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阿里·布邁丁

胡阿里·布邁丁

胡阿里·布邁丁,民族解放戰爭中的總參謀長,獨立後的首任國防部長,1965年發動不流血政變廢黜本·貝拉,任革命委員會主席兼總理、1976年任總統。任內大力發展經濟,實行不結盟外交政策,在伊斯蘭世界中反美反猶,是第三世界和北非的一個相當有影響的人物。

人物簡介

胡阿里·布邁丁(Houari Boumediene,1925~1978)
阿爾及利亞國務活動家,前革命委員會主席兼總理、總統。原名穆罕默德·布哈魯巴。生於君士坦丁省格勒馬附近克勞澤爾村。其父系小土地所有者,為虔誠的遜尼派穆斯林。布邁丁6歲時到格勒馬法國人開辦的國小讀書,同時在本地伊斯蘭學校學習阿拉伯語和《古蘭經》。1946年進君士坦丁的凱塔尼亞伊斯蘭學校學習,加入人民黨。1949年入突尼西亞齊杜納伊斯蘭大學學習經訓、教法。翌年到達開羅,進入愛資哈爾大學學習。在4年學習期間,他除學習教義、教法外,還閱讀了大量政治、經濟、哲學和歷史書籍,開闊了眼界。埃及的社會政治變革和納賽爾提出的“阿拉伯社會主義”理論,給布邁丁思想以很大影響。1954年他在開羅加入了本·貝拉領導的阿爾及利亞民族解放陣線。1955年受本·貝拉派遣,經摩洛哥邊境回到阿爾及利亞,在奧蘭一帶打游擊。他改稱胡阿里·布邁丁。1957~1958年任民族解放軍第五軍區司令及民族解放陣線全國委員會委員。1960年任民族解放軍總參謀長。1962年阿爾及利亞宣告獨立,總理本·貝拉任命布邁丁為國防部長。後本·貝拉為控制軍權,準備解除布邁丁軍隊首腦職務。1965年6月,布邁丁發動軍事政變,逮捕了本·貝拉,成立了以軍人為主的革命委員會,自任主席,並組成新政府,任總理兼國防部長。布邁丁宣稱:新政權要重建革命原則,消除殖民主義,結束國內紛爭,鞏固民族獨立,以伊斯蘭教思想為宗旨,建設一個“正義將主宰一切的社會主義社會”。布邁丁在執政期間,為實現他的“社會主義思想”,提出了“三大革命”的改革主張:(1)“工業革命”,實行工業、石油開採國有化運動。(2)“土地革命”,取消大地主土地占有制,把土地分給農民。(3)“文化革命”,發展科學文化教育,推行阿拉伯化和培養本國幹部。這些改革的措施促進了阿爾及利亞經濟和文化的發展。布邁丁對外奉行和平中立和不結盟政策,反對帝國主義和殖民主義,維護民族獨立和國家主權。1974年2月布邁丁曾訪問中國。1976年11月,布邁丁主持制定國家新憲法,並當選為共和國總統。1978年12月病逝。
(楊克禮)

相關詞條

人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