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

育是一個漢字,讀作yu,本意是養子使作善也,同毓,也指按照一定的目的長期地教導和訓練,《國語·晉語》有記載:至如今不育。 “育”字在現代漢語中是個常用字,一般用來表示“教育”、“生育”、“養育”等義。

基本信息

部首筆畫

育 育

釋義

(1) 會意。甲骨文字形,象婦女生孩子。上為“母”及頭上的裝飾,下為倒著的“子”。

(2) 同本義 [give birth to]

,yù,生養,同育。每,艸盛也。養之則盛矣。

〈動〉

(1) 生育,養育 [rear]

按此字當別為正篆,訓生養草木也。

毓,長也,稚也。——《廣雅》

以毓草木。——《周禮·大司徒》

園圃毓草木。——《周禮·太宰》

則孕毓根核。——《漢書·五行志》

豐圃草以毓獸。——班固《東都賦》

(2) 孕育 [be fraught with ]

黷則生怨,怨則毓災。——《國語》

字形結構

異體字:袬

漢字首尾分解:雲月 漢字部件分解:雲月

筆順編號:41542511

筆順讀寫:點橫撇折點豎橫折鉤橫橫  

中華字源

從上列甲骨文字形來看,它的左邊是個“女”字(也有的字寫作“母”字),右下方是個倒著的“子”字,表示胎兒頭向下,“會意”胎兒剛生產下,倒“子”下面還有些“點兒”,表示胎兒剛出生時身上帶的血水和胎液。整個字形就是會意母親生育胎兒的形狀。它是個會意字。金文字形與甲骨文字形大同小異,只是該字的左右結構換了個位置。這個字形也可以隸定位“毓”字,在《說文解字》里把“毓”看做是“育”字的異體。小篆的字形發生了一些演變,倒“子”形移到了上面,甲骨文、金文中的“女”(或“母”)字變成了“肉”(月)字,由甲骨文、金文的會意字變成了從“肉”聲的形聲字。楷體的字形結構是沿襲了小篆的形體結構來的。

《玉篇》里說:“育,生也。”是其本義為“生養”、“生育”,如《易·漸》里說“婦孕不育”,意思就是說婦女懷孕了,但還沒有生產。後來又引申出“養活”、“養育”,《玉篇》里也說:“育,養也。”如《管子·牧民》里說“養桑麻,育六畜”,這裡的“養”,“育”是對文,都是“養活”、“養育”的意思。再如《史記·文帝本紀》中說:“朕下不能理育群生”,意思就是說我對下面不能管理養育百姓。《說文解字》里說:“育,養子使作善也。毓,育或從每。”意思是說“育”就是生育養子的意思,“育”字或從“每”,作“毓”,是“育”的異體字、“育”有時與“養”義同,現在有些方言裡把“生孩子”說為“養孩子”。到後來“育”、“養”的含義就有區別了。再後來就又引申出“培養”、“教育”之義,如《孟子·告子下》里說“尊賢育才,以彰有德”,意思是說要尊敬賢者,培養人才,表彰有道德的人。

育 yù

基本字義

1. 生養:~齡。節~。生兒~女。

2. 養活:~嬰。哺~。培~。撫~。養~。

3. 按照一定的目的長期地教導和訓練:德~。智~。體~。美~。教書~人。  

詳細字義

〈動〉

1. (根據隸定字形解釋。會意。字從雲(變形),從肉。“雲”字從二從厶。“二”指“再”、“復”。“厶”指“自我”。“二”與“厶”聯合起來表示“自我複製”、“自我拷貝”、“自我繁殖”。“肉”指“肉身”、“身體”。“雲”和“肉”聯合起來表示“身體的自我複製”。 本義:人的(社會學意義上的)複製。 辨析:生和育。“生”指生物學意義上的人類的自我複製。

“育”指社會學意義上的人類的自我複製。人類具有生物性和社會性這兩重屬性。光有生物性而沒有社會性,那也不稱其為人。比如,孩子出生以後把他丟棄在原野上,結果被狼群收養,他就成了“狼孩”,吃食和狼一樣,要把生肉丟在地上,他才肯去吃,而且是像狼那樣光用嘴吃,絕不會用手把肉拿起來送到嘴裡。後一種吃法是人類社會裡人的習慣吃法。狼孩在生物學意義上是“人”,在社會學意義上是“狼”,是狼群養育了他,教會他狼群社會的習俗和規則。所以“狼孩”不是完整的人,只能算是半個人。所以,對生物學意義上的人孩,必須用人類社會的習俗和規則加以培養,這就是“育”的意思)

