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創意城市網路”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創意城市網路”

2008年8月,澳大利亞的墨爾本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命名為“文學之都”。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創意城市網路”基本情況

成都獲批加入“創意城市網路”
聯合國“創意城市網路”成立於2004年10月,致力於發揮全球創意產業對經濟和社會的推動作用,促進世界各城市之間在創意產業發展、專業知識培訓、知識共享和建立創意產品國際銷售渠道等方面的交流合作,目前分為設計、文學、音樂、民間藝術、電影、媒體藝術、烹飪美食等7個主題。經批准加入該網路的城市被稱為“創意城市”,已有德國柏林、英國愛丁堡、法國里昂、美國聖達菲、日本名古屋、神戶和中國深圳等20多個城市加入了該網路。
文學之都(Literature)

英國 愛丁堡(Edinburgh, Scotland)
澳大利亞 墨爾本(Melbourne, Australia)
美國 愛荷華(Iowa City, United States)

電影之都(Film)

英國 布拉德福德(Bradford, England)

音樂之都(Music)

義大利 博洛尼亞(Bologna, Italy)
西班牙 塞維亞(Seville, Spain)
英國 格拉斯哥(Glasgow, Scotland)
比利時 根特(Ghent, Belgium)

民間藝術之都(Folk Art)

埃及 亞斯文(Aswan, Egypt)
美國 聖達菲(Santa Fe, U.S.A.)
日本 金澤(Kanazawa, Japan)

設計之都(Design)

德國 柏林(Berlin, Germany)
阿根廷 布宜諾斯艾利斯(Buenos Aires, Argentina)
加拿大 蒙特婁(Montreal, Canada)
日本 名古屋(Nagoya, Japan)
日本 神戶(Kobe, Japan)
中國 深圳(Shenzhen, China)
中國 上海(Shanghai,China)

媒體藝術之都(Media Arts)

法國 里昂(Lyon, France)

烹飪美食之都(gastronomy

哥倫比亞 波帕揚(Popayán, Colombia)
中國 成都(Chengdu,China)

城市概況

文學之都:愛丁堡

2004年10月,蘇格蘭的愛丁堡成為第一個加入這個創意城市聯盟的城市,它被命名為“文學之都”。這個命名,是因為愛丁堡提供了豐富的文學活動,並吸引了新企業參與進來,比如為表彰蘇格蘭文學而設立的布克獎,就被曼氏企業冠名。如今,這個城市正在尋求建造屬於她自己的榮耀,並希望為蘇格蘭文學提供實際的利益,比如在文學和出版業方面。
要提城市文化資本最雄厚的城市莫屬於愛丁堡了,它既有雄厚的文化資本,又有雄厚的藝術資本。愛丁堡這個名字源於蘇格蘭語,意思是“斜坡上的城堡”,隨著後來英語化變成了現在的發音“Edinburgh”。愛丁堡曾是蘇格蘭面向歐洲大陸的商貿港口,也受惠於北海油田的興盛,但它沒有走工業城市的發展道路,作為蘇格蘭的政治、文化中心,愛丁堡始終用文化營造一個最優雅的城市。愛丁堡的文化資本在原始積累時期就打下了雄厚的基礎,它的文化資本哪一件都是堪稱傑作,價值連城。從《大不列顛百科全書》在此地誕生到《福爾摩斯探案集》;從《艾凡赫》到《金銀島》;從《迷》到《哈利波特》;從詩人彭斯到古典經濟學家亞當·斯密,可以說件件都是藝術瑰寶,完全不是用金錢來衡量的。從藝術資本上講,愛丁堡的藝術節更是精彩紛呈、不同凡響。藝術節自1947年創辦以來,已經走過了50多個年頭,現在已經成了世界性地藝術盛會了。愛丁堡國際藝術節愛丁堡邊緣藝術節愛丁堡軍樂節、愛丁堡國際圖書節、愛丁堡電影節、愛丁堡國際爵士樂節和愛丁堡多元文化節,幾乎把世界藝術形式來一個一網打盡。一個城市如此鍾愛文學,鍾愛藝術,這在世界上恐怕只有愛丁堡了。因此,愛丁堡得到了聯合國“世界文學城市”的命名,在愛丁堡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請這一命名時是這樣說的:“愛丁堡是一座建立在文學上的城市。”我們認為還應該加上一句:愛丁堡還是建立在藝術上的一座城市。
愛丁堡擁有50家出版社,是世界出版業的中心;它還擁有一個世界級的圖書節——愛丁堡國際圖書節,根據初步評估,愛丁堡在文學產業每年創造的經濟價值約在220萬英鎊。

