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絲帶底

肉絲帶底

“肉絲帶底”是長垣的一道傳統名菜,也是河南名菜,豫菜代表菜之一,屬於豫菜系。此菜是一道集冷、熱、葷、素俱全的複合型口味菜餚,口感香嫩爽口、諸味調和,且製作簡便,尤其適合家宴下酒。“肉絲帶底”是“炒肉絲帶底”的省略叫法,是一道熱菜,長垣的一道傳統名菜,是地地道道的長垣本土菜,2005年被評為“河南名菜”。

前言

說到“中國廚師之鄉”長垣,人們都會不自覺的提到“肉絲帶底”這道菜:上面是熱氣騰騰鮮嫩無比的土芹炒肉絲,下面是滑潤清爽的芥末粉皮,粉皮吸收了炒肉絲的湯汁,炒肉絲的熱度烘香了粉皮中的麻醬蒜泥,鮮嫩的肉絲,清香的土芹,豐富的芥末味,濃郁的蒜香,鮮美的湯汁,淡淡的麻醬香,加上黃瓜絲的爽脆,吃起來味道甚是獨特美妙,讓人回味無窮……

《中國烹飪》2015年第12期刊登的文章 《中國烹飪》2015年第12期刊登的文章

中國極具影響力的餐飲雜誌《中國烹飪》,在2015年第12期(總第412期)刊登了長垣籍名廚傅瑞濤撰寫的一篇名為“詳解長垣名菜‘肉絲帶底’”的文章,首次從這道菜的歷史由來、地方風俗、選料特點、味型特點、製作要點及技術操作要領等進行了全面深入地介紹,從而使此菜走出河南,向河南之外的國人展示了“肉絲帶底”的誘人魅力。

由來

“肉絲帶底”是“炒肉絲帶底”的省略叫法,長垣的一道傳統名菜,2005年被評為“河南名菜”,豫菜代表菜之一。

農村辦紅白喜事宴席場景 農村辦紅白喜事宴席場景

說起來炒肉絲帶底的由來,在長垣當地流傳這樣一個故事:長垣當地的風俗,誰家辦紅白喜事,村裡的街坊鄰里都過去幫忙,這樣等自家辦事了,別人也會給自己幫忙。辦事的人家請來當地經常料理紅白喜事的廚師,再配上幾個做飯比較拿手的忙工幫廚,在自家院子裡盤火作灶張羅飯菜,在大門口當街擺桌設席,來宴請親朋好友。話說有一戶人家辦喜事,本來安排的有芹菜炒肉絲這道菜,可所剩的豬肉加工出來怎么也裝不夠盤數,情急之下,這位廚師看到一旁還有上桌沒用完剩下的涼拌粉皮,突發奇想,就把剩下的涼拌粉皮裝到海碗裡,把炒好的芹菜炒肉絲蓋在上面,匆匆忙忙端上了桌,誰知賓客們一吃,都讚不絕口,連聲稱妙,就問幫廚的這是道什麼菜,這么好吃,幫廚的順口答道:“炒肉絲帶底”。結果等到了村里其他人家和賓客們家辦事也都照著做安排此菜,很快就在長垣當地傳開來。

海碗 海碗

故事終歸是故事,口口相傳其真實性無從查考,其實傳統豫菜中這類帶底的菜很多。比如:紅燒魚翅(帶底),酸辣海參(帶底),清湯燕菜(帶底)等。所謂的帶底,一般是兩個菜組合在一起,一個墊在下面做支撐,一個蓋在上面做主菜。如:紅燒魚翅(帶底),下面墊的是紅燒蹄筋絲;酸辣海參(帶底),下面墊的是炸鍋巴或炸餛飩;清湯燕菜(帶底),下面墊的是蹄筋片(用聯錯刀鏨勻,經處理後形似燕菜)。這些菜也無不用海碗(如圖)盛裝,但這類菜大多是高檔菜,因為當時高檔原料珍貴稀少,就用與其外形接近或口味能相互搭配的原料相襯,使整道菜餚既有檔次但成本又不至於太高。像故事中這位聰明的廚師用芥末粉皮墊芹菜炒肉絲,幫廚的又以高檔菜名的形式報菜名而出一道名菜,也算是歪打正著吧!

