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音武器

聲音武器

嬰兒的號啕大哭讓人心煩,飛機巨大的轟鳴會讓鳥瞬間死亡,如果把這些向四周擴散的聲音集成一束聲波,那就成了“聲音武器”。美國一家科技公司研究出一套“高超音速聲音系統”,能把嬰兒的號啕大哭轉化成令人震耳欲聾的“聲音子彈”。這個可比武俠小說中的千里傳音厲害多了,如果像一個犯罪分子發射,中彈者會感到耳膜劇痛,動彈不得只能束手就擒。

簡介

(圖)聲音武器聲音武器

影星湯姆·克魯斯在科幻電影中憑藉著手中的聲波武器所向披靡。現在,一種真正的聲音武器已經成為問世。這種武器能夠發射出大約145分貝的聲波子彈,直接射向目標,干擾人的大腦,對人的心理和意識產生影響。

聲音武器,既可主動攻敵,亦可用於誘敵。在世界各國海軍中,尋找潛艇的方式一般都靠聲納探測,當聲納探測到一定範圍內的聲波時就能確定水下是否有潛艇。針對聲納探測術,軍事專家們提出可以設立假潛艇,給它裝上一個特殊的聲源,讓它發出聲納探測武器能夠感應的聲波,在敵方向假目標攻擊時,己方再來個“螳螂捕蟬,黃雀在後。”

背景

上世紀50年代末,冷戰正酣。出生於俄羅斯機器人發明家加夫雷奧,一天接到了法國國防部的密令:火速研發能打核戰爭的機器人。 

1957年,一群頂尖自動化科學家,在加夫雷奧的帶領下,聚集到馬賽市一幢巨大的混凝土大樓里。在這個極其隱秘的建築里,加夫雷奧和他的同伴們,很快就研發出一系列具備工業和軍事用途的機器人。 

加夫雷奧沒料到的是,就是在這幢大樓內,一場怪病逼得他中斷了對機器人的研究,最後還改變了他的研究重心。 

那場病來得很蹊蹺。一天,加夫雷奧和同事們在大樓內畫圖紙、拼零件,忙得不可開交。就在此時,一樁怪事發生了——所有研究人員幾乎同時感到噁心,並不斷有人嘔吐。這一症狀一直持續了好幾個星期。 

百思不得其解的加夫雷奧,請來法國最好的醫生和環保專家。沒想到,這些專家剛進駐現場,還沒來得及為病人們做檢查,自己就患上了同樣的怪病。醫學專家懷疑這幢大樓里有病菌,於是調來當時法國最先進的檢測設備,結果一無所獲。 

“到底是哪裡出了問題?”法國國防部長要求儘快查清“病根”。但是,沒有人能回答這一問題。 

加夫雷奧只得暫停手頭的工作,轉而對大樓做徹底調查。科學家們很快發現,只要關上大樓的某幾扇窗戶,怪病就會自動消失。加夫雷奧和同事們懷疑:“會不會是某種有毒化學氣體通過窗戶飄進了大樓?”但檢測結果顯示,大樓內的空氣很乾淨。 

於是,他們將目光盯在了大樓內安放的每一台機器上,並最終鎖定了一台空調:只要這台空調一關,怪病就自動消失;一旦將其打開,所有人都全身不適。多年後,加夫雷奧回憶說:“一開始,我懷疑是空調馬達轉動時排出的油氣有毒。可檢測結果表明是沒有的。”後來,他意識到,“一定是馬達發出的某種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讓人生了病。會不會是噪聲呢?” 

加夫雷奧馬上組織科研團隊進行實驗。結果發現,每當馬達運行到某一轉速時,他和同事們就會噁心、嘔吐好幾個小時。進一步的實驗表明,當馬達所發聲波的頻率小於20Hz(赫茲)時,由於和人體器官的振動頻率相近,兩者產生共振,從而對人體造成傷害。加夫雷奧和他的團隊將這種聽不到卻感受得到的聲波稱為“次聲波”。他們還發現,次聲波具有很強的穿透能力,可以穿透建築物、掩體、坦克等——7000Hz的聲波用一張紙即可阻擋,而7Hz的次聲波可以穿透十幾米厚的鋼筋混凝土牆體。 

加夫雷奧認定,他發現了一種“全新的武器”,於是立即著手進行試驗。他和同事們造了一個能發出次聲波的“哨子”,並成功地將站在旁邊的人全部“放倒”。當他和同事們將“哨子”的直徑增至1.3米時,所發出的次聲波甚至撼動了整座大樓的圍牆。 

這一發現引起了法國軍方的高度重視。從上世紀60年代中期開始,法國國防部指令加夫雷奧專注於研發聲波武器。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他陸續研製出多種型號的聲波武器,全部被列為法國軍方的“最高機密”。他的實驗室則被更名為“法國國防部次聲波實驗室”。 

分類

聲音武器因其投放形式不一而分為三種:

一是聲音炸彈。這種武器由飛機運載,到達目標上空時空投下去,在離地面1500米的高度打開降落傘,定時裝置啟動後,聲音開始釋放,這種炸彈其實並不發生爆炸,彈體很輕,能在空中飄浮較長時間。其缺點是,易被敵方發現並遭到攔截。

二是聲音飛彈。運用現代飛彈技術把製造聲音的裝備發射到目標區上空,這種武器比飛機隱蔽性好,精確度也好,但發射成本很高,據悉,發射一枚需近200多萬美元。

三是自然聲音武器。這種武器的原理是利用自然條件,主要是天氣條件作為運載工具,把制聲裝備載到目標區,讓人防不勝防,且既經濟又實惠。這種武器的研製與開發,已成為許多國家的首選。

