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源博物館

肇源博物館

肇源博物館開館之日,也是肇源縣“98抗洪”勝利1周年紀念暨大慶·肇源首屆蓮花節開幕之日。博物館的迅速落成,得力於肇源悠久的歷史文化和豐富的文物資源,更反映出肇源縣委縣政府順應民眾精神需求和地方經濟發展形勢,通過挖掘歷史文化資源,強力打造文化旅遊大縣的紮實舉措。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肇源博物館1999年4月籌建,7月18日正式建成開館,共歷時100餘天。開館之日,也是肇源縣“98抗洪”勝利1周年紀念暨大慶·肇源首屆蓮花節開幕之日。博物館的迅速落成,得力於肇源悠久的歷史文化和豐富的文物資源,更反映出肇源縣委縣政府順應民眾精神需求和地方經濟發展形勢,通過挖掘歷史文化資源,強力打造文化旅遊大縣的紮實舉措。

展陳內容

肇源博物館肇源博物館
基本陳列——《肇源歷史文物陳列》展廳面積240平方米,主體陳列以時間順序和重要歷史事件為主線,充分利用白金寶遺址、小拉哈遺址、望海屯古城、大青山古戰場、衍福寺雙塔等國家、省、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考古發掘實物資料,全面展示肇源從古至今的歷史發展進程,重點突出北方松嫩流域史前文明和青銅時代古橐離、古夫余族政治經濟文化面貌的考證研究。同時對轄區遼金時期古城址、春捺缽行宮漁獵活動、出河店戰役,明清古驛路,站人文化等單元予以豐富的實物、圖片展示和文字介紹。此展展出文物藏品500餘件。

專題陳列——《肇源古動物化石》、《肇源大地革命英烈》、《肇源民俗》、《“98”抗洪》、《前進中的肇源》五個展區。《肇源古動物化石》陳列,展廳面積180平方米,以轄區出土的鎮館之寶“肇源王氏水牛”骨架化石,松花江猛獁象、披毛犀等骨架化石為實物資料,結合背景彩繪和圖片說明,展示了第四紀更新世晚期(距今1.5—2萬年),肇源松嫩兩江古河床遠古動物的生存狀態,對古氣象、地理、生物之間的關係進行探討。展品100餘件。《肇源大地革命英烈》陳列,展廳面積60平方米,主要通過檔案圖片、烈士英名錄和部分烈士生前所用實物等予以專題展示。該展以“東北抗聯十二支隊”、“十三省”以及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中犧牲烈士為主體,串聯出重要戰役、事件和重點人物,反映了肇源革命老區優良的革命傳統和革命烈士英勇頑強、不畏犧牲的鬥爭精神。展品120餘件。《肇源民俗》陳列,展廳面積80平方米,重點展示肇源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古驛道站丁習俗”、“古建築彩繪藝術”及民俗文物等項內容。《前進中的肇源》陳列,展廳面積150平方米,該展反映了建國以來肇源各個歷史時期的發展面貌,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肇源發生的巨大變化。通過一幅幅圖片、一件件實物,讓觀眾看到了一座美麗環保、和諧富裕的新肇源城。展品200餘件。《“98”抗洪》陳列,展廳面積50平方米,該展以1998年松嫩流域發生三百年不遇特大洪水為主線,展示了原國家主席胡錦濤同志親臨肇源抗洪前線視察指揮,肇源人民與各級黨政部門、解放軍部隊密切配合、協同作戰,勇斗洪魔,譜寫了一曲眾志成城、堅強不屈、抗災自救、重建家園的壯麗凱歌。展品約300件。

使用情況

肇源博物館肇源博物館
肇源博物館建館十餘年來,始終秉持社會效益為主,經濟效益為輔的辦館宗旨,強化博物館的陣地宣傳教育功能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作用,建館之初即對廣大中小學生、軍人、殘疾人和老年人實行免費參觀。2005年底全面免費開放後,參觀人數每年都大幅增長。建館至今,共接待社會各界及外賓參觀80餘萬人次,宣傳教育基地作用和精神文明視窗作用日益顯著。先後被省市命名為“黑龍江省第三批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黑龍江省“十大優秀陳列展覽提名獎”;“黑龍江省愛國主義先進集體”;“大慶市國防教育基地”;“黑龍江省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先進集體”等榮譽稱號。博物館的服務理念,宣傳模式、教育功能和對外視窗作用得到了社會廣泛認可。

獲得榮譽

先後被省市命名為“黑龍江省第三批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黑龍江省“十大優秀陳列展覽提名獎”;“黑龍江省愛國主義先進集體”;“大慶市國防教育基地”;“黑龍江省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先進集體”等榮譽稱號。博物館的服務理念,宣傳模式、教育功能和對外視窗作用得到了社會廣泛認可。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