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沙塔

聚沙塔位於梅李鎮東梢。被江蘇省人民政府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也被評為新“虞山十八景”之一。

簡介

聚沙塔,原稱“聚沙百福寶塔”,位於梅李鎮東梢。始建於南宋紹興年間。八面七層,高20多米,系仿木塔樓閣式磚木結構。1995年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清代,塔檐、塔頂殘毀,塔身逐漸破敗傾斜。市、鎮兩級政府在1993年完成塔身糾偏扶正工程,1997年又完成全面修復工程,2000年基本完成建造塔苑工程。

千年古鎮梅李,自古為常熟東部重要的交通樞紐,素有“東鄉十八鎮梅李第一鎮”的美譽。聚沙塔是鎮上的一座標誌性著名古塔。一聚沙塔,全稱為“聚沙百福寶塔”,坐落於梅李集鎮東市梢,臨常滸河。梅李原地處長江江灘,聚沙塔作為鎮江之寶,鎮潮水衝激,故取名“聚沙塔”。據史料記載,此塔為南宋紹興年間(1131年—1162年),邑人錢道者所建。1991年10月,常熟市人民政府將聚沙塔列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995年4月,被江蘇省人民政府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聚沙塔八面七級,塔身為青磚扁砌實牆,塔室為正方形,底層正方位開門,其上各層相閃二門二窗。以上施腰檐平座,低層有副階周匝,翼角起翹。塔內有樓板及扶梯,可盤旋而上,直至塔頂,系仿木塔的樓閣式磚木混合結構。聚沙塔下原建有“法雲禪寺”,北有古銀杏兩棵,高過於塔。後寺院塌毀,銀杏尚存一棵。塔四周也是荒灘廢墟。1986年11月起,梅李鎮人民政府依塔修建農民公園,公園取古塔之名為“聚沙園”,園名由原文化部副部長王濟夫所書,經過數年的建設已頗具規模。

保護

2000年11月,“聚沙塔影”被評為新“虞山十八景”之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