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張力低下性腦癱

簡介

肌張力低下型腦癱主要由先天不足,或後天失養,或病後失調,致使精血不足、腦髓失充、五臟六腑、筋骨肌肉、四肢百骸失養,形成虧損之證。腦為元神之府,導致智力低下,反應遲鈍,語言不清,咀嚼無力,時流涎水,四肢無力,手軟不能握持,足軟不能站立。或感受熱毒,損傷腦絡,後期耗氣傷陰,腦髓及四肢百骸、筋肉失養,導致本病。肌張力低下型腦癱多見於幼兒,主要表現為肌張力明顯降低。不能站立行走,頭頸不能抬起,運動障礙明顯,關節活動幅度過大,但腱反射活躍,可出現病理反射,常伴有失語及智慧型低下。肌張力是安靜狀態下肌肉的緊張度,通過被動地屈曲、伸直、鏇前、鏇後肢體,了解其肌張力。小嬰兒可握住其前臂搖晃手,根據手的活動範圍了解上肢肌張力。測下肢肌張力還可握住小腿搖擺其足,根據足活動的範圍判斷其張力,張力低時搖晃手足時手足甩動的範圍大,張力高時活動範圍小。

還可根據關節活動範圍大小來判斷,被動運動關節若活動範圍大,說明肌張力低,關節活動範圍小,活動受限說明肌張力高。了解上肢肩關節活動範圍可檢查"圍巾征",觀察肘關節與軀幹正中線的關係,了解下肢肌張力可檢查外展角、胭窩角、足跟觸耳試驗及足背屈角

原因

1、低體重兒小於2500克,包括早產兒、足月未成熟兒。

2、先天性異常:包括各種原因引起的腦發育異常、大腦發育不良、腦發育不全、腦血管發育異常、先天性代謝病、腦脫髓鞘疾病、先天性中樞神經系統畸形,先天性染色體病等。

3、腦缺血缺氧:在腦癱患者中,40%是由窒息產傷所致,導致缺血缺氧的因素有:

(1)母親因素,如妊娠高血壓綜合徵、心力衰竭、大出血、貧血、休克、昏迷、吸毒、菸酒過度、藥物中毒等;

(2)胎盤因素:如胎盤早剝、前置胎盤、胎盤梗死或胎盤功能不良等;

(3)臍帶血流阻斷:如臍帶脫垂、壓迫、打結或臍帶繞頸等;

(4)分娩過程異常:如滯產、倒立、手術使用產鉗、吸胎或套用麻醉藥;或產程過長;

(5)新生兒因素:新生兒窒息,心肺功能異常疾病,如先天性心 髒病、呼吸窘迫綜合症、周身循環衰竭、紅細胞增多症;(6)核黃疸:為腦癱病的重要原因,隨著圍產醫學的進步,核黃疸引起腦癱的比例下降;

(7)高燒、外傷、驚嚇等;

(8)由腦缺血缺氧引起40%患者大腦細胞損傷,如腦軟化、腦液化、腦硬化、腦鈣化、腦萎縮、腦積水。

預防

出生前的預防

1、實行婚前保健:對準備結婚的男女雙方進行性衛生、生育和遺傳病知識的指導;有關婚配生育等問題的諮詢及男女雙方可能患影響結婚和生育的疾病進行醫學檢查,提出醫學意見。

2、搞好孕期保健:定期產前檢查;增加營養;防止感染性疾病的發生等。

圍產期的預防

1、避免早產和低體重兒的出生

2、預防窒息和顱內出血

3、防治高膽紅素血症

出生後的預防

1、防止感染性疾病的發生。

(1)實行住院分娩;

(2)注意保護新生兒的皮膚;

(3)保持新生兒臍部的乾燥、清潔;

(4)密切觀察黃疸的消長;

(5)注意觀察前囟;

(6)實行母乳餵養。

2、預防高熱驚厥的發生。

3、正確對待腰椎穿刺:腰椎穿刺抽取少量腦積液用於檢查,以了解疾病的性質和病情,為正確診斷和治療提供依據,從而減少顱內疾病後遺症的發生。為此家長應密切配合,共同為患兒的健康負責。小兒腦性癱瘓的三級預防工作就顯得十分重要了。