文學之都:墨爾本

2008年8月,澳大利亞的墨爾本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命名為“文學之都”。墨爾本是澳大利亞文學的搖籃,其發展歷程充分證明了文學對於一座城市發展的重要作用。“文學之城”的稱號是對墨爾本文化、歷史以及創作才能的充分認可。
對於墨爾本的成功申請,教科文組織評價道:“墨爾本體現了文學在整個城市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從多語言編輯的首創,到相關行業的蓬勃發展,再到面向不同群體的高質量教育方案及公共活動,無不展現出當地社區的文化多樣性。”這一殊榮肯定了墨爾本豐富的文學文化、歷史積澱與創作才能。墨爾本孕育了澳大利亞作家總數的三分之一,同時也是澳大利亞出版業的發源地。
墨爾本國際喜劇節(Melbourne International Comedy Festival)是全世界最重要的喜劇節之一,每年均會吸引超過三十六萬人參加。演出者全部均是澳大利亞和外國高手。它與愛丁堡邊緣藝術節和蒙特婁歡樂節並稱為世界三大喜劇藝術節。墨爾本更有澳洲喜劇藝術之都的美譽,澳洲幾家出名的喜劇劇團就常年駐紮在此,每年,墨爾本市的喜劇演出就達500多場。墨爾本國際喜劇節誕生於1987年,迄今已有20年歷史。節日致力於推廣澳洲的喜劇藝術表演事業,培養喜劇藝術的新生代,資助新作品的創作和開發,推薦國外喜劇藝術精品。節日每年接待的觀眾人數平均在40萬左右,平均22澳元的低廉票價吸引著更多的普通觀眾來觀摩藝術節的演出。每逢節日,墨爾本市政廳周圍地區還將設立一個業餘喜劇演出總匯,任何對喜劇有興趣的普通人都可以一顯身手。節日期間,來自世界和本土的喜劇大師們匯聚在墨爾本,使其成為歡樂的海洋和最具喜劇色彩的城市。

文學之都 愛荷華

愛荷華城在2008年11月19日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命名為“文學之城”,正式躋身於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球創意城市聯盟”的行列。愛荷華城是一個人口不到6萬的極其典型的美國中西部小鎮,如果不算定居在一望無際的玉米地里的自耕農,僅算點根煙就能走完的鎮區地帶的人口的話,大概只有3萬人,其中絕大部分是愛荷華大學的師生員工,一個地地道道的大學城。城中找不到那種叫做高樓的物體,除了幾幢在19世紀短暫地充當過愛荷華州州府辦公樓、現在已被愛荷華大學徵用的稍大一點的樓體之外,其餘幾乎無一例外地全是木質小獨棟。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官方網站上公布了專家評審組對愛荷華城的評價:“作為一個小型的大學城,愛荷華城與文學有著驚人的淵源,它的獨一無二之處在於,經過漫長的積累,它已成為了一個原創性寫作和文學閱讀的中心。愛荷華城為促成文學氛圍、激勵文學寫作與交流等而啟動的一些戰略性機制,譬如愛荷華國際寫作計畫與作家工作坊、愛荷華之夏寫作節等等,非常值得全球其他小型城市借鑑,它可以被看作規劃社區文化生態結構的一個絕佳範例,在通過文化創意產業推動小城市經濟與文化、社會發展方面具有高度的代表性。”
愛荷華城之所以能夠有機緣搭建世界性的文學交流平台,首先是因為有一個不嫌玉米地偏僻、兢兢業業地在小地方傳播大學問的愛荷華大學。在美國,有很多像愛荷華大學這樣的排名不差的大學都建在國人所謂的“鳥都不拉屎的地方”,這些大學不但為當地帶去了平等的教育機會,更在一個個貌似毫無社區文化積澱可言的玉米地小鎮、牛仔小鎮、大峽谷小鎮上造就了用大學氛圍的沃土催生本地文化個性的絕佳機會。國內的文化創意領域似乎過於關注大城市裡的文化市場,有些忽視為小城鎮搭建良性的文化生態結構。愛荷華大學有很多文化活動都是和社區居民的多樣化文化訴求捆綁在一起的。每年八月底到十一月底,來自世界各地的三十多位作家來到愛荷華城寫作交流,愛荷華城每天都有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

