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紺弩舊體詩全編註解集評

聶紺弩舊體詩全編註解集評

《聶紺弩舊體詩全編註解集評》是迄今收集聶詩最全,註解聶詩最詳,對聶詩研究用力最勤的一部書,作者侯井天老人前後花費20餘年心血蒐集、整理、箋注聶詩,共收集聶詩653首。

基本信息

圖書信息

書名:聶紺弩舊體詩全編註解集評
作者:聶紺弩 著 侯井天 句解/詳註/集評
出版社:山西人民出版社
出版時間:2009-11-1
版次:1
印刷時間:2009-11-1
頁數:1024
字數:1000000
開本:16開
紙張:膠版紙
裝幀:平裝
定價:98.00元
ISBN:9787203066330
條形碼:9787203066330

內容簡介

《聶紺弩舊體詩全編註解集評》是迄今收集聶詩最全,註解聶詩最詳,對聶詩研究用力最勤的一部書,作者是一位八十多歲的叫侯井天的老人,老人窮二十餘年之力蒐集、整理、箋注聶詩,期間,老人在子侄輩的幫助下,曾靠微薄的收入自費印刷修訂過三次,其注本也一次比一次輯詩更全,一次比一次完善,一次比一次得到更多的好評。
侯井天注詩,有自己的主張,非窮究詩理不可。他勇氣百倍地以白話譯詩;對詩的“本事”、“典故”,乃至多音歧義的字詞,均不厭詳註;又悉心搜羅各家對紺弩詩的品評,尤其是詩家舒蕪為校其書稿而寫下的“讀詩筆記”,更是一一存錄。在查明有關的人和事中,他又引用了大量的活資料,對本事作了翔實生動的介紹,從中可以看到那幾十年“中國現代史”的一個個側面。這裡面有一個個大大小小的悲歡離合的故事,有一個個栩栩如生的人物,這一卷“社會風情史”富有傳奇性,令人如進入了“金庸世界”。如“聶紺弩失慎火燒草料場”;“聶紺弩樂抽路邊菸頭”;“聶紺弩信囑胡風速焚詩”;“聶紺弩把酒罵林(彪)、江(青);”“朱靜芳巧救聶紺弩出獄”;……既反映了那特定時代的荒唐事,也反映了正與邪的鬥爭,更一一反映了在逆境中,聶紺弩與周圍的及海外的文化人、親屬、右派朋友、牢友們自尊、自重,又相濡以沫,互助、互愛、互救的俠骨童心,時窮節現,從中可感受到中國知識分子的獨立的人格力量。

作者簡介

聶紺弩

聶紺弩,1903年1月28日(農曆壬寅“除夕”,作者多以此為“生日”,本書中“解”、“注”用陽曆,按實歲計算)生於湖北省京山縣城裡。縣立高小畢業。
1922年任國民黨討伐北洋軍閥之“東路討賊軍”前敵總指揮部秘書處文書。
1923年到吉隆坡任運懷義學(國小)教員。同年秋任緬甸仰光《覺民日報》、《緬甸晨報》編輯。
1924年考入廣州陸軍軍官學校(黃埔軍校)第二期。
l925年參加國共合作的第一次東征,任海陸豐農民運動講習所教官。東征勝利後回廣州,考入莫斯科中山大學。1927年從蘇聯回國。1928年在南京任國民黨中央通訊社副主任。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因參加反日運動,離職逃往上海
1932年赴日本,在那裡參加了中國左翼作家聯盟。1933年因從事抗日文化活動而被日本當局逮捕和驅逐出境,回到上海。
1934年加入中國共產黨。編輯南京《中華日報》副刊《動向》,得識魯迅、茅盾、丁玲等。
1938年在新四軍任文化委員會委員兼秘書,編輯軍部刊物《抗敵》的文藝部分。
1939年主編中共浙江省委刊物《文化戰士》。
1940年任桂林《力報》副刊編輯,1945年、1946年在重慶,編輯《真理周刊》、《商務日報》和《新民報》等報刊的副刊,曾任西南學院教授。
新中國成立後,歷任中南區文教委員會委員,中國作家協會理事兼古典文學研究部副部長,香港《文匯報》總主筆,人民文學出版社副總編輯兼古典部主任,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委員。
1958年被錯劃為右派,送北大荒勞動,1960年冬回北京。
1961年在全國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工作,同年摘掉右派分子帽子。
1967年以“現行反革命罪”被逮捕,1974年由北京中級人民法院宣判為無期徒刑。
1976年9月得關押地山西高級人民法院“寬大釋放”,10月回北京。
1979年由北京高級人民法院撤消原判,宣告無罪,繼由人民文學出版社改正錯劃右派,恢復黨籍及級別、工資、名譽。曾任第五、六屆全國政協委員。
1986年3月26日在京逝世,新華社3月27日電訊稱聶紺弩為著名作家、詩人、古典文學研究家。故鄉京山縣城有紺弩中學以紀念他。
1935-1986年共出版語言文字、古典小說評論、散文、小說、雜文和新舊體詩等著作31種。2004年《聶紺弩全集》10卷本由武漢出版社出版問世。

