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信之

胡信之

胡信之(1890—1925),1890年出生於北京,1922年應聘擔任《中國青島報》記者。1923年,共產黨人鄧恩銘等來到青島開闢黨的工作,傳播馬克思主義。胡信之從中得到了新的啟示,增強了救國救民的信念。1924年9月,胡信之創辦並主編《青島公民報》,開闢《公民言論》等欄目,為民眾提供了評論國事的園地,還全文刊載了《共產黨宣言》,宣揚馬克思主義。1925年4月,青島日本紗廠工人為反抗日本廠主的虐待、剝削舉行了首次大罷工。罷工伊始,胡信之在《青島公民報》上發表評論,譴責日本廠主虐待工人的罪行。同時,特辟《工潮專載》欄目,以大量篇幅報導罷工動態和各界支援罷工的情況,罷工取得了初步勝利。胡信之和他主編的《青島公民報》為這次大罷工作出了積極貢獻。《青島公民報》也成為全市聲譽最高的報紙。5月29日,反動當局在日本帝國主義唆使下,以武力鎮壓紗廠罷工工人,製造了駭人聽聞的“青島慘案”。胡信之不畏強暴,挺身而出,邀請青島各報記者舉行聯席會議,要求報界同仁齊心奮起聲援罷工工人。同時,還特地邀請了共產黨人李慰農等到會介紹反動當局屠殺工人的經過。與會同仁無不憤慨,紛紛譴責反動當局與英、日帝國主義的罪行,一致表示團結奮戰,支援罷工。對胡信之反帝反軍閥的言行,北洋軍閥懷恨在心,他們查封了《青島公民報》,並逮捕了胡信之。胡信之在獄中受盡酷刑,堅貞不屈,1925年7月29日在青島英勇就義,終年35歲。

基本信息

投身革命

胡信之(1890—1925),1890年出生在北京。胡信之的青少年時代在北京經歷過許多重大歷史事件,萌發了強烈的救國救民的思想情感。 堅信孫中山先生倡導的三民主義。胡信之後來投身於新聞界,他希望依靠社會輿論的力量實現自己富國強民的願望。中國政府收回青島後,他來到這座海濱城市,加盟《中國青島報》。

胡信之崇尚輿論救國,《青島公民報》除了安排一般的報紙所設欄目外,還開闢了公民俱樂園、公民言論等欄目,為民眾提供發表意見、評論國事的園地。該報還全文刊載了《共產黨宣言》。鄧恩銘、王象午、延伯真等共產黨人也經常利用《青島公民報》發表進步文章,宣傳馬克思主義。在與共產黨人接觸、交往,甚至是激烈的論戰中,胡信之成為共產黨的朋友。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反帝反封建愛國運動,啟發教育了胡信之,增強了他的信念。鄧恩銘等共產黨人對他進行了認真的幫助,終於將這個尊重真理的正值知識分子爭取到愛國進步營壘.

革命歷程

胡信之順乎潮流、鞭撻時弊的文風與《中國青島報》難以共處。1924年9月,他與劉祖乾、段子涵等人共同創辦了《青島公民報》,他出任主編。

在中國共產黨影響和工人運動推動下,《青島公民報》尖銳地揭批社會黑暗,為民眾大膽地伸張主義。誰能可貴的是,該報還全文刊載了《共產黨宣言》,鮮明地宣傳馬克思主義。《青島公民報》順民心,合人意,初期僅印幾百份,不久便發行萬份以上。

1925年4月,青島日商紗廠大罷工,鬥爭矛頭直指日本帝國主義。罷工開始,胡信之便在《青島公民報》刊登評論,斥責日本廠主的罪行。同時報紙開闢《工潮專載》欄目,集中反映罷工動態和社會反響。顯然,這些舉措極大地激勵了工人民眾,《青島公民報》贏得了很高的社會聲譽。

“青島慘案”、“五卅慘案”相繼發生後,胡信之邀請各報記行召開會議,請李慰農等介紹情況,表達報界同人奮起聲援工人的立場。他在該報連載《共產黨宣言》,同時著文痛斥帝國主義和賣國軍閥的屠殺暴行,並聯絡各界代表舉行請願斗

爭還在報紙連續發表文章批駁媚日買辦資本家,甚至發表社論,號召人民“從根本上推翻現政府”,“然後人民才能有真正的保障”。

胡信之的舉動,大大激怒了北洋軍閥。7月26日,張宗昌親派大批軍警逮捕了胡信之,查封了報館。胡信之橫眉冷對敵人的酷刑,視死如歸。7月29日胡信之與李慰農一道就義於團島,其時年僅35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