電影之都:布拉德福德

布拉德福德是英國十大城市之一,位於倫敦以北200英里處,擁有人口約50萬。它是英國早期的文化中心之一,也是公路、鐵路及航空運輸的交通樞紐之一。英國最大的攝影、電影與電視博物館位於布拉德福德大學主校區附近。它擁有一個52英尺高、64英尺寬的立體電影螢幕。其設有永久性展廳以供人們回顧電影和電視的發展歷程,並定期舉辦各種類型的展覽。現已成為布拉德福德市的標誌性現代建築之一。每年3月舉辦的布拉德福德電影節是英國北部地區最盛大的電影節。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於2009年6月8日宣布布拉德福加入文化創意城市網路組織。布拉德福是罕見的以電影為媒介打造他們的文化身份和完整性的城市之一。電影在這個城市中是一種保持當地軍民社區關係、保持文化創意和經濟發展平衡的文化工具,在整個城市的發展和重建規劃中占有核心地位。這個城市的電影院有史以來一直在努力保護、提高、豐富電影文化遺產,並努力發展社會和媒體之間的建設性的聯繫。布拉德福的電影具有多樣性,且與亞洲電影有較強的聯繫,因此這個城市也因其電影方面的多元文化中心的形象被欣賞。

音樂之都 博洛尼亞

一譯“波倫亞”,義大利北部城市,位於義大利北部波河與亞平寧山脈之間,是艾米利亞-羅馬涅的首府。在山上觀城,最世人矚目的是博洛尼亞的象徵物——雙塔。這是高低不一的兩座方形塔。博洛尼亞國際音樂節誕生於1982年,是由博洛尼亞文化部發起的一個地區性音樂盛會,節日獲得了當地以及義大利一些企業的資助,私人企業的贊助達到了節日預算的百分之七十五。在其二十多年的發展歷程中,博洛尼亞音樂節以其獨特的題材和曲目選擇獲得了國際社會的青睞和讚許。以音樂來挑選最完美最合適的演奏家和樂團始終是節日的最大亮點。音樂節設定有幾大特色板塊,比如“偉大系列”,以演奏世界最偉大的作品為典範,“新世界”則把冷門作品為第一選擇對象。曾經在博洛尼亞登場的傑出人士有指揮辛諾波里、薩瓦里希、加德納、布魯根、穆蒂、阿巴多、演奏家阿卡多、帕爾曼、穆洛娃娃、波里尼、阿格里希等。博洛尼亞市立歌劇院也是義大利的著名歌劇院。

音樂之都 塞維亞

西班牙安達魯西亞自治區和塞維亞省的首府,都市人口約一百三十萬,是西班牙第四大都市。2006年3月30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塞維亞“音樂之都”稱號。
塞維亞是一個令人去了還想再去的地方,雖然它沒有英倫的那份典雅矜持,沒有法國巴黎那般浪漫華貴,沒有奧地利維也納的那種悠然恬淡,但它有山一般的強悍,火一樣的熱情,歌劇《卡門》中那個放蕩不羈的塞維亞女郎和英俊倜儻的沙場勇士,深深留在人們的印象中,而火辣辣的鬥牛士舞曲,一再讓人激動不已。塞維亞至今仍保留著古城風貌,這裡有羅馬式、哥特、巴洛克式及文藝復興式的建築和花園,享有“花園城市”的稱號。這裡有優美的吉普賽音樂、熱情奔放的佛朗明哥舞和盛大的民間傳統節日。
西元711年至1248年間,阿拉伯人占領了這片土地,在這段時間裡他們的文化對Sevilla及整個安達魯西亞地區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在西元17世紀,Sevilla迎來了藝術的鼎盛時期,一批聞名於天下的藝術家誕生於此。歐洲文學戲劇中的很多故事和人物都是出自塞維亞。如英國詩人拜倫及奧地利作曲家莫扎特的歌劇《唐璜》中的人物唐璜;法國劇作家博馬舍的作品經義大利作曲家羅西尼改編的著名歌劇《塞維亞的理髮師》及奧地利音樂家莫扎特改編的歌劇《費加羅的婚禮》;法國作曲家比才描寫西班牙吉普賽姑娘卡門的愛情故事的歌劇《卡門》。西班牙大作家塞萬提斯的作品中經常提到塞維亞的街道和房屋的名字,他在這裡度過青年時代,不朽的《堂·吉訶德》就是在塞維亞的監獄中完成的,作家最後也長眠於此。
塞維亞在全世界都是個永不落幕的舞台,不僅僅是卡門、著名詩歌與歌劇中的人物如劍俠唐璜、費加羅都以塞維亞為戲劇活動舞台,這些人物不斷激發著人們對塞維亞的想像力。“這座城市像人一樣,有悲情也有歡笑,”茨威格的話恐怕多數人都有同感吧。
每年2月及3月有爵士樂節,在拉馬斯特隆薩劇院有團體演出。每年3月的古音樂節,在一些舊城區的教堂舉行;新西班牙音樂節,由塞維亞大學在寶利特齊克尼學校會議廳舉行。每年6月的春會,在拉馬斯特隆薩會議廳舉辦演奏會。6-8月的夏會,在拉馬斯特隆薩劇院有國際性表演。每年9月舉辦的露天歌劇節,在拉卡多島大禮堂有表演。

