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島素類似物

胰島素類似物

胰島素類似物泛指既可模擬正常胰島素的分泌,同時在結構上與胰島素也相似的物質。20世紀90年代末,人類在對胰島素結構和成分的深入研究中發現,對肽鏈進行修飾均有可能改變胰島素的理化和生物學特徵,從而能研製出較傳統人胰島素更適合人體生理需要的胰島素類似物(InsulinSimilitude),亦被稱為速效胰島素或餐時胰島素。當地特胰島素作為基礎-餐時胰島素給藥方案的一部分時,應根據患者的病情,每日注射一次或兩次。由其他胰島素轉用本品:由中效或者長效胰島素轉用本品的患者,可能需要調整注射劑量和注射時間。

類別

胰島素類似物泛指既可模擬正常胰島素的分泌,同時在結構上與胰島素也相似的物質。20世紀90年代末,人類在對胰島素結構和成分的深入研究中發現,對肽鏈進行修飾均有可能改變胰島素的理化和生物學特徵,從而能研製出較傳統人胰島素更適合人體生理需要的胰島素類似物(InsulinSimilitude),亦被稱為速效胰島素或餐時胰島素。目前已用於臨床的有門冬胰島素、地特胰島素等。其中前者為短效胰島素類似物,後者為長效胰島素類似物。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國內首個預混胰島素類似物諾和銳30的上市更是掀起糖尿病治療領域的變革。

功能主治

適用於需用胰島素治療的糖尿病。

治療優勢

類似物與人胰島素比較,有著諸多益處:

1.起效快速,避免了人胰島素的起效時間需30~60分鐘、必須餐前30分鐘給藥的缺點,僅鄰近餐前15分鐘注射,或於餐後即用,同時作用持續時間短。

2.貼近生理治療,類似物和長效胰島素聯合套用,可幫助糖尿病患者更準確地模擬正常人在生理狀態下的胰島素代謝過程,以最大限度地將血糖控制在正常範圍,且不易引起低血糖的發生。

3.峰效時間與餐後血糖峰值同步,更好地控制餐後血糖升高。

4.顯著減少夜間低血糖發作。

5.可降低糖化血紅蛋白(HbA1c),達到<7%的指標。

6.注射部位的藥物吸收較穩定,個體內的變化以及個體間的差異較小,吸收的變異度有很大的改善。另外,人胰島素注射劑量較大時,可在皮下形成儲存,療效與持續時間難以預計,而類似物極少出現此類現象。

7.口服腎上腺皮質激素的糖尿病患者的缺陷常是餐後血糖處理受損,皮質激素可抑制胰島素的分泌,增加糖異生,減少外周組織對葡萄糖的攝取。但胰島素類似物可改變此弊端。

8.類似物不過度激活胰島素樣生長因子受體1(IGF-1),較少介導增殖效應。

不良反應

1、低血糖反應

一般而言,低血糖是胰島素治療最常見的不良反應。如果注射胰島素的劑量高於患者對胰島素的需求量,就可能發生低血糖反應,嚴重的低血糖,特別是復發的,可能導致神經系統的損害。長期或嚴重的低血糖發作有可能危及生命。

許多患者腎上腺素能反向調節的體徵早於神經性低血糖的症狀和體徵的出現。一般而言,血糖下降幅度越大和越快,腎上腺素能反向調節的徵兆和症狀就越明顯。

2、眼睛

血糖控制明顯改變時,由於晶體腫脹及折射係數的暫時性改變,可能發生一過性視力障礙。

長期改善血糖控制,降低了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進展的危險。然而因強化胰島素治療而使血糖控制迅速改善,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有可能暫時性惡化。增殖性視網膜病變的患者,特別是尚未用雷射凝固治療者,嚴重的低血糖發作時可能發生一過性黑。

3、脂肪營養不良

與其他胰島素治療一樣,在注射部位可能發生脂肪營養不良,而延緩局部胰島素的吸收。在用甘精胰島素等療法的臨床研究中觀察到,1-2%的病人發生脂肪組織增厚,而脂肪組織萎縮的則很少見,在某一注射區內經常輪換注射部位可能有助於減少或預防發生上述改變。

4、注射部位和過敏反應

在用甘精胰島素治療的臨床研究中,觀察到3%-4%的病人在注射部位有反應。這些反應包括發紅、疼痛、瘙癢、蕁麻疹、腫脹或炎症。

多數胰島素注射部位的輕微反應,通常在數天或數周內恢復。

對胰島素的速髮型變態反應是罕見的。對胰島素(包括甘精胰島素)或賦形劑的速髮型變態反應包括全身性的皮膚反應、血管性水腫、支氣管痙攣、低血壓和休克,甚至威脅生命。

5、其他反應

胰島素治療可能誘發胰島素抗體的產生。在臨床研究中,對人胰島素及甘精胰島素有交叉反應的抗體出現頻率與出現在中性低精蛋白鋅人胰島素(NPH)和甘精胰島素治療組相同。在極少數病例中,由於上述胰島素抗體的存在,應調整胰島素的劑量以糾正高或低血糖的趨勢。

罕見胰島素產生的鈉瀦留和水腫,特別是用強化胰島素療法改善先前不好的代謝控制時,須加注意。

門冬胰島素不良反應:

低血糖:低血糖是胰島素治療中最頻繁發生的不良反應。低血糖症狀常突然出現。常見不良反應:用胰島素治療有可能發生水腫和視功能調節異常,但這些症狀多為短暫的。過敏:胰島素治療過程中還可能發生局部過敏反應(注射部位皮膚發紅,水腫和搔癢)。但通常為短暫的,繼續治療可以消失。 全身性過敏反應很少發生,但可能危及生命。 若未能輪換注射部位,有可能在注射部位發生脂肪營養不良。

