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膽相照[1999年古月主演電影]

肝膽相照[1999年古月主演電影]

電影《肝膽相照》,八一電影製片廠1999年攝製,導演為趙繼烈,主演包括孔祥玉、古月、方樹橋等人。 1948年解放戰爭的關鍵時期,黨中央提出“召開全國政治協商會議,商討民主建國大計”。香港、上海等地大批愛國民主人士,在共產黨精心與巧妙的安排下,經過艱難曲折,甚至冒著被國民黨特務劫殺的危險,輾轉匯聚於北平,與共產黨民主協商肝膽相照,完成了建立新中國的歷史使命。

劇情簡介

1948年4月底,當人民解放戰爭進入戰略轉折的關鍵時刻,中共中央審時度勢,在紀念“五一”國際勞動節的口號中,提出了"召開全國政治協商會議,商討成立民主聯合政府"的主張。各愛國民主黨派紛紛回響這一倡議,一批愛國人士在中國共產黨的精心與巧妙安排下,經過艱難曲折,甚至冒著被國民黨特務劫殺的危險,輾轉來到東北與華北解放區,繼而相聚於北平,參加了第一屆政治協商會議,共同商討了民主建國大計。

肝膽相照[1999年古月主演電影] 肝膽相照[1999年古月主演電影]

演職員表

職員表

原著唐灝
導演趙繼烈 趙毅軍
編劇趙繼烈、郝在今(執筆)
攝影張弛

演員表

角色演員備註
古月毛澤東
孔祥玉周恩來
方樹橋李濟琛
智一桐張瀾
金安歌羅隆基
張世忠沈鈞儒
齊劍秋柳亞子
王洪光徐軍長
張燕宋慶齡
趙恆多蔣介石
陳繼銘蔡廷鍇
王伍福朱德
郭法曾劉少奇
王健任弼時
謝偉才潘漢年
李定保傅作義
袁霞何香凝

角色介紹

肝膽相照[1999年古月主演電影] 肝膽相照[1999年古月主演電影]
毛澤東 演員古月
無產階級革命家,提出先行召開新的政治協商會議
肝膽相照[1999年古月主演電影] 肝膽相照[1999年古月主演電影]
周恩來 演員孔祥玉
無產階級革命家,國務院總理
肝膽相照[1999年古月主演電影] 肝膽相照[1999年古月主演電影]
李濟深 演員方樹橋
國民黨高層,桂系將領,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副主席
肝膽相照[1999年古月主演電影] 肝膽相照[1999年古月主演電影]
張瀾 演員智一桐
著名的民主主義革命家、教育家,中國民主同盟的創建者和領導者
肝膽相照[1999年古月主演電影] 肝膽相照[1999年古月主演電影]
羅隆基 演員金安歌
著名政治活動家,中國民主同盟創始人之一,政協全國委員會常委
肝膽相照[1999年古月主演電影] 肝膽相照[1999年古月主演電影]
沈鈞儒 演員張世忠
第一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長,中國民主同盟中央主席
肝膽相照[1999年古月主演電影] 肝膽相照[1999年古月主演電影]
柳亞子 演員齊劍秋
國民黨左派領袖,中國民主同盟中央執行委員,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
肝膽相照[1999年古月主演電影] 肝膽相照[1999年古月主演電影]
宋慶齡 演員張燕
孫中山夫人,著名的愛國人士,共產主義戰士
肝膽相照[1999年古月主演電影] 肝膽相照[1999年古月主演電影]
蔣介石 演員趙恆多
中華民國總統,國民黨總裁,大獨裁者
肝膽相照[1999年古月主演電影] 肝膽相照[1999年古月主演電影]
蔡廷鍇 演員陳繼銘
十九路軍軍長,愛國將領