音樂之都 格拉斯哥

英國第三大城市,蘇格蘭最大的工商業城市和港口,是蘇格蘭主要的文化中心,皇家蘇格蘭音樂學院坐落於此。擁有英國最優秀的大都市藝術展覽館和博物館,物有所值的餐廳多不勝數,大街小巷都是酒吧,是融古老於現代的經典城市之一,也是眾多國家級藝術表演公司的所在地,如皇家蘇格蘭國家管弦樂團、蘇格蘭歌劇團蘇格蘭芭蕾舞團和BBC蘇格蘭交響樂團。格拉斯哥主要的音樂節慶有爵士音樂節(Jazz Festival)凱爾特音樂節(Celtic Connections)和西區音樂節(West End Festival)等。每年因音樂活動獲得的經濟收益估計達7500萬英鎊。聯合國教科文組織2008年8月21日指定蘇格蘭格拉斯哥為音樂城市,表彰它在推廣音樂創作和欣賞方面的歷史貢獻和現階段所扮演的角色。
格拉斯哥對英國的藝術、情感、文化的影響造就了一些偉大的英國音樂。影響巨大的當地藝人像約翰·馬丁、單純思想、原始尖叫、耶穌與瑪麗亞鎖鏈、青少年冬粉俱樂部等都奠定了蘇格蘭樂壇的地位。在英倫搖滾和格拉斯哥文化發展的過去十年間,湧現出許多像阿拉伯皮帶、美女和塞巴斯蒂安、德爾加多和魔鬼等樂隊,他們都向全世界詮釋了一種獨特、震撼的聲音。如今,格拉斯哥的新興樂隊像弗蘭茲·費迪南德、宇宙狂野騎士和死在熱車裡的狗等都引起全球轟動。

音樂之都 根特

根特在2009年6月8日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命名為“音樂之都”。水城根特,源於乾達語,匯合之意,利斯河和斯凱爾河在此交匯。
如果說去布魯塞爾是為了追尋歐洲文化歷史的足跡,去安特衛普是為了感受傳統與現代藝術衝突的震撼,那么,去根特,是為了親眼一睹這個當仁不讓的比利時第三城的魅力。這個後起之秀的大學城,是當代藝術家喜愛的地方,擁有著名的國立當代藝術博物館。穿梭在保存完好的古城中,領略現代藝術的渲染,活力正在這個小巧的城市中漸漸升溫。即便在16世紀城市經濟走向衰退之際,旅行學者Erasmus仍將這裡描繪為西方最具魅力的城市。
歌手賈克布哈爾在他的一首名叫《Marieke》的歌曲里唱道,“天空在布魯日和根特塔樓之間”.仰望這個城市的上空,天被聖尼古拉斯教堂、鐘塔和聖巴馮大教堂所掩蓋,很遠處都可見。400座老建築,對於一個小小的城市意味著怎樣的歷史份量和魅力!
自從1900年代大規模城市復興以來,這座有著數百年歷史的文化古城仍保留如初,那是政府有意將新建築規劃在區域之外,並整理過那些破敗的小區域的結果。想領略中世紀街區風貌,去Gravensteen的Patershol吧,那裡至今完整保留了小範圍建築、與眾不同的外牆立面,以及12世紀的街區模式。
根特是個花城,從根特周圍種植出來的花朵遍布世界各地。每隔5年,根特花展都會吸引成千上萬愛花人來到這個城市,一睹芳菲。

民間藝術之都 亞斯文

2005年9月1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亞斯文“手工藝與民間藝術之都”稱號。亞斯文的名字對於中國人來講,並不陌生,因為這裡建有世界著名的亞斯文水壩。亞斯文(Aswan)位於上埃及尼羅河“第一急灘”下的東岸,距開羅900千米,是埃及街道最清潔、最漂亮的城市。古代曾為驛站、兵營和與南方鄰邦的貿易要站。現為埃及與非洲其他國家進行貿易的重鎮,也是通往蘇丹的門戶。
2005年9月1日,埃及的亞斯文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命名為民間藝術之都。獨特的民間藝術遺產在亞斯文保存完好,除了精緻的工藝品,全民都參與到藝術教育和創造性的藝術交流活動中。這座城市用努比亞人的文明把尼羅河兩岸融合在一起。
亞斯文的文明從努比亞人起源。古努比亞人生活在蘇丹共和國的北部和埃及的南部。如今,努比亞王國已不存在。1960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就發起了一個挽救努比亞文明的運動,以40個考古任務和挽救22座紀念碑為目的。為了展示所有的考古發現,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埃及政府一起,在亞斯文建立了努比亞博物館,在開羅建立了埃及文明博物館。努比亞人遺留下來的傳統技藝包括麥草編制工藝、首飾工藝、紡織工藝、努比亞建築和亞斯文的民間舞蹈等等。為了展示他們的文化遺存,除了努比亞博物館外,當地還有建於1912年的亞斯文博物館,每年冬季,露天的雕刻博物館也將開放,國際雕刻藝術研討會就在此召開。當地政府還提供信用貸款和設備支持發揚當地民間藝術的小型計畫。