2. 同本義 [give birth to]

育,生也。——《廣雅》

無遺育。——《書·盤庚》

至如今不育。——《國語·晉語》

子孫蕃育之謂也。——《國語·周語》

婦孕不育,失其道也。——《易·漸》

3. 又如:節育(節制生育);育孕(懷胎足月以至分娩);生兒育女

4. 撫養;教育 [raise;bring up;foster]

育,養子使作善也。——《說文》

教育子。——《虞書》

載生載育,時維后稷。——《詩·大雅·生民》

5. 又如:育女(養女);育材(育才。培養人才);育德(培養德性);德育(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質的教育);智育;體育

6. 另見 yō  

方言

客家話:iuk1

常用詞組

1. 育才 yùcái

[train men for profession] 培養人才。

2. 育雛 yùchú

[brood]孵育幼小動物。

3. 育肥 yùféi

[fatten] 肥育。使變得肥胖或豐滿。

4. 育林 yùlín

[cultivate forest] 植樹造林。

搞好育林工作。

5. 育齡 yùlíng

[child-bearing age] 適合生育的年齡。

育齡婦女。

6. 育苗 yùmiáo

[grow seedlings] 培育秧苗。

7. 育秧 yùyāng

[raise rice seedlings] 培植幼苗。

苗圃育秧

8. 育嬰堂yùyīngtáng

[foundling hospital;baby farm] 舊時收養棄嬰的機構。又稱“育嬰院”。

9. 育種 yùzhǒng

[seed cultivation;breeding of seeds] 用人工方法選育動、植物的新品種。  

育 yō

詳細字義

1. —— 見“杭育”( hángyō)

2. 另見 yù  

常見詞組

【杭育】hángyō 嘆詞,集體乾重活時為協調動作而呼喊出的有節奏的聲音。

更多信息

育〈動〉

(會意。甲骨文字形,像婦女生孩子。上為「母」及頭上的裝飾,下為倒著的「子」。)

解說:育從反子從肉,上半部為反子,表示母生子,生子頭先出,故寫作反子,常見部件,見於「育撤棄流充」等字;下半部為月,常見部件,或是月亮的月,或是肉的隸書,而青字下部為丹,非月,應作豎筆。育,本義剛出生的小兒,小兒需教育。又徐鍇曰:“૓(反子),不順子也。不順子亦教之,況順者乎?”

英文翻譯

1. to give birth to

2. to raise or bring up

3. to educate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集韻》《韻會》《正韻》餘六切,音昱。《說文》養子使作善也。《廣韻》養也。《易·蒙卦》君子以果行育德。《注》育德者,養正之功也。《疏》育養其德。
又《爾雅·釋詁》育,長也。《詩·衞風》旣生旣育。《箋》育謂長老也。《書·盤庚》我乃劓殄滅之,無遺育。《傳》育,長也。《晉語》正名育類。《注》育,長也。
又生也。《禮·中庸》發育萬物。《注》育,生也。
又覆育也。《詩·小雅》長我育我。《箋》育,覆育也。
又幼稚也。《詩·衞風》昔育恐育鞠。《箋》昔育,昔幼稚之時也。
又地名。《前漢·地理志》育陽。《注》屬南陽郡。
又《集韻》亦姓。
又《集韻》直祐切,音胄。胤也。
又《韻會》通作鬻。《詩·幽風》鬻子之閔斯。《禮·樂記》毛者孕鬻。《注》鬻,生也。
又《集韻》或作毓。《前漢·五行志》孕毓根荄。
又《韻補》叶音亦。《詩·大雅》載生載育。葉上夙下稷。夙音夕。
又叶音乙。《黃伯仁龍馬頌》稟神祇之化靈,乃大宛而再育。資螭之表象,似靈虬之注則。 

拼音是yu的漢字

拼音是yu的漢字共有231個,如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輿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輿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鳿 | | | | | | |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