特點

聲音武器由於製造的聲音方向性差,近距作戰時既能打擊敵人,但也會使自己受到同樣的傷害,致使聲音武器未常用於現代戰爭。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人們對聲音的傳播已有了更新更科學的認識,這類問題將會越來越妥善地得到解決。另外,把戰場開闢在敵方國土上的戰略思想已日益成為當今軍事決策的重要手段,因此,遠距離聲音武器將可能成為今後研製和使用的重點。 聲音武器對人產生的傷害只是暫時性的。

次聲波智慧型戰士

1986年4月,馬賽郊外,有20人在室內、10人在田間勞作時同時失去了知覺。幾秒鐘後,他們竟變成了血肉模糊的屍塊。屍檢發現,這些人全部死於腦血管破裂。原來,當時在16公里外,“法國國防部次聲波實驗室”正在進行次聲波實驗。由於技術上的疏忽,次聲波衝出了實驗室,致使附近的居民死於非命。 

沒有人知道加夫雷奧對這起慘劇的真實感受。法國國防部的一名前高官透露:“加夫雷奧和他的科研團隊個個都很瘋狂,他們熱衷於這項研究,對研究成果產生的影響與衝擊似乎並不在意。” 

隨著加夫雷奧研究的深入,次聲波武器的優勢越發明顯。加夫雷奧向國防部的官員介紹稱,次聲波武器與常規武器相比,有4個突出優點:其一,隱蔽性好,傳播速度快,容易使敵人在不知不覺中遭到襲擊;其二,穿透能力強,作用距離遠,即使敵人躲在掩體內,或是坐在坦克中,甚至是躲在深海的潛艇里,也難以逃脫攻擊;其三,由於次聲波武器的殺傷機理是用聲波作用於人體,不會在敵方的武器、彈藥以及其他設施上發揮效力,因而可以將這些東西保存下來,變為己用;其四,次聲波武器的機動性較好,既可用於單兵作戰,也可車載、機載。 

然而,1986年的慘劇和他的實驗親歷,使加夫雷奧意識到,次聲波武器的一個致命缺陷,就是“不分敵我”。為此,他開始進行機器人與次聲波武器的綜合研發。 

2001年,加夫雷奧的“次聲波智慧型戰士”面世。這是一款攜有次聲波武器的軍用機器人。它的威力震驚了法國國防部高層——一旦有需要,它可以在瞬間殺死方圓十公里範圍內的所有敵人,不論他們是在坦克內、地下指揮所里,還是在戰艦上或潛艇中! 

2006年,加夫雷奧的實驗室再次傳出“好訊息”——他發明了可有效摧毀敵方魚雷的“定向脈衝聲波武器”。這種安裝在艦身吃水線以下的聲波武器,可在瞬間發射出高能脈衝聲波,其強度足以摧毀或提前引爆被鎖定的魚雷。由於是在水下,聲波攔截魚雷時的速度可達1.5千米/秒。此外,這種武器還可改變聲波的發射方向,從而使艦艇具備全方位攔截來襲魚雷的能力。 

套用

加夫雷奧的次聲波武器自誕生之日起,就引起了其他國家科學家的競相仿效。 

美國在聲波武器的研發和套用上,堪稱後來居上。在科索沃戰爭中,美軍就曾使用次聲波武器向敵方陣地發射次聲波,使敵人在幾秒鐘內昏倒在地或嘔吐不止,短時間內喪失了戰鬥力。 

2000年,美國技術公司的執行長伍迪·諾里斯稱,他發明出了可以讓攻擊者“停下來”的非致命武器——“超音波子彈”。諾里斯解釋說,超音波武器對大多數人來說,即便捂上耳朵,也會產生類似偏頭痛的感覺,反應嚴重的人則會被擊倒在地。過去開發的聲波武器的缺陷是,聲波向所有方向發散,因而操作者自己也會受到傷害。而他的窄帶超音波發射技術,解決了這個問題,不會再“誤傷”自己。 

美國陸軍很快就訂購了這種武器。美國退役海軍上校杜特表示,由於超音波可在密閉的狹小區域中穿行,因而,它將使躲在阿富汗洞穴中的“基地”組織恐怖分子不寒而慄。在“超音波子彈”的打擊下,恐怖分子將不得不走出洞穴——而且很可能是用手堵著耳朵走出山洞的。 

英國對聲波武器的研發與套用也非常早。有訊息說,早在上世紀70年代,英軍就曾用聲波武器對付北愛爾蘭地區發生的騷亂。 

以色列也把聲波武器用得得心應手。2004年6月10日,部分加薩走廊的猶太人定居者,以武力抗拒政府要求他們撤離的命令。為了能將他們驅回國,又不會傷害他們,以色列安全部隊使用了剛剛研發成功的聲波武器,最終使所有不願搬走的定居者都放棄了定居點。 

有軍事專家預測,聲波武器將成為未來戰場上的超級“無聲殺手”。甚至有人預言,在不久的將來,聲波武器可能具備洲際作戰的能力。不管這些預測是否會成為現實,都已經不能改變一個現實:人類又多了一個“噩夢”!

未來軍事戰爭中的新概念武器

智慧型武器指的是具有人工智慧的武器,通常由信息採集與處理系統、知識庫系統、輔助決策系統和任務執行系統等組成。能夠自行完成偵察、搜尋、瞄準、攻擊目標和收集、整理、分析、綜合情報等軍事任務。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