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髻

肉髻

肉髻,也稱作肉髻相、髻、頂髻、佛頂、頂上肉髻相、頂髻相、頂肉髻相,是佛教中的一個用詞,表示的是佛頂上的一個肉團。

基本信息

簡介

肉髻肉髻
據佛本行集經卷九載,佛陀頂上肉髻,高廣平好。據中阿含卷十一之三十二相經載,大人頂上有肉髻團圓相,稱為發螺右鏇,此系大人大人之相。據大般若經卷三八一載,世尊頂上之烏瑟膩沙,高顯而廣闊,猶如天蓋。觀無量壽經(大一二·三四四上):‘次觀大勢至菩薩,(中略)頂上肉髻如缽頭摩花,於肉髻上,有一寶瓶,盛諸光明,普現佛事。’蓋此肉髻相,乃佛及菩薩所共有者,惟諸佛之相極殊勝,菩薩之相則稍遜之。據觀無量壽經載,觀世音菩薩之色身相中,唯有頂上肉髻及無見頂相不及世尊。

詳細內容

肉髻相之成就,與業因有關,據寶女所問經卷四載,如來頂上肉髻自然呈現大人相,乃往古世敬奉賢聖與尊長所修得者。另據無上依經卷下如來功德品載,若菩薩於自行十善外,並化導眾生修行,見修行者即歡喜讚嘆;又以無量憐愍胸懷,發弘誓心,攝客群生歸趣正法,由此業緣得二種好相,其一即郁尼沙頂骨湧起,自然成髻。其他諸經中有謂,由持戒、布施等因緣,亦能獲得此相。後世所造立之圖相中,多於寶髻基部之前面,嵌入紅色寶石,或將前頂頭部無發處塗成紅色,而稱之為肉髻相。此系依據觀佛三昧海經卷一所載(大一五·六四八下):‘如來頂骨團圓,猶如合卷,其色正白,若見薄皮,則為紅色,或見厚皮,則金剛色。’[長阿含經卷一、太子瑞應本起經卷上、觀佛三昧海經卷四、優婆夷淨行法門經卷下、十住毗婆沙論卷八、大毗婆沙論卷一七七、大智度論卷四]。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