民間藝術之都 聖達菲

2005年7月13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聖達菲“手工藝與民間藝術之都”稱號。音樂和舞蹈、出名的藝術博物館和畫廊、壁畫和雕塑,將人們從四面八方吸引到聖達菲。在美國聖達菲的經濟收益中,藝術和文化產業占到40%。在該市舉行民間藝術交易會期間,位於博物館山的米爾納廣場上,聚集了來自世界各地的藝術家、工匠,匯集著各種藝術品和藝術表演。“聖達菲風格”已經成為全球公認的藝術、工藝標準,一些獨特的印第安文化元素在設計中的運用已經有超過400年的歷史。在聖達菲,國際民間文化博物館、聖達菲國際民間文化交易會等不僅為這座城市帶來遊客,同時也帶來大量的收入。“聖達菲設計周”、“綠色設計聖達菲”、“國際民間藝術家訓練營造市場”都是該城每年必定舉行的主要創意文化活動。聖達菲成為全美第一個受邀加入“聯合國全球創意城市聯盟”的城市。根據新墨西哥大學貿易與經濟研究院的數據,整個聖達菲有7萬個團體從事文化事業,比美國其他任何一個城市都要多。這些團體每年為聖達菲帶來11億美元的收入。

民間藝術之都 金澤

2009年6月8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把金澤市登錄為“全球創意城市網路”,這個網路是為了讓以孕育保有創造性以及文化性產業的世界各都市互相交流,所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才建立的這個制度,其中有分為手工業和民間藝術、設計、美食、電影、文學、音樂、媒體藝術等七個分野,金澤市被登錄在手工藝和民間藝術的分野中。
金澤市位於日本本州的中央,為石川縣的縣廳所在地。金澤市人口約為4.57萬人。市的東南為山地,金澤城公園與日本三大名園之一的兼六園即位於此。芋掘藤五郎在小川(日文為沢)洗掏砂金的事跡,被認為是金澤地名由來之一。
6世紀中期,寺院的勢力支配此地,一向宗在當時十分興盛。1583年,豐臣秀吉的家臣前田利家進入金澤城,自此之後經過14代,前田家總共統治加賀(現在的石川縣與富山縣)長達280年的時間。前田利家掌握僅次於中央政權德川幕府的大權,再加上因米豐收而獲得的豐厚財力,前田利家於是將資金投入文化與學術的獎勵事業,也因為如此,金澤的傳統工藝像是金箔、加賀友禪;傳統文化如茶道、能樂;飲食文化如加賀料理、和果子等都因豐厚的獎勵而開花結果,代代傳承至今。

設計之都 柏林

2005年9月2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柏林“設計之都”稱號。柏林圍牆倒塌以後的柏林,一個新與舊、激進與傳統、自由與統一的土地似乎一切百廢待興。用文化與藝術的無形創意為柏林添加有形的城市財富。不再沉悶的柏林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設計之都”的稱號。聯合國官員表示“設計之都”的稱號將“在全世界提高柏林作為文化多樣性中心的聲望”。
無形的創意無疑是一個國家的巨大財富,作為德國首批“創意之城”的傑出代表,柏林的種種細節栩栩如生地描繪了今天的德國人在如何創意地生活著。
如今的柏林市容,一改二戰前的古都風貌,也不是社會主義時期的呆板模樣,而是一個充滿活力和創意的地方。東西柏林合併、柏林圍牆拆除之後,留下一條寬闊的空白地帶橫貫新柏林市中心,這是難得的機遇,自上個世紀70年代末開始導入聯邦德國的“城市縫補”概念後,這個城市中的“洞”以國際競標或者邀請的方式,引進世界一流的建築師與德國本土建築師競技,使柏林的公共空間成為匯聚現代建築藝術的大舞台,各種建築理念和風格的博覽會。
文化與藝術是柏林人共同的驕傲。原本破舊荒涼的東柏林市中心一下子變得人氣充沛。咖啡館、餐館與高檔服飾店蜂擁而至,各種各樣的畫廊也相繼進駐。藝術家們在城市中最破落、最沒有經濟效益的地方拓荒,並逐步改善著街區的生態環境,成為誘導區域創新系統的中心因素。它們與這座城市日常生活中的秩序和優雅處於極端對稱的位置。
在柏林,有1.04萬人專職從事設計方面的工作,此外還有數不清的自由職業者以設計為生;柏林有600多家設計公司,每年的營業收入高達14億歐元。柏林有4所大學開設設計課程,當地設計界的特點是跨學科工作,不同行當的設計彼此互補。年輕人能夠找到嘗試新想法的自由空間。年輕的創意者一直被視為柏林重要的推動力之一。在這個擁有“調和藝術家和工業化世界”的包浩斯傳統的城市裡,眾多的政府資助項目使那些年輕的創意者們走上獨立的生活道路。柏林藝術大學校長洛塔爾。羅邁因說,對年輕的設計師們來說,最重要的是,這個活躍的城市依然提供著租金低廉的商用及民用房,價格低於全德國平均水平的20%以上,使這裡成為進行非商業性項目和創造靈感的理想之地。
柏林是一個自由與合作的城市,一個城市要成為真正的“設計之都”,就要像柏林那樣,就要讓城市的靈魂自由放飛,才能看到未來的天幕無限擴展。

