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文龍[軍事科學院軍事學術主編]

胡文龍[軍事科學院軍事學術主編]
胡文龍[軍事科學院軍事學術主編]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胡文龍,男,1952年出生,大學本科,1969年入伍,1987年調入軍事科學院。2001年8月至今,任軍事科學院作戰理論和條令研究部《軍事學術》主編,博士生導師,專業技術大校軍銜,技術3級,院高評審委員。獲5項科研成果獲得全國全軍優秀圖書和優秀論文獎,10項科研成果;獲得軍事科學院優秀科研成果一、二、三等獎,4次榮立三等功。

學術觀點

胡文龍[軍事科學院《軍事學術》主編] 胡文龍[軍事科學院《軍事學術》主編]

2003年3月伊拉克戰爭爆發後,美英聯軍未遇有力抵抗,便長驅直入巴格達。對於這一“奇怪”現象,胡文龍出語驚人:伊軍中了美英聯軍“聲北擊南”之計,沒有在巴格達南部部署重兵。2007年,《參考訊息》報導:美軍承認他們當時精心實施了“聲北擊南”謀略,其細節與胡文龍當年的分析幾無二致。

2005年,在全軍一體化聯合作戰研討會上,他對一體化訓練盲目過熱現象進行了批評,指出當時我軍尚不具備此條件。

2007年,胡文龍首創“和諧軍事思維理念”,力倡“預防與打贏並重、合作與對抗並舉、交流與交戰並用”的新思維……

學術成就

胡文龍,專業技術大校,技術四級照 胡文龍,專業技術大校,技術四級照

從事軍事期刊編輯出版工作22年以來,他帶領編輯部人員努力打造創新交流軍事理論的學術平台,積極宣傳黨的軍事指導理論創新成果,熱情為部隊建設提供軍事理論服務,發表重要學術論文38篇,編著出版軍事理論著作21部。其中, 7項成果受到軍委總部首長肯定,獲得全國全軍優秀圖書和優秀論文獎,10項科研成果獲得軍事科學院科研成果一、二、三等獎,4次榮立三等功。《軍事學術》期刊被總部指定為“全軍軍事理論創新成果交流平台”,並被評為“全軍軍事學核心期刊”。

獲得榮譽

2008年2月27日,在首屆“中國出版政府獎”頒獎典禮上,胡文龍榮獲“優秀出版人物”獎,成為軍隊270多種軍事學期刊中唯一獲此殊榮的人。

記首屆“中國出版政府獎”獲得者胡文龍

胡文龍[軍事科學院《軍事學術》主編] 胡文龍[軍事科學院《軍事學術》主編]

軍事科學院作戰理論和條令研究部《軍事學術》主編胡文龍,從事軍事科研21年,發表重要學術論文38篇,編輯出版軍事理論著作21部,2項科研成果受到軍委總部首長肯定,他因此榮獲首屆“中國出版政府獎”,成為軍隊270多種軍事學期刊中獲此殊榮第一人。

兩個“意見欄”折射的理念

在《軍事學術》編輯部稿簽上,有兩個欄目格外醒目。一個是“編輯意見欄”,要求編輯對論文的“創新程度”、“學術價值”、“套用價值”按ABC三個等級分別評定;另一個是“主編意見欄”,同樣要求主編分3個等級對“文章質量”和“編輯質量”進行打分。

胡文龍 胡文龍

兩個“意見欄”折射出胡文龍服務軍事、務求實效的辦刊理念。

2001年8月,胡文龍剛升任主編,就對《軍事學術》進行全新改版。他大刀闊斧改進欄目設定、整合編輯資源、調整研究方向,強化編輯和主編責任制,要求每期《軍事學術》保證有80%的論文有創新點,戰略戰役戰術類論文要占40%,部隊指揮員撰寫的論文要占80%……編輯們發覺,不深入部隊調研,編髮論文越來越吃力了;投稿人感到,不緊貼部隊實踐,發表論文越來越困難了;讀者發現,《軍事學術》越來越好看、越來越實用了。

胡文龍大膽提出“依託學術雜誌辦會,利用會議成果辦刊”的全新思路,由《軍事學術》牽頭組織學術會議,為專家學者提供百家爭鳴、共商大計的思想舞台。他提議並召開了全軍“完成多樣化軍事任務”、“世界大轉折時期的軍事問題”等5次重要學術研討會,受到廣泛關注。在他的帶領下,這本與軍事科學院同齡,以軍隊中高級指揮員為主要讀者對象的《軍事學術》,於2004年正式成為全軍首批軍事學核心期刊,成為享譽全軍的一流學術交流平台。

看到研究滯後的隱憂

胡文龍的另一個身份是博士生導師。置身軍事變革前沿、長期從事部隊作戰訓練和軍事科學研究,他主持參與多項全軍重大現實套用課題研究。

1991年海灣戰爭爆發,胡文龍從中看到我國軍事高技術研究滯後的隱憂。他立即建議設定“海灣戰爭研究”專欄,自薦擔任責任編輯。為辦好專欄,他閱讀《資訊理論》、《控制論》、《高技術戰略》等書籍,細研隱形技術、精確制導、數位技術等軍事高科技,參與軍事科學院4次“海灣戰爭研討會”,組織策劃了一系列專題研究,首次提出“在高技術戰爭中,電子戰已構成相對獨立的戰役階段”的論斷,受到總部首長肯定。