侯井天

侯井天,山東齊河人,1924年生,1940年加入中共,1985年在山東省委黨史資料徵集研究委員會離休。其後一直從事聶詩的收集整理研究工作。

目錄

王蒙序
散宜生詩
遺草
聶紺弩舊體詩全編集評補編
代跋一 紺弩“詩案”的偵破——侯井天注《聶紺弩舊體詩全編註解集評》
代跋二 九年辛苦出奇書
代跋三 侯井天和《聶紺弩舊體詩全編註解集評》
代跋四 敢當詩史聶紺弩——讀侯井天《聶紺弩舊體詩全編註解集評》
代跋五 侯井天和他的《聶紺弩舊體詩全編註解集評》
後記 注聶心路
附錄
讀者通信
讀者贈詩
聶紺弩舊體詩研究資料索引

書摘

贈周婆(二首)①

添煤打水汗乾時,人進青梅酒一卮。②
今世曹劉君與妾,古之梁孟案齊眉。③
自由平等遮羞布,民主集中打劫棋。④
歲暮郊山逢此樂,早當騰手助妻炊。⑤
①贈夫人周穎。
②周穎給室內取暖的火爐添煤,到室外打水,幹這些事,累出汗來,在汗幹了的時候,聶紺弩(人)向夫人進獻上青梅酒一杯(卮)。
【卮】古代盛酒的器皿。
③當今天下(今世)你(君)和我(妾),兩人惺惺惜惺惺好漢惜好漢,好像古時曹操對劉備說天下只有他兩人是英雄一樣,又似古時(之)互相敬愛的那對夫婦——梁鴻、孟光舉案齊眉(案齊眉)。
【曹劉】見《北荒草·清廁同枚子》注⑧。
【妾】古代女子表示謙卑的自稱。聶紺弩借來代周婆自稱。
【案齊眉】舉案齊眉,《後漢書·梁鴻傳》:“梁鴻依大家魚夷伯通,居廡下,為人賃舂。每歸,妻為具食,不敢於梁前仰視,舉案齊眉。”
④自由啦、平等啦,不過是塊遮掩在眾人面前自己感到羞臊時的布(遮羞布),說民主、道集中,說到底譬如圍棋棋藝中的打劫棋。
【自由】在法律規定的範圍內,隨自己意志活動的權利。在階級社會裡,被壓迫階級不可能有真正的自由。馬克思《路易·波拿巴的霧月十八日》:“在一般詞句中標榜自由,在附帶條件中廢除自由。”(見《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一卷616頁,1972年版)
【平等】指人們在社會、政治、經濟、法律等方面享有相等的待遇。也泛指地位相等。
【民主】指人民有參與國事或對國事有自由發表意見的權利。
【集中】把意見、經驗等歸納起來。
【民主集中】民主集中制,在民主基礎上的集中和在集中指導下的民主相結合的制度。民主集中制是馬克思列寧主義政黨、社會主義國家機關和人民團體的組織原則。(1925年,中國共產黨第四次代表大會《對於組織問題的決議案》中,首先提出在黨內應當“實行民主集中制”。1927年中共中央政治局通過的《中國共產黨第三次修正章程決議案》首次明確規定“黨部的指導原則為民主集中”。)毛澤東1937年5月《為爭取千百萬民眾進入抗日民族統一戰線而鬥爭》:“要黨有力量,依靠實行黨的民主集中制去發動全黨的積極性。”毛澤東1957年2月27日《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我們主張有領導的自由,主張集中指導下的民主。”
