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連丸

胡連丸,中醫藥方,適用於小兒疳積,瀉痢。

方劑1

【處方】柴胡胡黃連各等分。
【製法】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雞頭子大。
【功能主治】小兒盜汗。
【用法用量】每服2-3丸,放銀器中,黃酒化開,再入水5分,重湯煮20-30沸,溫連藥渣飲盡,重者再1服。
【摘錄】《良朋匯集》卷四

方劑2

【處方】條芩4兩(沉水者),白朮(無油者)2兩,蓮肉(去心)2兩,砂仁(微炒)1兩,炙草1兩。
【製法】上為末,用山藥5兩作糊為丸。
【功能主治】安胎。主胎動不安。
【用法用量】米飲送下。
【摘錄】《萬氏女科》卷二

方劑3

【處方】胡黃連半兩,丁香半兩,密陀僧半兩,肉豆蔻1個。
【製法】上藥同研細,入麝香1分,和勻,次入綠豆末少許,同水和為丸,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小兒疳積,瀉痢。
【用法用量】兒3歲以下1丸,3歲以上5丸。腦疳,鼻癢及赤爛,黃連湯下;脾虛羸瘦,瀉痢,四肢虛腫,青州棗湯下;肝疳,眼澀生瘡,甘草湯下;骨疳,冷地臥,愛吃土,紫蘇茶湯調下;肺疳,上氣喘急,橘皮湯下;筋疳,瀉血,鹽湯下;蟲疳及瀉無定,生薑湯下;常服,米飲下。
【摘錄】《博濟》卷四

中藥方劑之胡字類

方劑學,名處方,俗稱湯頭。是中醫在辨證論治中產生的一個處方,根據藥物的性能和相互關係,配伍而成,在同一張方劑中,藥物相同,配伍不同,所產生的方劑不同,故方劑學。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