設計之都 布宜諾斯艾利斯

2005年8月24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布宜諾斯艾利斯“設計之都”稱號。布宜諾斯艾利斯是一座擁有400多年歷史的古老城市,享有“南美巴黎”的美譽。市內以街心公園、廣場和紀念碑眾多而著名。議會大廈前的議會廣場,有紀念1813年制憲大會和1816年議會的“兩議會紀念碑”,碑頂上手持花束的銅塑像是共和國的象徵。其它各種青銅雕像和白石雕像難以勝計。城市建築多受歐洲文化影響,至今還保留有幾個世紀前的西班牙和義大利風格的古代建築。通過公私協作,布宜諾斯艾利斯的設計行業成了當地經濟推動的主要元素,這座城市的時尚、建築、工業、城市設計的生成綜合了許多最新科技和專業知識,是一座依靠設計發揮靈性的城市。

設計之都 蒙特婁

2006年5月12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蒙特婁“設計之都”稱號。坐落於加拿大渥太華河和聖勞倫斯河交匯處,今加拿大第二大城市、魁北克省最大城市。最初被稱為“瑪利亞城”(Ville-Marie),一些歷史學家認為蒙特婁現在的市名來自Mount Royal(皇家山)。
市區內處處充滿了法國情調,這裡是典型的英法雙語城市。因為全市的哥德式教堂語居民占多數,體現出獨特的法國文化底蘊,被認為是北美的“浪漫之都”。蒙特婁是一個繁榮的國際大都市,同時也是是加拿大歷史最悠久的城市,具有濃郁的拉丁氣息。自1642年法國在這裡建立殖民地至今,這裡已經成為一個多種文化的聚集地,辛勤勞動得到的富裕、各大洲移民帶來的不同傳統使蒙特婁成為一個興旺發達的貿易中心。作為北美的小巴黎,蒙特婁有著為數眾多的經典建築。在這裡,你感受不到紐約、巴黎的精品酒店那股冷峻雅痞、盛氣凌人,讓人不敢隨意踏入的壓迫感,而這恰恰代表了蒙特婁的設計精神。
蒙特婁有兩萬多名設計師,聚集了魁北克省65.3%的設計師。設計業每年為蒙特婁帶來超過7.5億美元的經濟收益。設計業每年為整個魁北克省帶來的經濟收益約11.8億美元,是全省文化產業中最大的一部分。蒙特婁在發展創意設計上採取很多做法,例如市政府為創意產業投入財力,提供方便,還設定很多設計賽事,其中特別為零售商們設定了“櫥窗設計獎”,如果把櫥窗設計得很有創意,便可獲得政府獎勵。這些活動更加展示出政府對創意產業的大力扶持,這使設計者們倍受鼓舞,動力非常強大。