做法

“肉絲帶底”這道菜在原料搭配上極為普通,上面是"炒肉絲",下面是"芥末粉皮",是兩道菜的組合,都是些普通的家常菜,但在選料上和做法上卻極為講究。原料普通易買,人們都能吃得起做得來;做法講究、味道出眾,讓顧客流連忘返、回味無窮,這也正是肉絲帶底這道菜能廣為流傳的原因。

☆ “肉絲帶底”的選料要求:

因為“肉絲帶底”這道菜是“炒肉絲”和“芥末粉皮”兩道菜的組合,所以選料要求分兩部分:一、“炒肉絲”的選料要求;二、“芥末粉皮”的選料要求。

一、“炒肉絲”的選料要求:

豬前腿精肉 豬前腿精肉

我們平時炒肉絲多用豬的外脊(又稱為通脊、扁擔肉、硬脊,常被誤稱為裡脊。),這部分肉位於脊部兩側,肌肉纖維細小,無結締組織,脂肪含量低,水份含量高,肉質細嫩,炒出的肉絲滑嫩清爽,入口即化。豬後腿肉雖然也為瘦肉,有嚼勁,但由於豬的後腿常用力運動,肌肉纖維粗,水份含量低,炒出的肉絲過於筋道,口感欠佳。“肉絲帶底”中的炒肉絲則選用豬前腿精肉(如圖),這部分肉比較鮮嫩,色澤淡紅,肌肉纖維細嫩,口感彈性好而不堅實,且肥瘦適中,比起豬外脊炒出的肉絲口感多了筋道和香氣,吃起來又沒有豬後腿肉炒出的肉絲那么柴。

二、“芥末粉皮”的選料要求:

做“芥末粉皮”所用粉皮的選擇要求:

長垣特產純綠豆粉皮 長垣特產純綠豆粉皮

選用長垣特產純綠豆粉皮(如圖),純綠豆粉皮經久耐煮,口感筋韌光滑,清爽利口,營養豐富,具有較高的藥用價值,純綠豆粉皮做出來的效果,是其它任何粉皮都不能代替的。

純綠豆粉皮的功效與作用:
純綠豆粉皮同綠豆一樣,性味甘涼,有清熱解毒之功效。經常食用純綠豆粉皮可以補充營養,增強體力。
純綠豆粉皮是夏令飲食中的上品,更高的價值是它的藥用,盛夏酷暑,人們食用純綠豆粉皮,甘涼可口,防暑消熱。常食純綠豆粉皮,對高血壓、動脈硬化、糖尿病、腎炎有較好的治療輔助作用。

純綠豆粉皮的鑑別方法:

純綠豆粉皮製作成本較高,所以售價也高,市場上一些不良商家用摻了土豆粉、玉米澱粉或食用膠加工的粉皮以假亂真,牟取暴利,以下是幾種常用的鑑別方法:① 純綠豆粉皮是純綠豆澱粉製作出來的,色澤呈乳白色略帶蛋清色,如果粉皮是綠色,則是摻了色素製作;② 用水泡過之後,用手捏有一定的硬度和彈性,用手拉時有韌性,如摻了其他粉的,色澤發暗,彈性、韌性都較差;③ 加工好的粉皮吃起來不面、不軟、不糟,有口勁,口感筋道,而摻了土豆粉、玉米澱粉的粉皮,外觀與綠豆粉皮雖然差不多,但硬度大,沒有彈性,軟糟或發麵;④ 摻進膠後的粉皮具備純綠豆粉皮的外觀特徵,但是煮熟後在口中發脆無味道。

長垣特產純綠豆粉皮 長垣特產純綠豆粉皮

長垣純綠豆粉皮由來已久,長垣人自古就有製作、食用純綠豆粉皮的習俗,無論是逢年過節還是平時招待親朋好友,粉皮都是必不可少的菜,芥末粉皮更是日常餐桌的家常便飯,長垣地方的特色菜餚肉絲帶底、地鍋粉皮雞、大燴菜等,粉皮都是不可缺少的原料。“長垣賣粉皮的不帶秤”遠近聞名,說的是以前長垣賣粉皮的小販出去賣粉皮,從來不帶秤稱重,顧客買粉皮或拿綠豆換粉皮(當地人大都種植綠豆,村民吃粉皮多用綠豆換),十六張就是一斤,回去稱絕對不會錯,可見製作粉皮的技術是多么嫻熟精細。長垣人廣泛種植綠豆,食用粉皮,跟長垣的地理位置和氣候有關。黃河九曲, 呈“幾”字形,下遊河床寬坦水流緩慢,泥沙淤積旺盛形成了舉世聞名的“地上懸河”,長垣就位於下游的“幾”字鉤處,為黃河沖積平原的一部分,歷史上黃河多次改道,都始終未離長垣左右。長垣土地疏鬆肥沃,雨量充沛,水質奇特,光照充足,氣候溫和,這些都非常有利於綠豆的生長。以前的黃河十年九泛濫,由於長垣境內無山,地勢平坦低洼,深受其害。大災之後必有大疫,綠豆有清熱解毒的功效,在當時醫學不發達醫療設施不完善的狀況下,人們就用喝綠豆水食綠豆粥的土辦法預防瘟疫,所以當地的農民廣泛種植綠豆食用綠豆。年底綠豆剩的多了,就有人加工成粉皮出去叫賣換些錢養家餬口,綠豆粉皮不但涵蓋了綠豆的營養精華同樣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還改變了綠豆食用方法單一的缺陷,豐富了口味,這樣久而久之長垣的手工純綠豆粉皮就出了名氣。由於長垣這種特殊的位置環境,也使長垣的土地採擷了黃河上游各個地區不同地質條件的豐富營養,微量元素含量高,產出的綠豆含有更豐富的營養物質,營養和藥用價值也相對較高,也是長垣綠豆粉皮出名的一個原因。