胡文龍關注哪種新技術將會主導下一場戰爭。在他看來,每場戰爭都有新的主導技術登場,由此才使以技術突然性達成戰略突然性成為可能。抓住了現代戰爭的這個特點,就牽住了研究戰爭的“牛鼻子”。

翻開《軍事學術》雜誌,展讀胡文龍組織編髮的文章,可以發現很多諸如“最早”、“最先”、“首次”等字眼——最早提出我軍必須進行“機械化加信息化建設”問題,最先關注美軍“數位化部隊建設”動向,首次提出加速中國特色軍事變革必須政治推動、技術主導雙軌化運行,首次提出“和諧軍事思維”理念……字裡行間,閃耀著他的遠見卓識。

雅號“胡五千”的來歷

胡文龍有個雅號,叫“胡五千”。為他贏得這個雅號的,是一篇5000字的內參稿。

1999年科索沃戰爭爆發,軍事科學院召開全軍“科索沃問題研討會”,時任《軍事學術》雜誌副編審的胡文龍應邀出席。由於討論空前熱烈,還沒輪到胡文龍發言,主持會議的軍科院領導就按日程宣布會議正式發言結束,沒有發言的提交發言稿。“報告,我發言!”主持人話音剛落,胡文龍便舉起手:“雖然不合規矩,但我認為我要講的問題太重要了!”主持人開了綠燈:“那好,控制時間,不要超過15分鐘。”胡文龍單刀直入,將16000字的發言稿《關於我國反空襲軍事鬥爭準備的若干問題思考》在5分鐘內擇要托出。簡短的發言,大膽的構想,透徹的辨析,引起與會者極大震動。之後,有人請胡文龍整理成5000字內參稿,上報國家和軍隊高層,很快,軍委領導作出重要批示;軍事科學院也將他在發言稿中提出的觀點和對策,寫入軍隊建設改革課題,正式上報軍委;某部黨委專題研究並採納了他的建議。胡文龍由此得名“胡五千”。多年來,由胡文龍署名或幫助撰寫向軍委總部上交的調研報告20餘份。其中,有的對贏得軍事鬥爭戰略主動權發揮了重要決策諮詢。

一連串“驚人”之論

早在部隊當參謀時,胡文龍就讓《軍事學術》的編輯眼睛一亮。1980年,他發表處女作《談打坦克與打有生力量的辯證關係》。緊接著,又相繼發表《從衛崗初戰看打好未來防禦第一仗》、《空降兵的崛起可能帶來新的閃擊戰戰略》、《蘇美軍創新作戰理論的方法》。論文雖然篇幅不長,但或角度新,或觀點新,或提出的問題新,久而久之,《軍事學術》對這個喜歡“標新立異”的學術愛好者敞開了大門。

當編輯,接手“軍兵種問題研究”專欄第一天,他主動與軍兵種有關部門取得聯繫,由依靠供稿,變為有計畫組稿;研究課題也由別人設計,變為自主設計。又過了一年,“軍兵種問題研究”專欄一躍成為《軍事學術》部隊官兵最喜歡的專欄。其間,他還組織編著《現代軍兵種戰術》一書,涵蓋我軍當時27個軍兵種,填補了我國軍事學術研究空白。

追求思想獨立,注重理論創見,是胡文龍做人作文的準則。2003年3月伊拉克戰爭爆發後,軍事科學院舉辦伊拉克戰爭研討會。對於美英聯軍未遇有力抵抗長驅直入巴格達的現象,專家眾說紛紜。胡文龍認為,伊軍統帥是中了美英聯軍“聲北擊南”之計。胡文龍的這一判斷是否正確?2007年美軍公開伊拉克戰爭戰略指導機密,承認他們的確精心實施了“聲北擊南”謀略,其細節,與胡文龍當年的分析幾無二致。

胡文龍堅持實事求是的學術操守,故而敢於發表一連串“驚人”之論——

2005年,在全軍一體化聯合作戰研討會上,胡文龍語出驚人,對一體化訓練過熱現象進行批判;

2005年,在軍事科學院學術年會上,胡文龍矛頭直指照搬美軍網路中心轉型模式的弊端,提出我軍軍事轉型必須採用“撒手鐧數據鏈主體戰模式”:

2007年,胡文龍首次提出“和諧軍事思維理念”,強調“預防與打贏並重、合作與對抗並舉、交流與交戰並用”的新思維;

2008年,在全軍“完成多樣化軍事任務”學術研討會上,胡文龍指出,要貫徹落實“提高軍隊應對多種安全威脅,完成多樣化軍事任務能力”這一科學論斷,必須首先解決好4個重大軍事思想觀念問題……

屢立戰功

胡文龍5項科研成果獲得全國全軍優秀圖書和優秀論文獎,10項科研成果獲得軍事科學院優秀科研成果一、二、三等獎,4次榮立三等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