【打劫棋】圍棋藝中的“打劫”,不是搶劫、劫掠、威脅。取“永劫不盡”的意思。隨盤面移動、蛻化,有時造成各種各樣的“劫”,或者以此而起死回生,或者因此覆滅不救。圍棋不是以打劫為主,然而從全局的經過來說,劫的成敗,每每影響全局的成敗。打劫棋有十種,是圍棋棋藝中的一種複雜的圍棋實踐。
張友鸞《聶紺弩詩贈周婆》:“第一首腹聯,是他們出於對‘四人幫’的憎惡,不免痛定思痛的話。”(見1979年4月14日香港《文匯報》)
顧學頡《海峽兩岸著名學者師友錄》第121頁:“‘自由平等遮羞布,民主集中打劫棋。’以圍棋術語‘打劫’為喻,形象而確切。”
雋傑:當知《散宜生詩》初版本不收第一首時,紺弩極為惱火,曾對我說:“自己認為這是我最好的詩,這樣的詩抽走,還出我的詩集做什麼!‘自由平等遮羞布,民主集中打劫棋’是言我夫妻之事,難道家庭里就不許自由平等、民主集中?”
⑤一年的最後時節(歲暮),我們在北京的東郊(郊山),遇到這樣的樂趣,我早就該(當)騰出手來,幫助周穎(妻)幹些做飯(炊)的活。
【歲暮】侯按:指1976年11月2日聶紺弩從山西臨汾回到北京家中。
【郊山】侯按:指北京東郊新源里。原稿為“燕郊”,北京的郊區。
山月《唱酬詩的品位、韻味及新味》:“詩壇大家風範已故詩人聶紺弩先生的二首詩:(山月引聶詩《贈周婆》一,《挽老舍》全首,此略)詩行如歌如許,婉約悲壯,情發於中,文行於外,言語詼諧,樂觀,平仄格律嚴謹,令人感嘆,令人折服。可謂‘肺腑詩敲醒世音,獨蹊詠律現時春’。如此評價,並不為過。”(見2007年第3期萊蕪《江北詩詞》)
驚聞海燕之變後又贈①
願君越老越年輕,路越崎嶇越坦平。②
膝下全虛空母愛,心中不痛豈人情。③
方今世面多風雨,何止一家損罐瓶。④
稀古嫗翁相慰樂,非鰥未寡且偕行。⑤
①極為震驚地聽到(驚聞)女兒海燕突然發生自殺這非常的事件(之變),又寫詩贈周穎。
【海燕】聶紺弩、周穎的獨生女。1936年12月25日生,1976年9月自殺,遺一兒(方瞳)一女(方娟)。生前為民族舞蹈演員。
聶紺弩《嬋娟·父性》:“同居十年才有這個孩子。”“在肚子裡就參加過魯迅的葬儀”。“我說:那就叫‘海燕’。我並沒有想到她真是暴風雨的象徵,只是因為春天裡和幾個朋友辦過一個刊物,那刊物的名字叫《海燕》。”(見《聶紺弩全集》第4卷98、99頁)
聶紺弩,1967年1月25日晚被捕,坐了九年零八個月的牢,於1976年10月10日獲釋,11月2日回到北京家中。陳鳳兮《淚倩封神三眼流——哭紺弩》:“卻不見海燕的蹤影,她不是該第一個來到他面前的人么?但他不知道,海燕在他出獄前一個月逝世了。他詢問,周穎編出各種理由來對付,但那是沒有用的。紺弩思想女兒,心如火燎,馬上病倒。進城就醫時他暗問我們:‘她到底是死?是活?是失去自由?是與爸爸劃清界線?總得讓我明白,我的心要爆炸了!’”“經過老朋友們暗地商量,覺得紺弩並非承受不了這個打擊的人,讓我找機會為他解答這個問號。在一次愉快的片刻,我安靜地告訴他:‘海燕是去世了,與父親的政治遭遇無關。’果然他聽後定了一下神,淚水在眼眶內流動,他如釋重負地說:‘這有什麼必要瞞著我的呢!陳帥賀帥們的死不是比海燕重要千萬倍么?’”