影片評價

影片生動感人地描述了建國初期,各民主黨派負責人和愛國民主人士回響中共號召,不惜冒著被國民黨特務殺害的危險從各地輾轉奔赴北平參加全國第一屆政協會議的坎坷經歷;形象藝術地揭示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真誠合作、民主協商建國的深刻主題;絲絲入扣地再現了中國共產黨與各民主黨派、愛國民主人士風雨同舟、肝膽相照的赤誠情懷。它是我國第一部全景式反映統一戰線主題和人民政協歷史地位和作用的故事片。影片《肝膽相照》以抗戰勝利直至建國前夕這一波瀾壯闊的時代為背景。古月已經去世,該片被業內人士認為是他表演藝術創作晚期最經典的作品。

幕後製作

一部反映解放戰爭關鍵時期愛國民主人士與中國共產黨歷經艱難曲折,共同完成共和國建國偉業的影片《肝膽相照》將在電影頻道播出。該片拍攝於1999年,恰逢新中國建國50周年。影片《肝膽相照》以上世紀四十年代抗戰勝利直至建國前夕這一波瀾壯闊的時代為背景。擁有強大的演員陣容、過硬的製作班底。

由趙繼烈、郝在今(執筆)編劇,趙繼烈、趙毅軍執導的《肝膽相照》,以尊重歷史的創作品格,向廣大觀眾藝術地呈現了當年中國共產黨與愛國志士,在風雨同舟、民主建國過程中鮮為人知的真實故事。劇中主要歷史人物及扮演者為:周恩來,由在《南昌起義》、《中國命運的決戰》中成功飾演了周恩來的孔祥玉出演;毛澤東,由已成功飾演了73次毛澤東的古月扮演。李濟琛、張瀾、羅隆基、沈鈞儒、柳亞子、徐軍長、宋慶齡,分別由方樹橋、智一桐、金安歌、張世忠、齊劍秋、王洪光、張燕扮演。

影片看點

《肝膽相照》,反映以毛澤東同志為首的中國共產黨的民主建國思想的彩色故事片。

1948年4月底,當人民解放戰爭進入戰略轉折的關鍵時刻,中共中央審時度勢,在紀念“五一”國際勞動節的口號中,提出了“召開全國政治協商會議,商討成立民主聯合政府”的主張。各愛國民主黨派紛紛回響這一倡議,一批愛國人士在中國共產黨的精心安排下,經過艱難曲折,甚至冒著被國民黨特務劫殺的危險,輾轉來到東北與華北解放區,繼而相聚於北平, 參加了第一屆政治協商會議,共同商討民主建國大計。

影片表現了毛澤東、周恩來等中國共產黨人的博大胸襟與熱誠坦蕩,也展示了李濟深、張瀾、沈鈞儒、柳亞子等一大批民主黨派愛國人士與中國共產黨同舟共濟、肝膽相照的愛國情懷,同時也反映了以毛澤東為首的中國共產黨的民主建國思想的正確與偉大。

影片對比

一部反映解放戰爭關鍵時期愛國民主人士與中國共產黨歷經艱難曲折,共同完成共和國建國偉業的史詩電影《肝膽相照》。該片拍攝於1999年,恰逢新中國成立50周年,時隔十年,獻禮巨片《建國大業》,再度把目光對準了這段新中國成長歷史上至關重要的時期。

影片《肝膽相照》與《建國大業》都以上世紀四十年代抗戰勝利直至建國前夕這一波瀾壯闊的時代為背景,《建國大業》著重刻畫群戲,劇情主要集中在毛澤東與宋慶齡、李濟深、張瀾這三位後來當選為國家副主席的非中共人士的關係上,力圖再現中國共產黨人與中國民主黨派在漫長的革命歲月里結下的深厚情誼。而《肝膽相照》則形象地把一個性格隨和、善於交流的周恩來放在了建立中國政治體制的舞台上。

《建國大業》作為中影今年的重頭戲,可謂群星雲集,每一個扮演者都噱頭十足,導演更是由中影集團董事長韓三平親自擔任,使得這部電影還未開拍便成為了媒體關注的焦點。 相比之下,十年前的《肝膽相照》顯然不可能達到今天的宣傳力度,但強大的演員陣容、過硬的製作班底讓這部影片成為了經得起時間考驗的經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