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誕大氣泡

聖誕大氣泡

“聖誕大氣泡”是由400年前發生的超新星爆炸的殘骸形成的,它像一個精緻的“殼”一樣漂浮在太空中。

簡介

圖片顯示,這個“聖誕大氣泡”是我們的臨近星系——大麥哲倫星雲(LargeMagellanicCloud)中的一顆超新星在爆炸時發出的衝擊波及其噴射出來的物質,大麥哲倫星雲與地球的距離為16萬光年。科學家們將這個“聖誕大氣泡”氣圈命名為

聖誕大氣泡聖誕大氣泡
“SNRB0509-67.5”或者縮寫成“SNR0509”。據悉,這個如氣泡狀的氣圈的直徑為23光年,並且正在以超過1100萬千米每小時的速度擴散。另外,哈勃太空望遠鏡拍攝到了“聖誕大氣泡”處於各種不同情況下的圖片。

形成原因

天文學家們表示,這個“殼”表面的波紋可能是由星際周圍氣體的密度發生微小的變化造成的,但他們仍然無法完全確定其形成原因。據悉,這顆超新星的“年齡”約為400歲,在1600年時位於南半球的觀察者或許曾經看到過它。產生了這個“聖誕大氣泡”的超新星被稱作1A超新星(Type1a),當時由於一顆白矮星(whitedwarfstar)從其同伴那裡“搶奪”物質,而當它吸收了足夠多的物質時就發生爆炸,從而形成了這個“聖誕大氣泡”。

白矮星-內部結構模型圖白矮星-內部結構模型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