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氣犯胃

肝氣犯胃

肝氣犯胃又名肝胃不和證、肝胃氣滯證。是肝失疏泄,橫逆犯胃,胃失和降所表現的症候。多由情志不遂,氣鬱化火,或寒邪內犯肝胃而發病。臨床以胸脅胃脘脹滿疼痛為主要表現。常見於胃脘痛、嘔吐、呃逆、脅痛,以及現代醫學的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腸潰瘍、胃神經官能症、慢性肝炎、肝硬化等疾病。

基本信息

肝氣犯胃定義

又名肝胃不和證、肝胃氣滯證。是肝失疏泄,橫逆犯胃,胃失和降所表現的症候。多由情志不遂,氣鬱化火,或寒邪內犯肝胃而發病.臨床以胸脅胃脘脹滿疼痛為主要表現的證候。常見於胃脘痛、嘔吐、呃逆、脅痛,以及西醫的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腸潰瘍、胃神經官能症、慢性肝炎、肝硬化等疾病。

肝氣犯胃生理病理

生理情況下,肝的疏泄功能可以促進脾胃的運化,脾胃的運化功能又有助於肝的疏泄,兩者相互依賴,相互協調。病理情況下,兩者亦相互影響,如抑鬱傷肝,肝失疏泄,橫逆犯胃,胃失和降,引起肝氣犯胃證;若胃氣先虛,肝氣相對偏盛,乘之於脾胃,也可引起肝氣犯胃證。前者為木旺乘土,後者為土虛木乘。

肝氣犯胃臨床表現

肝氣犯胃的臨床表現主要有胸脅胃脘脹滿疼痛,呃逆噯氣,嘔吐,或見嘈雜吞酸,煩躁易怒,舌苔薄白或薄黃,脈弦或弦數等。肝氣鬱結,疏泄失職,則見情志鬱悶,善嘆息,或煩躁易怒,胸脅脹痛;肝氣橫逆,氣滯於胃,胃氣上逆,則表現為胃脘脹痛,呃逆噯氣;氣鬱胃中而生熱,可見吞酸嘈雜。因氣鬱化火與否的差別,舌苔可為薄白或薄黃,脈弦或弦數。若肝鬱日久,氣鬱化火,則可表現為胸脅胃脘疼痛劇烈,心煩易怒,口乾口苦,舌紅苔黃,脈弦數。若火氣灼傷肝陰,耗傷胃津,則常有脅肋隱隱作痛,胃脘脹痛,飢不欲食,口乾,大便乾,舌紅少苔或中有裂紋等陰虛表現。若肝氣犯胃,氣滯不行,日久影響血液運行而致血瘀,則表現為脅肋胃脘疼痛固定,痛如針刺,甚則損傷脈絡,而見嘔血黑便。

肝氣犯胃的預防

1、環境應幽雅。

因為患者多肝氣亢盛,以致偏於熱,宜寒涼化之。故病室應清涼濕潤,光線柔和,環境應幽雅。

2.做好情志護理,予以疏導

患者因肝陽偏盛、肝火旺,性情多急躁易怒,而情緒易怒更使病情加重,所以護理人員應了解患者鬱悶惱怒的原因,使其安心治療。

3.飲食以清淡為主,

少油膩,忌辛辣、煙、酒及粘滯助火之品。可指導患者食用番茄、茭白、苦瓜、冬瓜、蘿蔔、雪梨、蘋果、西瓜、金橘等有疏利行氣作用的食物。

4.保持大便通暢,

可用蜂蜜、麻仁潤腸丸等潤腸通便,使臟腑之氣通順,濁氣下降,嘔吐可止。

肝氣犯胃的護理

一.積極治療口咽部感染灶,

勿將痰液、鼻涕等帶菌分泌物吞咽入胃導致慢性胃炎。

二.保持精神愉快:

精神抑鬱或過度緊張和疲勞,容易造成幽門括約肌功能紊亂,膽汁返流而發生慢性胃炎。也會對慢性胃腸炎、結腸炎的治療產生較大影響。

三.慎用、忌用對胃黏膜有損傷的藥物

,如阿斯匹林、水楊酸類、保泰松、消炎痛、激素、紅黴素、四環素、磺胺類、利血平等。此類藥物長期濫用會使胃黏膜受到損傷,從而引起慢性胃炎及潰瘍。

四.應戒菸忌酒

菸草中的有害成分能促使胃酸分泌增加,對胃黏膜產生有害的刺激作用,過量吸菸會引起膽汁返流。過量飲酒或長期飲用烈性酒能使胃黏膜充血、水腫、甚至糜爛,慢性胃炎發生率明顯增高。應戒菸忌酒。

五.刺激性、生冷不易消化的食物應儘量避免

過酸、過辣等刺激性食物及生冷不易消化的食物應儘量避免,飲食時要細嚼慢咽,使食物充分與唾液混合,有利於消化和減少胃部的刺激。飲食宜按時定量、營養豐富、含維生素A、B、C多的食物。忌服濃茶、濃咖啡等有刺激性的飲料。

六.可練內養功法

肝氣犯胃治療

肝氣犯胃證的治療以疏肝和胃為法。木旺乘土者重點疏肝;土虛木乘者重點補胃等。
處方:柴胡10g 、香附10g 、川芎10g、 白芍10g 、枳殼6g 、川楝子10g、 玄胡索12g、 合歡皮15g、 酸棗仁15g 、桔絡6g ,水煎服,一日一劑,連服三劑,症狀可得到明顯改善。

肝氣犯胃辨別

肝氣犯胃與肝胃不和既有聯繫,又有區別。肝氣犯胃屬於肝胃不和的範疇,而肝胃不和涵義較廣,凡是肝與胃之間生理聯繫失調,臨床上同時出現肝失疏泄,胃失和降,及胃受納腐熟功能異常者,均為肝胃不和證。肝氣犯胃證與肝脾不和證都是肝氣橫逆侵犯中焦所致,兩者均可出現胸脅脹滿疼痛,精神抑鬱或煩躁易怒等臨床表現。但脾主運化,其氣主升;胃主受納,其氣主降,因此,肝氣犯胃證,多兼見胃脘脹滿疼痛,呃逆噯氣,吞酸嘈雜,嘔吐等胃氣上逆的表現;而肝脾不和證,多兼見食少納呆,腹脹便溏等脾失健運之症。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