設計之都 名古屋

2008年10月16日,名古屋獲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命名的“設計之都”稱號。名古屋(Nagoya)是愛知縣首府,是日本第四大城市,位於本州中部,外臨伊勢灣,是日本東西交通的重要地帶,因介於東京和古都京都之間,亦稱“中京”。該市是中部日本的政治、經濟、文化和交通中心,人口260萬。
名古屋人文及歷史文化深厚,卻自然地與摩登的高樓大廈相契合,整齊的街道到處可以看到設計完善的林陰大道,乾淨的市區、充滿朝氣的人群皆透露出欣欣向榮的氣氛,又有“白色之街”的美名。1989年曾舉辦盛大的世界博覽會,使市區的建設和規劃又更加的完整。
名古屋城市規劃設計極好,市內綠蔭夾道,鮮花吐芬,整齊清潔。名古屋港灣隱蔽,不受風浪影響。名古屋因為古蹟而獲得了美譽。現在,名古屋因為其發達的工商業而舉世聞名。名古屋是一個充滿了活力的城市,它有眾多的娛樂中心、購物中心、博物館、會議中心。
在這個城市的各個角落裡,又可以隨處感受到日本傳統的濃厚人文氣息。莊嚴古老的名古屋城堡,出生在此的日本三大英雄豪傑——織田信長、豐臣秀吉、德川家康的傳奇故事為其蒙上一層古老而又神秘的面紗。

設計之都 神戶

2008年10月16日,神戶和名古屋一同獲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命名的“設計之都”稱號。日本國際貿易港口城市、兵庫縣首府神戶,位於日本四大島中最大的一個島——本州島的西南部,西枕六甲山,面向大阪灣,它的存在已有千年歷史,而城市和海港建設的規模和速度跨入世界之冠,則是近二三十年的事。神戶是日本最美麗、最有異國風情的港口城市之一。神戶地處綠茵蔥鬱的六甲山國立公園和碧波蕩漾的瀨戶內海之間,背山面海,自然環境優越,氣候溫暖,四季分明。
1973年,神戶提出了時尚之都的構想。為此,神戶市開展了一系列的努力,如在神戶港周圍建造“時裝城”;在六甲地區建設服裝批發市場和服裝美術館;通過舉辦各種活動宣傳神戶時裝,培養服裝設計師和製作工匠等。可以說,神戶市正在向時尚之都邁進。進入2006年,神戶對於打造時尚之都又有了更具體的舉動。一方面,成功舉辦了第8屆神戶時裝周;另一方面,神戶還提出了“聚會城市”構想。
神戶時裝周是日本規模最大的時裝發布會之一。2006年秋冬發布會於2月25日和3月5日分別在神戶服裝市場和太平洋橫濱等兩個會場舉行,主題是“時裝連線兩個港口城市”。為了振興當地服裝產業,神戶時裝協會在2006年還推出了“PartyCity(聚會城市)”概念,希望能夠營造頻繁舉行聚會的環境,融合當地服裝、鞋帽、珍珠飾品、副食品等帶有神戶特色的產品促進服裝產業的發展。提出聚會城市概念後,時裝協會將呼籲零售店和製造商舉行各種形式的聚會,通過產業界的共同努力改變人們的著裝意識,促進時尚之都的建設。

設計之都 深圳

2008年11月19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批准深圳加入創意城市網路,並授予“設計之都”稱號。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為,深圳在設計產業方面擁有鞏固的地位,其鮮活的平面設計和工業設計部門,快速發展的數字內容和線上互動設計,以及採用先進的技術和環保方案的包裝設計,均享有特別的聲譽。深圳還把設計當作為戰略工具,指導城市轉型,同時與社會文化相關領域,尊重經濟發展機會的平衡,這一戰略性眼光也受到專家小組的高度重視。
走自主創新之路,落實“文化立市”戰略,以文化產業發展探尋現有經濟結構轉型的方向,是深圳市一項長期的城市發展目標。目前,深圳設計業在中國處於領先地位,全市共擁有較有實力的設計企業6000多家,專業設計師6萬餘人,涵蓋平面設計、工業設計、建築設計、動漫設計、軟體設計等10多個領域。
“設計之都”稱號是對深圳長期堅持自主創新戰略、發展文化創意產業的最佳褒獎,也體現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對深圳發展的關注和期望,體現了中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委會對深圳的厚愛和支持。深圳是一個敢於創新、富於創意的城市,創新是深圳的根,深圳的魂。深圳提出申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設計之都”稱號,源於深圳自主創新戰略和以創新推動城市發展的理念,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創意城市網路的理念不謀而合、高度一致。獲得“設計之都”稱號是深圳大力推動創新鼓勵創意的結果。

