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腰筋膜

胸腰筋膜

胸腰筋膜,解剖學名詞,項區與胸背區的深筋膜較為薄弱,骶尾區的深筋膜與骶骨背面的骨膜相愈著。第12肋與髂嵴之間的深筋膜增厚,並分為前、中、後三層,稱為胸腰筋膜。

基本信息

簡介

胸腰筋膜胸腰筋膜
胸腰筋膜在胸背區較為薄弱,覆於豎脊肌表面,向上續項筋膜,內側附於胸椎棘突和棘上韌帶,外側附於肋角,向下至腰區增厚,並分為前、中、後三層。後層覆子豎脊肌後面,與背闊肌和下後鋸肌腱膜愈著,向下附於髂嵴,內側附於腰椎棘突和棘上韌帶,外側在豎脊肌外側緣與中層癒合,形成豎脊肌鞘。中層位於豎脊肌與腰方肌之間,內側附於腰椎橫突尖和橫突間韌帶,外側在腰方肌外側緣與前層癒合,形成腰方肌鞘,並作為腹橫肌起始部的腱膜,向上附於第12肋下緣,向下附於髂嵴。中層上部張於第12肋與第1腰椎橫突之間的部分增厚,形成腰肋韌帶,腎手術時,切斷此韌帶可加大第12肋的活動度,便於顯露腎。前層又稱腰方肌筋膜,位於腰方肌前面,內側附於腰椎橫突尖,向下附於髂腰韌帶和髂嵴後份,上部增厚形成內、外側弓狀韌帶。

結構

胸腰筋膜可分三層:

淺層:最厚,位於背闊肌和下後肌的深面,豎脊肌的表面。在胸腰筋膜淺層與豎脊肌之間存在著間隙,稱胸腰筋膜下間隙,內有皮神經、脂肪及疏鬆結締組織。正常情況,胸腰筋膜淺層有限制豎脊肌、增強豎脊肌作用力的作用,而胸腰筋膜下的疏鬆結締組織則在胸腰筋膜和豎脊肌之間起潤滑作用。此層筋膜也是取筋膜片的常用部位。胸腰筋膜中層位於豎脊肌與腰方肌之間,向上起於第12肋,向下止於髂嵴,內側附著於橫突,在豎脊肌外側緣-b淺層相癒合,並成為腹肌的起始腱膜。

胸腰筋膜淺層、中層與腰椎的棘突及橫突等結構組成了腰骶部骨筋膜室,其內容納豎脊肌、橫突棘肌群及腰神經後內、外側支、營養血管,此骨筋膜室的存在可能是引起腰痛的解剖學基礎之一。

胸腰筋膜深層位於腰方肌前面,又稱腰方肌筋膜,它與前方的腰大肌筋膜相續,也是腹內筋膜的一部分。腰大肌筋膜與髂肌筋膜組成髂腰筋膜,包被腰大肌和髂肌,向下續於股骨小轉子處。故腰大肌膿腫可順此筋膜向下至股骨內側處。由於炎症刺激,此筋膜增厚,膿腫被限制在此間隙內,有時可達數千毫升。骼腰筋膜也是引起髂腰肌筋膜室綜合徵的重要解剖學基礎,這在腰大肌急性損傷中起重要作用。

病痛

由於項、腰部活動度大,在劇烈活動中胸腰筋膜可被扭傷,尤以腰部的損傷更為多見,是腰腿痛原因之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