肢體麻木

肢體麻木

麻木是指肌膚知覺消失,不知痛癢,若見四肢者,則稱為四肢麻木。麻木在《內經》及《金匱要略》中稱"不仁,隸屬於"痹"、"中風"等病範疇。《諸病源侯論》言"不仁"之狀為"其狀搔之皮膚,如隔衣是也。"《素問病機氣宜保命集》始有麻木症名。朱丹溪雲:"曰麻曰木,以不仁中而分為二也。"可見麻木與不仁同義。

基本信息

病因

一、營養缺乏和代謝障礙性肢體麻木:病人可有長時間的胃腸功能紊亂,消化不良,或有嚴重營養缺乏的病史。上述疾患導致病人體內維生素B族嚴重缺乏,而引起肢體麻木。

二、中毒性神經性麻木:病人可有長時間與有汞、砷、鉛或有機磷等重金屬或農藥以及呋喃類、異煙肼等化學藥品的接觸史。這類化學物品可引起中毒性神經炎,該病初期即可出現肢體遠端麻木感,多伴有疼痛、皮膚蟻行感。

三、感染引起的神經炎性麻木:這是由於細菌分泌的神經毒素或病毒直接侵犯神經系統而引起膚體麻木。這類疾病主要有白喉性神經炎、麻風性神經炎等,表現為肢體麻木、肢體感覺喪失。

四、急性多發性神經根炎性麻木:病人先表現為發熱,類似上呼吸道感染症狀,1—2個月後出現肢體遠端麻木,呈對稱性。同時產生肢體無力,嚴重的還會出現癱瘓、呼吸困難。

五、脊椎骨質增生性麻木:這種麻木在老年人中相當多見,其主要原因是椎骨骨質增生壓迫了椎管內神經,有些病人還可伴有肢體疼痛等感覺。

六、骨髓病性麻木:某些骨髓病的早期,可出現至下而上的肢體麻木,隨病情加重而向上發展,進而出現肢體活動不靈等症狀。

七、動脈硬化性麻木:多見於患腦動脈硬化的老年人,由於大腦組織特別是大腦皮層的缺血,大腦的感覺和運動中樞發生了功能性障礙,從而導致相應部位的肢體麻木。這類麻木的特點多為一側上肢或下肢或半身麻木,一般持續幾小時至數天,如不能及時治療,會發展成半身不遂

八、植物神經功能紊亂性麻木:這種麻木部位多不固定,呈游直走性,時輕時重,病人常伴有焦慮、煩躁、失眠、多夢、記憶力減退、心慌氣短和周身乏力等症狀,一般多能自愈。

中醫配方

1. 霜桑葉適量,曬乾後用砂鍋加水適量煮沸,撈出桑葉,趁熱泡手腳15分鐘。每日2次,一般3天即可見效。

2. 鮮花椒300克(乾品60克),加500毫升水煎至200毫升,盛入碗內,放在房上露一夜,用羅蓋上,在太陽將出時取下,冷服。蓋被出汗,一般1次即愈。

3. 川烏、草烏、白芷、當歸、木瓜、川牛膝、烏梅、獨活、甘草各9克,紅糖500克,高度白酒1500毫升。先將中藥放入中型鍋內加清水1000毫升煮沸,待水蒸發多半後,加入紅糖;紅糖全部溶化後再放入白酒,此時改用小火煮沸即可(切勿用急火,以防酒沸易燃)。每日飲150毫升左右,分2-3次,飯前飯後皆可。

4. 順金龍根(又稱串金龍)、蓍草根(俗稱蚰蜒草或鋸齒草)各50克,在500毫升白酒中泡7天后,每天早晚飯前喝2盅,每月1劑。輕者3個月,重者半年即愈。

5. 生黃芪、木瓜各30克,絲瓜藤20克,丹參、雞血藤、杭芍、赤芍各15克,當歸、紅花、川芎、片薑黃各10克。每日1劑,早晚煎服。患者每日應做些力所能及的體育鍛鍊。

治療方法

肢體麻木不能對症治療,而是要對病因治療.不管是什麼原因引起的手腳麻木,都應該首先到醫院神經內科進行檢查,判斷神經有無損害,受過何種刺激.

若是神經方面的問題,還需要作肌電圖檢查,進一步確認神經受損程度,範圍,性質等.如果是其他原因引起的手腳麻木,則再轉到其他相關科室治療.

神經損傷引起的手腳麻木,要根據神經損傷的程度,範圍,性質來選擇是採用藥物治療還是手術治療.藥物治療通常配合針灸,理療同時進行,促使其快速恢復.手術治療則是通過手術引開受壓迫神經以達到解除神經受壓迫,刺激的目的.

病情治癒程度,主要取決於神經病變原因和性質.如果是周圍神經(除腦,脊髓以外的神經)損傷,一般恢復的時間比較長.

日常護理

多睡硬板床

肢體麻木睡硬板床可以減少椎間盤承受的壓力 。

注意腰間保暖

白天腰部戴一個腰圍(護腰帶),加強腰背部的保護,同時有利了腰椎病的恢復 。

避免彎腰又用力的動作

平時不要做彎腰又用力的動作(如拖地板…),急性發作期儘量臥床休息,疼痛期緩解後也要.注意適當休息,不要過於勞累.,以免加重疼痛 。

少提重物少彎腰

平時提重物時不要彎腰,應該先蹲下拿到重物,然後慢慢起身,儘量做到不彎腰。

多臥床休息

尤其急性發作期儘量臥床休息,疼痛期緩解後也要.注意適當休息,不要過於勞累.,以免加重疼痛 。

多吃含鈣量高的食物

平時的飲食上,多吃一些含鈣量高的食物,如牛奶,奶製品,蝦皮、海帶、芝麻醬、豆製品也含有豐富的鈣,經常吃,也有利於鈣的補充,,注意營養結構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