這首詩寫於知道海燕之變後當天夜裡。第二天早晨,周穎進聶臥室,“只見紺弩面朝牆睡著,半邊枕上猶有濕痕。桌上的煙盒空了,地上有一堆菸頭。筆筒壓著一張薛濤箋紙,紙上是一首七律”。即本詩。
聶紺弩手跡紺弩由山西監獄獲釋,回到北京家中,舒蕪聞訊去看他時,舒蕪本已知道海燕之變,剛要就此事表示慰問之意,忽然察覺紺弩似尚未知此事,立即轉換話題,幸而紺弩重聽,沒有聽清舒蕪說了什麼,便岔過去了。以後多次見面,均未提及此事。後來,就是陳鳳兮所說紺弩進城就醫之時,舒蕪又去看他,剛一去,紺弩便默默地遞過一張紙來,上面寫著這首詩,表示他已得悉實情。舒蕪看了,沒有說什麼,紺弩也沒有說什麼,這次始終未談此事。(據舒蕪讀詩筆記)舒蕪在《聶紺弩全集》第9卷382頁“附言”:“聶紺弩先生惟一的愛女海燕,1976年9月因家庭糾紛自殺。一個月後,紺弩先生自山西監獄獲釋回京,周穎夫人沒有將愛女的噩耗告訴他,編了各種理由,掩飾她未在京、無音訊的緣故,直到1977年1月間,紺弩先生知道了真相,當夜寫成此詩,大約即在那之後才二三天,我去看他,默默地遞過一張紙,上面錄了此詩,什麼話也沒有說。”
姚錫佩《我所認識的聶紺弩》:“聶老平時不愛隨便流露感情,對他的妻子也是淡淡的,但是他那首題為《驚聞海燕之變後又贈》的‘願君越老越年輕’的詩篇,以其純真的感情為世人所傳誦。”《重睹紺弩先生——讀佚信佚文紀事本》:“(姚引聶詩全首,此略)這首懷有人間深痛和摯愛的詩句曾被世人廣為傳誦。正是這種‘稀古嫗翁相慰樂,非鰥未寡且偕行’的生活態度,使我在他們劫後餘生的家中,總能感到一股奇特的溫暖。”(見2003年第3期《新文學史料》)
②我祝願你越老越年輕,像你我這人生的道路,用辯證法來看,像山路那樣,越是深一腳淺一腳、彎曲不平(崎嶇),心境反而越平坦、寬廣。
侯井天按:“願君越老越年輕”,重複前首《贈周婆》詩尾句,作“又贈”的首句,是勸慰,也是強調。緊咬牙關,無可奈何!
③歿了海燕,你的膝蓋下空無一人(全虛)了,作為當母親的,你沒有了親生女兒,也白白地(空)有“母愛”了,如果說心裡不傷痛、不悲苦,難道(豈)是人的情味嗎?
【膝下】兒女幼時常在父母跟前,因此舊時表示有無子女,常說“膝下怎樣怎樣”;給父母或祖父母寫信時也在開頭稱呼下面加“膝下”兩字。
【心中不痛豈人情】1939年,聶紺弩寫了一篇《嬋娟》,七篇文字組成。第一篇寫到海燕;第四篇寫到海燕;第五篇《父性》,篇幅最長,專寫夫婦二人與海燕之歡聚。《記周穎魚肝油》(見《聶紺弩全集》第4卷126頁)也寫到海燕。讀了上述文字,更懂得詩人“心中不痛豈人情”這一包容萬種痛苦的詩句。聶紺弩是這樣希望著他的女兒:“我要好好地讓她長大,好好地教養她,讓她長得像一朵花一樣;讓她的性格,知識,思想,能力,就是在未來的她們的社會裡,也像一朵花一樣。”(同前75頁)
吳丹丹一朵小白花》:“父親知道海燕姐去世的噩耗後”,“寫了一首凝聚著血和淚的詩送給母親,從詩中可以看到父親的悲痛心情:(吳引聶詩全首,此略)。”
④在(方)今天這種社會上各方面(世面)多風多雨的時候,哪裡(何)只有(止)咱們一家,損壞了罐罐瓶瓶。
