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也頻故居

胡也頻故居

1991年,胡也頻故居被列入福州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09年4月,故居修復工程全面啟動,同年9月竣工,工程投資500多萬元。整個故居分七個展區,分別是:童年的記憶、少年的漂泊、青年的追求、最後的鬥爭、久遠的緬懷、光輝的一生和傳承的事業。

故居修復

胡也頻故居的修復和展示陳列項目是福州市鼓樓區委、區政府紀念胡也頻烈士犧牲80周年,為建黨90周年獻禮的重點項目。2009年4月,胡也頻故居修復工程全面啟動,同年9月竣工,總投資500餘萬元,2011年完成故居展示陳列工作,以紀念和緬懷福建人民的偉大兒子胡也頻烈士。
2011年6月28日,胡也頻故居在福州烏山南麓揭牌,並正式對市民開放。胡也頻故居作為追思先烈,弘揚革命精神的公共場所向廣大市民和青少年學生開放,充分發揮了故居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作用。

胡也頻簡介

胡也頻,幼名培基,又名崇軒,1903年5月4日生於福州。胡也頻是中國共產黨的優秀戰士、傑出的左聯革命作家,是福州人民的光榮和驕傲。1930年5月,他在上海加入中國左翼作家聯盟,當選執行委員,任工農兵通訊運動委員會主席。同年1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31年1月17日被捕。2月7日夜,與李求實、柔石、殷夫、馮鏗等壯烈犧牲於上海龍華,史稱“左聯五烈士”, 犧牲時年僅28歲。 作為現代中國的優秀文學家,胡也頻著有詩歌、小說《到莫斯科去》、《別人的幸福》、《光明在我們的前面》等作品總計一百餘萬字。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