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張力高性腦癱

肌張力高性腦癱

肌張力高性腦癱是腦癱的一種,患者肢體運動明顯減少,而且動作刻板、彆扭,頭經常不能放在正中位置,常常是轉向一側或後仰,手肩向內、向下旋轉、屈曲或伸展。雙手常成握拳狀,拇指貼掌心,其餘四指將拇指握住,手背朝前,掌心向下。

腦癱症狀

肌張力高性腦癱軀幹上部和肩胛帶間緊張,造成上肢總是緊貼身體,下部無法離開;肋骨持續被抬高,形成胸椎屈曲。肩胛骨和肩胛帶被抬高,造成肩胛帶的外展和上旋。肩部被伸展和內旋,伸肘,腕,指屈曲,前臂內旋向下和腕關節尺偏。

肌張力高性腦癱腰凸出伴有輕度髖部屈曲。腹外斜肌和臀大肌無法作用。常常可見不對稱導致髖關節半脫位。有髖關節內受、內旋,膝關節屈曲和踝關節跖屈的趨勢。

肌張力高性腦癱非對稱的頸部伸展使得頭部上揚,造成患者目光向上和用面部肌肉群輔助。還可能用舌後縮和下頜伸展來輔助。

目前肌張力高型腦癱主要的症狀是以上的幾種

腦癱護理

對肌張力高性腦癱患兒在伸或屈肢體時,若發現有明顯抵抗,要動作輕柔緩慢,可適度對肢體按正常體位進行緩慢負重、牽拉旋轉,。

在培養腦癱兒童穿脫衣服能力的過程中,要注重增強其頭、於、眼的控制,讓孩子學會觀察過程井能主動協同,以加強其自身能力。

另外腦癱兒童坐位或立位平衡能力較差.在坐或矗位時容易前後或側方向傾倒,故在此位置穿脫收物時,避免對他的頭和臂加向下的壓力,可以對其脊柱或髖帶進行適度控制,給孩子一定的安全感。

腦癱治療

腦癱的特色治療多為BC-腦細胞介入修復療法,一種中樞神經再生療法,能短時間內修復患兒受損腦細胞,恢復腦部病灶供血供氧,激活受損 “休眠” 腦組織細胞,促進腦細胞新生。目前主流的治療方式有以下幾種:

一、BC-腦細胞介入修復療法:通過特質的治療發生體輸出特定的負極性腳邊磁場,直接通過露骨達到腦內較深層組織,作用於腦細胞和腦血管。擴張腦血管,改善腦部血液循環,增加腦供血供氧量,全面修復受損腦神經細胞,促進腦發育,改善腦萎縮,使流涎、語言不清、多動、智力低下等症狀得到改善。

二、康復療法:術後整體功能恢復快,住院時間短,一般術後一周即可見明顯效果。節省了以往多次手術的治療過程,大大減輕了患者和家庭的經濟負擔。

腦癱最新療法

機器人腦立體定向技術 是目前治療腦癱疾病最好的技術,該技術是國家863科研項目的轉化成果,主要用於腦外科微創手術規劃、導航和立體定向,該技術是由中國航天科工集團七三一醫院神經外科首席專家田增民 教授率先在國內開展的,與傳統的開顱手術相比,大大降低了患者的手術風險和痛苦,是一種微創手術;與有框架腦立體定向手術相比,具有定位準確、手術精度高等特點,患者可以在清醒狀態下完成手術,術後3-5天即可出院,不留瘢痕。機器人腦立體定向技術可以與神經修復技術、神經內鏡技術、微電極技術、內放療技術相配合,主要治療疾病有腦癱、癲癇、帕金森、腦出血後遺症、腦梗塞後遺症、腦炎後遺症、扭轉痙攣、小腦萎縮、缺血缺氧後遺症等神經外科疾病。

腦癱治療飲食

腦癱患者的日常飲食很關鍵。腦癱患兒由於身體缺陷,容易感染疾病進而影響功能的康復,因此合理的小兒腦癱的飲食十分必要的,合理的飲食不僅是換證增強疾病的免疫力,還會對患兒的康復和治療有著推動性的作用。日常飲食建議:

1、食物要容易消化吸收,營養豐富,要選高蛋白質的食物,蛋白質是智力活動的基礎與腦的記憶、思維有密切的關係,牛奶、豆漿、雞蛋、優酪乳、肉類等都是富含蛋白質的食物,還多選維生素高的食物,因維生素A能增強身體的抵抗力,促進大腦的發育。維生素B族能提高機體各種代謝功能,增強食慾,維生素D能幫助鈣的吸收和利用。

2、要以碳水化合物如米飯、麵食、饅頭、粥、粉為主食,過多雜食會影響食慾,造成營養障礙。

3、要多吃蔬菜和水果,少吃脂肪肥肉,蔬菜和水果含有維生素和纖維,能保持大便通暢,如小孩不吃蔬菜,可以把菜剁爛,做成菜肉包子、菜肉餃子、菜泥、菜湯,教育孩子養成吃蔬菜的習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