林彥《南溫泉前前後後》:“一九八0年初夏”,“我去青島路過北京時”,到“北京郵電醫院”,“去探望他”。“我忽然想起他的女兒,那個穿紅色背帶裙的小姑娘:‘小妹呢?’‘死了!’他若無其事的簡單回答使我吃驚:‘怎么死的?’‘一個反革命的家屬,生存是困難的。’他回答仍很簡單,但語調有些悽然”。
【損罐瓶】作者自註:“不打爛罈罈罐罐,王明語。”侯按:毛澤東1936年12月《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戰略退卻》:“左”傾機會主義者“向著正確的原則作鬥爭……成立另一整套和這相反的所謂‘新原則’……‘不打爛罈罈罐罐’。”
李師金《聶紺弩舊體詩中的土語鄉風》:“湖北人把子女夭折說成‘搭(摔破)損罐子’。”(見1997年第1期《當代詩詞》)
王林書《當代舊體詩論·說“紺弩體”》:“以家喻國,推己及人。”
吳祖光《哲人其萎》:對夫人“竟以”這兩句“相解相慰,真是寬容到極點了。……紺弩就在這個多風多雨的世面寫了這么多感人肺腑的好詩。”
包立民《聶紺弩與尹瘦石的詩畫之交》:“以驚人的毅力克服了心中巨大悲痛和憂傷,還以‘方今世面多風雨,何止一家損罐瓶’……的詩句來勸周穎和自我慰藉。”(見《名人傳記》總76期)
顧學頡《雜談聶紺弩詩》:“‘方今世面多風雨,何止一家損罐瓶’可作十年動亂,億萬人家遭劫難(除極少數人例外)的總結語看待。”(見1992年第4期《隨筆》)
郭省非《偉大聶紺弩神奇格律詩》:“‘方今世面多風雨,何止一家損罐瓶。’這是用大背景來開導小家庭,用整個國家的苦難重於一家一戶的苦難釋悲解痛。大情大義、至情至性讓人驚心動魄、盪氣迴腸。”
⑤七十歲(稀古)的老女人(嫗)、老頭子(翁)互相安慰,快快樂樂度晚年,我不是(非)光棍(鰥),你沒有(未)成為沒有丈夫的女人(寡,寡婦),咱們暫且(且)一塊兒(偕)往前走(行)吧。
王林書《當代舊體詩論》第4頁:“‘稀古嫗翁相慰樂,非鰥未寡且偕行’,當然能體會出‘對生活始終保有樂趣甚至詼諧感’的聶老胸襟,但這實在是‘文革’中苦大災深的中國知識分子特有的令人不忍卒讀的辛酸幽默。”
彭子岡《聶紺弩和他的舊體詩》:聶詩有三個特點,“……三是內涵深厚。……幾首是贈給老伴周穎的。古往今來,‘贈內’(或者擴大為愛情詩)中的名篇可謂不少,但真正具有社會意義的卻不太多。而聶紺弩的‘贈內詩’,如果稍加一點註解的話,我相信可以使每個讀者驚心動魄!……《驚聞海燕之變後又贈》……讓我們的讀者從中去挖掘、去體會那豐富的感情內涵吧!”
蔣閬仙《〈商務日報〉的老大》:“‘方今世面多風雨,何止一家損罐瓶。’其襟懷何等坦蕩!又說:‘稀古嫗翁相慰樂,非鰥未寡且偕行。’曠達如此,感人肺腑。”
郭力《聶紺弩之死》:“‘如今世面多風雨,何止一家損罐瓶。’那個時代,文化界更是首當其衝,有人粗略統計,歷次政治運動,大多由文藝界而起。”(見2006年第3期《武漢文史資料》)
