟
的英雄氣概和開闊的胸襟,給了她很深的印象。”

2.猶胸懷。指心裡頭。《南齊書·竟陵王子良等傳論》:“情偽之事,不經耳目,憂懼之道,未涉胸衿。”《南史·文學傳·顏協》:“而胸衿夷坦,有士君子之操焉。”唐杜甫《阻雨不得歸瀼西甘林》詩之三:“虛徐五株態,側塞煩胸襟。”《敦煌變文集·降魔變文》:“輔國賢相厥號須達多,善幾策於胸衿,洞時機於即代。”清李漁《蜃中樓·雙訂》:“曠充眼界惟觀海,盪滌胸襟是聽潮。”丁玲《韋護》第一章四:“自然的美景將她們的胸襟洗滌得不染一點塵濁。”

3.猶臆測。《敦煌變文集·降魔變文》:“此乃詩書所載,非擅胸襟。”宋孫光憲《北夢瑣言》卷四:“自賀隱物故,率由胸襟,加以騁辯陵人,又多矜伐,為識者所鄙。”

4.人體或衣服上身前面的部分。梁斌《播火記》四十:“他用手緊緊按住胸襟,眼睛對著月光,射出一種焦躁的光

胸襟胸襟
芒。”鄒荻帆《星漢燦爛·紅花綠葉扶》:“體育館好像一個穿著天青色春裝的少女,把花枝佩帶在胸襟。”

名人論胸襟

推倒一世豪傑,開拓萬古胸襟。
——(唐)李白
君子之心,似青天白日,不可使人不知。
——(明)洪自誠
如煙往事懼忘卻,心底無私天地寬。
——陶鑄
何必一定要求他人的理解呢?只要不被誤解就行了。
——一
人的心地,應該同雪一樣的潔白,火一樣的熱情,日月一樣的光明正大。

胸襟胸襟

——葉紫
永勿屈服於悲愁,要一直抗拒,否則這習慣變會得寸進尺。
——(英)史密斯
鬧時練心,靜時養心,坐時守心,行時驗心,言時省心,動時制心。
——(清)金纓
遇不如意事,須恬靜忍耐以處之,若有一毫怨尤之意,便生出許多躁擾,不唯累心,亦且累事。
——夏錫疇
人有拂郁,先用一忍字,後用一忘字,便是調和氣湯
——陶覺
當我回顧所有的煩惱時,想起一位老人的故事,他臨終是說可,一生中煩惱太多,大部分擔憂的事卻從
未發生過。
——邱吉爾
懷恨於人,自己也不開心,聰明的人,即使不能把煩惱忘掉,至少不會總是耿耿於懷。
——一
一個人的胸懷能容得下多少人,才能贏得多少人。
——一
能忍人之所不能忍,乃能為人之所不能為。
——胡林翼

胸襟與人品

縱觀歷史,橫觀天下,但凡成大事者,無不是虛懷若谷、胸藏萬壑、心懷天下。
胸襟胸襟

只有具有好的人品,才會做一個好人、做一個好官、做一些好事。
胸襟是本,人品是末;胸襟是航向,人品是航船
若要端正人品,必先開闊胸襟。
胸襟開闊之人,人品必定端正。

相關詞語

胸無宿物 胸抱 胸中鱗甲 胸有成算 胸圍 胸肝 胸懷 胸膜炎 胸中甲兵 胸有丘壑 胸府 胸腋胸有懸鏡 胸坎 胸有城府 胸廝撞 胸廓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