做“芥末粉皮”所用調料的選擇要求:

“肉絲帶底”粉皮中的芥末味來自天然的黃芥末粉(如圖),黃芥末源於中國,是芥菜的種子研磨而成,呈黃色,微苦,是一種常見的辛辣調料,多用於涼拌菜。黃芥末粉和芥末油比起來不但具有強烈的辛辣刺激味,口感更加柔和、芳香,還具有很強的解毒和食療功效。

黃芥末粉 黃芥末粉

黃芥末的功效與作用:
黃芥末的主要辣味成分是芥子油,其辣味強烈,可刺激唾液和胃液

的分泌,有開胃之功,增強人的食慾。芥末對減少血液黏稠度、治療氣喘、預防蛀牙等也有一定的效果。
食療作用:黃芥末性溫,味辛;有解毒消腫,開胃消食,溫中利氣,明目利膈的功效;主治瘡癰腫痛、耳目失聰、牙齦腫爛、喉痛聲啞、寒腹痛、便秘等病症;芥末還有預防高血脂、高血壓、心臟病、減少血液黏稠度等功效,民間還用黃芥末內服治療嘔吐、臍下絞痛,外敷治療關節炎等。

芥末粉的潑制方法:

以前人們大多用煤火爐炒菜做飯,潑制時把黃芥末粉盛到湯碗裡,用水把芥末粉攪拌均勻,蓋上紙再用盤子壓好,放在爐台上烘烤著燜一夜,第二天取下晾涼即可。在酒店中製作潑黃芥末粉,可以選用如下的方法(原理、效果一樣):

潑黃芥末粉 潑黃芥末粉

原料:黃芥末粉,少許大蔥、大姜、花椒;

方法:將原料兌在一起拌勻,加入半勺白醋;

然後加入適量溫水,攪拌均勻,成稀

糊裝,封上保鮮膜,放入關掉蒸汽的

蒸櫃中,用蒸櫃的餘熱燜一個晚上,

第二天取出晾涼即可。

☆ “肉絲帶底”的菜餚特點:

根據“肉絲帶底"的菜餚格式、味型特徵、時令風格及技術要點,人們總結出了菜餚的四大特點,分別是 “定格不定式”、 “三很”、 “冬熱夏涼”和 “汁濃如漿”。

一、 “定格不定式”:

“定格不定式”說的是菜餚的格局。肉絲帶底上面蓋的是炒肉絲,下面墊的是芥末粉皮,這種格局永遠不變(變了也就不叫“肉絲帶底”了),但上面的炒肉絲,隨四季的變化,根據四季的物產,可分別用土芹炒肉絲、韭苔炒肉絲、蒜苔炒肉絲,及蒜黃或韭黃炒肉絲等,季節產什麼就用什麼,隨四季變化而變化,無固定配料。其中因土芹本身具有與眾不同的清香味,又以土芹炒肉絲版最具特色。

二、 “三很”

“三很 ”說的是菜餚的口味。肉絲帶底中芥末粉皮在調味時,芥末、醋和香油放的比平時做涼拌菜時相對較多,吃起來這三種調料的味道較重,用長垣當地的話說:“沖的很”,“酸的很”,“香的很”,俗稱“三很”。這跟長垣當地人的口味有關,口味較重,喜食芥末,喜歡爽口菜。

三、 “冬熱夏涼”:

