胚斑

胚斑

胚斑是在動物卵母細胞核中所認定的一種核仁。這種核仁的形態、數目、位置,都可由於卵的發生時期和動物種類的不同而有很大的差異。

胚斑介紹

胚斑 germinal spot

胚斑胚斑

動物卵母細胞核中所認定的一種核仁(R.Wagner,1836)。這種核仁的形態、數目、位置,都可由於卵的發生時期和動物種類的不同而有很大的差異。在海膽和哺乳類等卵黃少的情況下,核仁的形體較大,數目為1(海膽)-2個;而在魚類、兩棲類、爬行類、鳥類和某種昆蟲等一些卵黃多、胞核大的卵,其核仁的數目則很多,有時具有100個以上的胚斑(脊椎動物型)。胚斑的數目可隨著卵的增大而增加,而幼小的卵,胚斑開始是位於核的表面,有時其核仁物質則散在於細胞中。兩棲類的卵母細胞於其生長的某個時期,染色體的遺傳子(核糖體遺傳子)僅在染色體的核仁形成部位複製和增加,這些核糖體遺傳子和由其轉錄形成的RNA能形成胚斑已被證實。這些胚斑以後向核的內部移動,並由於染色性降低和液泡發生而趨於退化。從染色性來看,可分為嗜酸性的真正核仁、嗜鹼性的染色核仁、兩者相連線的兩性核仁以及中間性的混合染色性的核仁。嗜鹼性的染色核仁也可看到DNA(此時染色體傾向於嗜酸性染色)。

相關條目

動物 生物 細胞

胚斑胚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