賴脯胰島素不良反應:全身反應- 過敏反應皮膚和皮膚附屬檔案- 注射部位局部反應,脂肪萎縮、瘙癢、皮疹。其它- 低血糖低血糖是胰島素治療最常見的不良反應,每個糖尿病人都可能發生過。嚴重低血糖可導致意識喪失,甚至死亡(見[注意事項]下,預防措施)。局部的過敏反應可出現注射部位紅、腫、癢,這些輕微反應可於數日或數周內消失,這些反應在某些病例中並非由胰島素所致,而是由於其它因素如皮膚消毒劑的刺激作用或注射技術欠佳等造成。胰島素全身過敏反應少見,但較嚴重,全身過敏反應可引起全身皮疹、氣短、喘息、血壓下降、脈快或大汗,嚴重的全身過敏反應可威脅病人生命。

劑量/用法用量

長效胰島素類似物,應該每天一次在固定的時間皮下注射給藥。必須個體化對預期的血糖水平,以及降血糖藥的劑量及給藥時間進行確定及調整。當患者體重或生活方式變化、胰島素給藥時間改變或出現容易發生低血糖或高血糖的情況時(參見藥品說明書【注意事項】),可能需要調節劑量。應謹慎進行任何胰島素劑量的改變並遵醫囑。

用法:

地特胰島素與口服降糖藥聯合治療時,推薦地特胰島素的初始治療方案為每日一次給藥,起始劑量為10U或0.1-0.2U/kg。地特胰島素的劑量應根據病情進行個體化的調整。當地特胰島素作為基礎-餐時胰島素給藥方案的一部分時,應根據患者的病情,每日注射一次或兩次。本品用量因人而異。應由醫生根據患者的病情,每日注射一次或者兩次。對於為達到最佳的血糖控制而每日注射兩次的患者,晚間注射可在晚餐時、睡前或者早晨注射12小時後進行。由其他胰島素轉用本品:由中效或者長效胰島素轉用本品的患者,可能需要調整注射劑量和注射時間。和所有的胰島素一樣,在轉用本品期間和在本品開始治療的幾周內,建議密切監測血糖水平。

門冬胰島素,短效胰島素類似物起效更快,持續作用時間更短,由於快速起效,所以一般須緊鄰餐前注射。如有必要,可於餐後立即給藥。本品劑量需個體化,由醫生根據患者的病情決定。但一般應與中效或長效胰島素合併使用,至少每日一次。胰島素需求量通常為每公斤體重每日0.5-1.0U。其中2/3用量是餐時胰島素,另1/3用量是基礎胰島素。糖尿病患者代謝控制的改善可以有效延緩晚期合併症的發生和進展。因此,建議改善代謝控制,包括進行血糖檢測。本品經皮下注射,部位可選擇腹壁、大腿、三角肌區域和臀肌區域,或在腹壁連續輸注。注射位置應在同一區域內輪換。皮下注射後,10-20分鐘內起效,因此注射後10分鐘內需進食含有碳水化合物的食物。最大作用時間為注射後1-3小時,降糖作用可持續3-5小時。

注意事項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治療,不能選用甘精胰島素,推薦靜脈注射常規胰島素。

由於經驗有限,兒童、肝功能損害或腎功能中、重度損害的患者使用甘精胰島素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尚待評估(參見【用法用量】)。

腎功能損害患者由於胰島素的代謝減慢,對胰島素的需要量可能減少。老年人及進行性腎功能衰退患者,對胰島素的需要量可能逐漸減少。

嚴重肝損害患者由於葡萄糖異生能力降低及胰島素代謝降低,對胰島素的需要量可能減少。

對血糖控制不好,或有高血糖症或低血糖發作傾向的患者,在考慮調整劑量之前,應全面回顧患者是否按預期的方案治療、注射部位、正確的注射技術以及所有其他的相關因素。

常見種類

類似物的結構作了哪些修飾

胰島素由胰腺β細胞分泌,又稱儲存激素。為一種可溶性酸性蛋白,結構包括兩條肽鏈(A、B鏈),A鏈含21個胺基酸殘基;B鏈含30個。兩條肽鏈分別由兩個胱氨酸二硫鍵連線,其中脯氨酸殘基是形成二聚體的關鍵位。

1.門冬胰島素

利用啤酒酵母屬,採用重組DNA技術合成,將人胰島素胺基酸鏈B28位的脯氨酸由天門冬氨酸替代,此種改變旨在天門冬氨酸的陰離子的引進,電荷排斥來阻止胰島素單體或二聚體的自我聚合。與人胰島素相比,減弱了溶液中胰島素分子間的結合強度,使之分子的聚合減少,從而迅速地解離為單體。皮下注射後10~20分鐘內起效,並可降低餐後的血糖曲線和糖化血紅蛋白A(HbA1c)。

2.地特胰島素

地特胰島素(Detemir)與人胰島素相比,去除了30位的胺基酸,並在B鏈的29位點連線14-C脂肪酸鏈,但仍有鋅離子存在,胰島素的分子以六聚體的形式表達。皮下注射後吸收和擴散緩慢,在血漿中99%與白蛋白結合,以極其緩慢的速度釋放進入血液,血漿濃度平穩,峰谷曲線小,作用持續時間長。同時製劑為澄清的液體,注射時劑量便於掌握和準確。國外對1000名1型糖尿病患者研究中發現,其降低HbA1c的效果優於NPH,在夜間發生低血糖的幾率少於NPH。

與胰島素相比,類似物的作用優勢有多少?

胰島素類似物胰島素類似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