設計之都 上海

2010年2月10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幹事依琳娜·博科娃向上海市市長韓正發函,正式批准上海加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創意城市網路”,頒發給上海“設計之都”稱號。至此,在2010年上海世博會召開前夕,上海正式跨入了全球創意城市網路行列。
上海要建設“四個中心”,實現“四個率先”,必須加快創新步伐。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各國的經濟發展更多地取決於通過創造、創新和創意進行的“知識生產”。創新和創意,已經成為上海綜合競爭力的重要資源,成為決定上海未來發展的重要因素。
從2004年起,上海在全國率先提出並推動創意產業發展。市委、市政府明確要求加快形成以服務經濟為主的產業結構,並把文化和創意產業作為重要的發展內容。
今年1月17日,胡錦濤總書記在上海視察了8號橋創意產業集聚區,就發展創意產業作了重要講話,更加堅定了上海發展文化和創意產業的決心和信心。
加入“創意城市網路”有利於加快發展文化和創意產業,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產業結構調整;有利於促進創意設計更貼近民眾生活,改善人們的生活方式和提升生活的品質;有利於提升城市“軟實力”,塑造海納百川、追求卓越、開明睿智、大氣謙和的上海城市形象。
再過幾十天,全球最大的創意盛會——2010年上海世博會將拉開帷幕,加入“創意城市網路”,將更有利於演繹本次世博會的主題“城市,讓生活更美好”。

媒體藝術之都 里昂

2008年7月2日,法國里昂獲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命名的“媒體藝術之都”稱號。里昂是第一個獲得這一稱號的城市,也是法國第一個被教科文組織“富有創造力的城市網路”(Creative Cities Network)接納的城市。
里昂位於法國的東南部,是座歷史悠久的古老城市,特別是1998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人文遺產城市之後,它的地位就更加顯著了。里昂舊城的最中心布滿了中世紀的建築和教堂,這就使它獲得得了“擁有一顆粉紅的心臟”之城的美稱。
里昂早已向全世界表現它是一個能創造奇蹟的城市,那規模不凡的當代藝術博物館僅用了18個月的時間就出現在了人們的眼前。近來年,里昂在工商、交通和科教等方面都有很大的發展,包括郊區在內,人口已達126萬,成為法國僅次於巴黎的第二大都市區和經濟文化中心,在國際上也享有越來越重要的地位。里昂是文化與藝術之都,擁有眾多博物館,到處都充滿了藝術氛圍。以每年12月初舉辦的燈節而成為有名的燈城。里昂的絲綢也是享譽歐洲的,早在1531年就成為歐洲主要的絲綢中心之一。
教科文組織表示,里昂市將文化部門20%的資金用於發展媒體藝術,它在將數位技術套用於文化領域方面積累了豐富經驗,擁有許多在電子遊戲方面頗具創新精神的公司。里昂與教科文組織“富有創造力的城市網路”中其他城市之間也有著積極的合作。

烹飪美食之都 波帕揚

哥倫比亞西南部城市,考卡省首府。咖啡產區的商業中心,因每年在此舉辦的美食節而聞名。2005年8月11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波帕揚“手工藝與民間藝術之都”稱號。波帕揚的烹飪協會與城市合作,促進烹飪行業發展,這個城市在烹飪方面的表現對於整個創意網路都有很大益處。
波帕揚建城於1537年,名稱來源於當地印第安人,意為“兩個茅草屋”。該城培養出了多位哥倫比亞總統,更產生出許多藝術家,是哥倫比亞政治和文化中心城市之一。波帕揚當地豐富精美的器皿和材料,使得這座城市在美食領域有與眾不同的天賦和能力。從2003年起,這座城市的美食節就激起了全世界的興趣和關注。波帕揚的烹飪協會與城市合作,促進了烹飪行業發展,努力提高城市美食領域知名度,同時,這個城市的每個人都投入其中,集合全社會的智力財力,把城市的烹飪水準保持在世界一流水平。

烹飪美食之都 成都

2010年2月28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批准成都加入“全球創意城市網路”,並授予成都“美食之都”稱號。這標誌著成都成為亞洲第一個世界“美食之都”,它也是繼深圳上海之後,第三個加入“全球創意城市網路”的中國城市。
中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國委員會秘書長方茂田說,美食已成為成都一張閃亮的名片,“食在中國,味在四川”的理念愈發深入人心。成都擁有中國最早的釀酒工廠、最早的茶文化中心和第一個菜系產業基地,成都麻鴨、火鍋黃辣丁魚、郫縣豆瓣等幾十種食品聞名世界,爆、煮、熘、熗、乾煸等上百種烹飪方法早已普遍推廣。作為川菜的發源地和發展中心,成都已成為全球最重要的美食中心之一。
據了解,在未來3年內,成都市將加快建設餐飲總部、行銷推廣、文化交流、餐飲連鎖、教育培訓、食品研發共6大基地,實現餐飲業年均營業額增長19%以上、年營業額總量突破550億元,使成都成為中外餐飲產業匯聚的國際美食高地。

創意城市在中國

2008年,深圳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設計之都”稱號,也是第一個加入“創意城市網路”的中國城市
2010年2月,上海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設計之都”稱號。
2010年2月,成都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美食之都”稱號,也是第一個獲“美食之都”美譽的亞洲城市。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