一級預防:主要是預防導致腦癱發生的誘因或疾病,如:先兆流產、早產、妊娠中毒症、宮內感染、新生兒窒息、新生兒核黃疸等。

二級預防:主要是對已經存在導致腦癱誘因和疾病的高危兒,每2—4周定期隨訪,以預防腦癱的發生。即:篩查和追蹤家族中曾有腦癱、智力低下、先天畸形等病史的新生兒,以及產前、產中、產後有各種異常情況,尤其是早產、產傷及缺血缺氧性腦病,核黃疸的高危新生兒,使他們能夠被早期發現,早期干預,達到預防和減輕殘損的目的。尤其重要的是,對那些不能按正常發育年齡獨立完成抬頭、坐、站、行的小孩,不要輕易認為是缺鈣引起的,而應該儘早到小兒神經專科就診,以儘早查出原因,排除或確診是否有腦癱。

三級預防:對已有不同程度運動障礙、姿勢異常的患兒,應該進行積極的正規的康復治療,避免永久性的運動及其它功能障礙的發生。

總之,腦性癱瘓在某種程度上是可以預防的。只要切實做好孕婦及胎兒的保護,就能最大程度的減少腦性癱瘓的發生。

異常表現

1、腦癱肌張力的表現症狀有坐位時明顯拱背,不願伸腿坐,扶腋下呈直立位,腳不踢蹬,下肢肌肉張力增高,下肢伸直、內收、尖足,呈剪刀狀。
2、運動發育落後:自主運動減少,患兒往往不能豎頸,不會翻身,不會獨立坐、爬等也是腦癱肌張力的表現症狀。
3、腦癱肌張力還表現為腦癱患兒明顯的左、右肢體體位和運動不對稱。
4、仰臥位向坐位拉起時由於頸部肌肉張力低下,頭仍後傾或頭下垂也是腦癱肌張力的表現症狀。
5、仰臥位時雙手不能拿至眼前(正中方向)玩弄,且雙手緊握成拳(拇指緊握於手掌中),都是腦癱肌張力的異常表現症狀。

腦癱兒肌張力不全會有哪些表現?

腦癱兒肌張力不全表現一、肌張力不全型腦癱多見於幼兒,主要表現為肌張力明顯降低,不能站立行走,頭頸不能抬起,運動障礙明顯,關節活動幅度過大,但腱反射活躍,可出現病理反射,常伴有失語及智慧型低下。
腦癱兒肌張力不全表現二、情緒和行為障礙,是腦癱患者常見的症狀特徵,主要表現為自己強制自己作某一動作的強迫行為,自己打自己或用頭不停地撞牆的自傷行為和歐打他人侵襲行為。
腦癱兒肌張力不全表現三、智力障礙,可能伴有不同程度的語言障礙,不少肌張力不全型腦癱患者還有近視或斜視的視覺障礙,以內斜視為多見,而聽力減退以徐動型腦癱較為多見。

小兒腦癱孩子年齡在多大治療效果好?

人體發育生物學證明,嬰兒的大腦發育主要是在胚胎時期完成,部分嬰兒會在出生後到兩歲之內完成,也正是因為此時是人腦發育最旺盛的時期,如果出現腦癱疾病不進行治療的話,會對患者的生理和生活方面產生非常嚴重的危害和影響。
與此同時,這段期間也是腦癱治療的最佳時期,這個階段人體大鬧的發育還沒有完全,通過治療康復後,對嬰兒的影響是非常小的。如果錯過了這段時期,嬰兒的大鬧已經發育完全,再進行治療的話,效果也沒有之前那樣明顯了,不過也是會有一定的效果的。
選擇腦癱治療的最佳時期是非常重要的。在這個時期,腦癱造成的危害並不是非常的嚴重,如果及時的採取科學的治療方法的話,腦癱是可以得到很好的治療效果的。目前,腦癱治療可採取靶向性細胞再生療法進行治療,該療法可治療腦癱腦損傷情況,另外還可明顯的改善腦癱存在的障礙性表現。解放軍261醫院採用該療法治療的眾多腦癱患兒中均獲得收益,臨床反饋良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