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萎不長

【治法】益氣養血,滋養胎元。 血寒型【證見】妊娠中晚期,腹形與子宮增大明顯小於孕月,或胎心音較弱。 【治法】清熱涼血,養陰安胎。

妊娠四五個月以後,孕婦子宮增大明顯小於正常妊娠,而胎兒仍存活者,稱為胎萎不長。本病與西醫所稱“胎兒宮內生長遲緩”相同。

診斷要點

妊娠中後期,孕婦子宮增大明顯小於妊娠月份,可作為本病的診斷依據。
B超檢查,測量胎兒的各徑線,可以助診。
胎萎不長要與胎死腹中相鑑別。

辨證分析

妊娠胎氣本乎血氣。胎萎不長的主要病因病機是氣血虛弱,不能榮養胎兒而不長;亦有因血寒生化失期或血熱傷陰,陰虛血燥不能滋養胎兒而不長者。
本病的辨證著重辨虛實。虛者以氣血虛弱為主,亦有陽虛宮寒者;實證可見於血熱,亦有兼見血瘀者。治療以調理氣血為主,並應動態觀察胎兒長養的情況。

辨證論治

氣血虛弱型【證見】妊娠中晚期,腹部增大與子宮底高度明顯小於孕月。身體贏弱,面色萎黃或咣白,頭暈氣短,疲乏懶言。舌淡嫩,少苔,脈細弱無力。
【治法】益氣養血,滋養胎元。
【方藥】
1.主方三才大補丸(《陳素庵婦科補解》)
處方:黨參30克,北黃芪20克,白朮15克,山藥30克,熟地黃15克,白芍15克,當歸15克,川芎10克,阿膠15克(烊化),艾葉15克,香附子10克,補骨脂15克,杜仲15克。水煎服。
血虛較甚者,選加何首烏、烏豆衣、枸杞子、黃精,以補血滋陰。脾虛納呆者,去熟地黃、白芍,加茯苓、山楂、谷麥芽之類,以健脾消食。
2.中成藥
(1)滋腎育胎丸,口服,每次6克,每日3次。
(2)人參養榮丸,口服,每次1克,每日2-3次。
血寒型
【證見】妊娠中晚期,腹形與子宮增大明顯小於孕月,或胎心音較弱。形寒肢冷,腰腹冷痛,四肢不溫。舌淡,苔白,脈沉遲。
【治法】溫陽散寒,養血育胎。
【方藥】
主方長胎白朮散(葉天士《葉氏女科證治》)加減
處方:白朮20克,川芎10克,熟地黃20克,阿膠15克(烊化),北黃芪20克,當歸15克,牡蠣20克,茯苓20克,艾葉15克,補骨脂15克。水煎服。
如腎陽虛,腰冷夜尿多者,加鹿角霜、肉桂,以溫腎暖宮。脾陽虛,腹脹納少者,去阿膠、熟地黃,加黨參、砂仁、山楂,以健脾益氣,行氣消食。
血熱型
【證見】孕中晚期,腹部及子宮增大明顯小於孕月。煩躁不安,潮熱盜汗,夜夢多,胎動頻而不安,便結溺黃。唇舌紅乾,苔少或黃,脈滑數。
【治法】清熱涼血,養陰安胎。
【方藥】
主方涼胎飲(張介賓《景岳全書》)加減
處方:生地黃20克,黃芩15克,白芍15克,茯苓20克,白朮15克,當歸10克,甘草6克,桑葉15克,女貞子20克,旱蓮草20克。水煎服。
如屬陽盛血熱者,加牡丹皮、梔子。陰虛內熱者,加山茱萸、知母、麥冬。肝鬱化熱者,加柴胡、鬱金、合歡皮。
說明:如上述各型中兼見血瘀症狀者,選加丹參、益母草、桃仁、當歸、川芎、赤芍之類,以改善血循環,促進胎兒長養。

其他療法

胎萎不長的其他療法
1.胎萎不長的飲食療法
雞蛋腐竹糖水:雞蛋1隻煮熟去殼,加腐竹適量同煮,放入白糖調味吃用。
當歸生薑羊肉湯:當歸15克,生薑幾片,精羊肉250克,共煲湯,調味吃肉飲湯。
牛服杞子湯:牛服250克、枸杞子20克,共煲湯調味後飲湯吃肉。
2.配合靜脈點滴能量合劑,並服維生素C、葉酸等,亦可定時低流量吸氧,以改善胎兒的內環境,促進胎兒發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