“冬熱夏涼”說的是菜餚中芥末粉皮的溫度。芥末粉皮的溫度隨季節變化而不同,呈“冬熱夏涼”,夏天為了保持粉皮吃起來清新爽口,煮出來的粉皮用冷水激涼後再拌。到了冬天,由於氣溫低天氣比較冷,為了防止剛吃了熱的炒肉絲突然又吃涼的芥末粉皮,溫差較大,冰牙不適,就把煮好的粉皮不過涼水直接熱拌裝盤,這樣吃起來都是熱的,不會因熱涼突然變化刺激到牙齒。

四、 “汁濃如漿”:

“汁濃如漿”說的是菜餚的湯汁。長垣人在家裡招待客人吃肉絲帶底時,菜吃完後再把煮好的粉皮不拌直接放進海碗裡剩下的湯汁中,用筷子攪拌一下,吃起來味道仍然不減,一樣清爽利口,可見肉絲帶底湯汁的濃厚。

☆ “肉絲帶底”的做法:

製作方法:

原料:豬前腿精肉150克,土芹100克,長垣純綠豆粉皮2 張。

輔料:黃瓜絲 25克,紅椒絲3根。

調料: A料:豬油200克,精鹽3克,味素3克,老抽3克,料酒5克,芝麻醬15克,蛋清1個,濕粉芡20克。

B料:蒜泥10克,精鹽5克,味素水40克,香醋60克,香油30克,芥末15克;

C料:高湯50克,料酒10克,老抽3克,精鹽2克,味素5克,胡椒粉1克,濕澱粉5克;

做法:

韭苔版的肉絲帶底 韭苔版的肉絲帶底

將綠豆粉皮放進清水中浸泡3個小時(泡時用盤子壓住,防止粉皮上浮浸泡不均勻);將泡好的粉皮改刀,切成筷子寬的絲,用開水煮一下過涼(冬天不用過涼);將黃瓜絲與煮好的粉皮一同加入調料B拌勻,裝入盤中,淋上芝麻醬,成為肉絲帶底菜餚中的“底”;

土芹切成寸段,氽水後備用;將豬前腿精肉切成肉絲,加入蛋清、精鹽、味素、料酒、老抽、濕粉芡上漿;熱鍋入豬油,下入肉絲滑透,將油潷出,隨即入土芹段、調料C兌成的料汁,稍加翻炒,出鍋,蓋在拌好的芥末粉皮上,澆淋炒肉絲的湯汁即可。

製作要點:

調料B中的蒜泥,必須用搗的蒜泥,因搗的蒜泥具有獨特的蒜香味。蒜泥的製作方法:蒜子去除根;放入祘臼中,加少許精鹽,然後搗成泥;搗成的蒜泥,要求越細越好,有粘度。

1.

調料B中的蒜泥,必須用搗的蒜泥,因搗的蒜泥具有獨特的蒜香味。蒜泥的製作方法:蒜子去除根;放入祘臼中,加少許精鹽,然後搗成泥;搗成的蒜泥,要求越細越好,有粘度。

蒜泥 蒜泥
炒肉絲 炒肉絲
蒜黃和韭黃的改刀方法 蒜黃和韭黃的改刀方法

2.土芹炒肉絲很關鍵,炒法在廚界也頗有爭議,其實熟悉傳統豫菜的老廚師都知道,肉絲帶底中的炒肉絲,用的是傳統豫菜中爆的方法烹製。爆是傳統豫菜烹飪手法中的特色烹調方法之一。爆:一般用武火,熱鍋涼油。原料下鍋時,操作要迅速,(所需調料必須事先勾兌好)只須翻三至五個身即可出鍋。爆,用油略少於炸,一般用油量與原料各半,大多用葷油。爆菜的特點:脆嫩利口。具體方法又分為油爆、水爆和湯爆,肉絲帶底中的炒肉絲用的方法是油爆。油爆的操作方法:用生原料,切成片、絲、塊以後,放在用蛋清、粉芡打成的稀糊里拌勻,熱鍋涼油,用勺將油趟開下料,到八成熟時將油空出,倒入事先用料酒、鹽、味素、薑汁、粉芡等所需調料勾兌好的汁中,趟開之後,武火快速翻三至五個身出鍋。代表菜有爆雙脆,元油爆裡脊絲,榨菜爆裡脊絲等。

3.選用用蒜苔、韭苔炒肉絲時,改刀方法與土芹改刀方法一樣;但如果用蒜黃、韭黃,由於其葉部比較軟炒後不易成型,口感也不好,用時只可取其根部三段,葉部可以切碎做酸湯等其它菜餚使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