惜醇《〈散宜生詩〉藝術魅力探微》:“他坐了十來年牢,放出來已年逾古稀,可他仍然高歌‘桃花潭水深千尺,斜日暉光美一生’。還把與老伴的團聚比作結婚五十年後的‘超蜜月’。誰知出獄後的第一個訊息竟是他唯一的愛女已於一個月前同女婿先後自殺了。面對‘老年喪子’這一人間巨痛,他仍寬慰自己的老伴:‘願君越活越年輕,路越崎嶇越坦平……稀古嫗翁相慰樂,非鰥未寡且偕行。’飽經滄桑而又童心未泯,這才是真正的藝術家。”(見1992年2月18日《西寧晚報》)陳明強《聶紺弩舊體詩全編選講》:“‘稀古嫗翁相慰樂,非鰥未寡且偕行’,達觀語催人淚下。‘非’、‘未’二字,斟酌分寸,工細如髮。垂暮之年,衰病之身,十數年冤獄,尚能有此胸襟,使人想到一部書的名字:《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章文龍:“這首詩是至情至性之詩,為集中絕唱。”《讀〈散宜生詩〉志感》:“‘海燕’一曲裂肺聲,女殤妻老見真情。傷痛最是歌當哭,風雨人家損罐瓶。”(見《尋草集》十四首之三)
羅孚《聶紺弩詩全編·後記》:“(羅引聶詩全首,此略)這不是也在極力平靜地說話,把人死說成如損罐瓶來安慰自己的老伴么?當事者越是這樣保持平靜,就越使旁觀者感到難以言說的沉哀。紺弩真有本領!他也哀痛朋友,‘輩行情’的哀,父母‘人情’的深痛,但又把一件哀痛的事說得似乎平平淡淡,尋尋常常,安慰自己的朋友和親人。”
商為東《散宜生詩漫話》:“(商引聶詩全首,此略)全詩沉鬱頓挫,表現堅忍、沉痛,曠達而又悽苦的深微的情懷,以及患難夫妻間相濡以沫共擔不幸命運的真摯友愛,任誰讀來未有不動容者。”(見1993年3月《團結報》)
季龍華《驚聞海燕之變》讀後:“哭始欣然笑慘然,常情顛倒是耶非。世多風雨瓶罐碎,此是人間第一悲。”
陳丙東《“我以我詩行我法”》:“當聶老知道愛女死訊,面對‘膝下全虛空母愛’(的)殘酷人生,不承認心中不痛也非常情,但詩人以‘方今世面多風雨,何止一家損罐瓶’的博大胸懷,安慰老伴:‘非鰥未寡且偕行。’讀之令人心酸!望之如巍巍泰斗!這是詩給人的力量!”
吳孝楨《聶紺弩其人其詩》:“(吳引聶詩全首,此略)讀來令人淚下,聶紺弩真不愧是‘風雨雷霆都不怕’的倔強老人!”(見《隨筆》2003年第6期)
彭子岡《聶紺弩及其舊體詩》:聶紺弩在“‘驚聞海燕之變後又贈周婆’這個標題下面,又寫了五十六個字,讓我們讀者從中去挖掘、去體會那豐富的感情內涵吧!”
桂向明《奇人奇遇奇詩》:“(桂引聶詩全首,此略)……無限悲痛而以平淡語出之,是不哭之哭,無聲之泣。他把家庭之變和社會聯繫起來,悲痛有什麼用。”(見貴州《文史天地》2004年12期)
彭維新《讀〈聶紺弩舊體詩全編〉的幾點啟示》:“(彭引聶詩全首,此略)這首詩看似說得平淡輕鬆,可箇中味苦似海,情若洋,字字血,聲聲淚,但又不見於形。對人生領悟能達到如此高的境界,可見其人的品格和骨氣了。”
郭力《聶紺弩之死》:“可惜後來海燕所遇非人(方智訓)。……海燕內外交迫,異常悲觀,終於在其父出獄前數月(侯按:一說出獄前一個月),服毒自殺。”(“上世紀40年代初期”……,“18年後,我們在北京天橋劇場結婚”,“我們結婚後分居遙遠的兩地,難得見面,又都性格倔犟,3年左右,鬧起離婚。”)(見《武漢文史資料》2006年第3期)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