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地亞哥海戰

聖地亞哥海戰,是美西戰爭中美國與西班牙艦隊在古巴聖地亞哥進行的海戰。

基本信息

最後出征

1898年5月1日,西班牙艦隊最後出征薄霧散盡,七艘戰艦出現在浩瀚的大西洋上,吐出七道長長的黑煙,烏黑的船體在陽光下閃亮,有西班牙王室徽章的旗幟在桅桿上高高飄揚。這是一支艦隊,包括四艘巡洋艦和三艘驅逐艦。它們的目標是西印度群島的古巴波多黎各,在那裡,西班牙帝國的美麗島嶼正受到美國艦隊的嚴重威脅。

近三千名海軍將士滿懷樂觀,在他們眼中,正如在所有歐洲人的眼中一樣,美國只是一個半開化的後進國家,美國海軍也寂寂無名,和老牌的海上強國西班牙不可同日而語。但在旗艦“瑪麗·特雷莎公主號上,艦隊司令雪爾維拉(PascualCerverayTopete)卻憂心忡忡,和一般水兵不同,他深知自己面對的是怎樣的對手,也深知自己的實力究竟如何。這支艦隊如果狀態稍好,本可以成為一支極具威懾力的海上勁旅,但是現在,四艘巡洋艦都有不同程度的腐朽或損壞,彈藥也嚴重不足;火炮系統大都有嚴重問題,有的船連必備的主炮都沒有安裝;更不用說,航行剛剛開始,各艘船上的煤倉已經空了一半。這支艦隊的外強中乾似乎正是西班牙帝國的寫照。雪爾維拉甚至懷疑自己的艦隊是否能安然到達目的地,即使到達了西印度群島,等待他們的命運,看起來也只有被絕對優勢的敵人所摧毀。

雪爾維拉從一開始就知道,這是一場堂吉訶德式的戰爭。他不是為了勝利而戰,而是為了捍衛西班牙的榮譽而戰。他心痛地望著自己這支意氣風發的艦隊,它像是三個世紀之前覆滅的“無敵艦隊”的幽靈,為了守護西班牙的光榮與夢想,帶著最後的勇氣與毅力,奔赴那注定通向毀滅的命運。

兩國一島

某種意義上來說,這是兩個帝國關於一個島的戰爭—這個島正是被譽為“加勒比海明珠”的古巴,1492年,哥倫布剛剛發現美洲時,它就被宣布為西班牙的殖民地。雖然自從1588年“無敵艦隊”覆滅後,西班牙已經逐漸衰落,美洲各殖民地後來也紛紛獨立,但直到十九世紀末,西班牙仍然保有美洲的古巴、波多黎各,以及太平洋上的菲律賓、關島、馬里亞納群島,仍然是一個龐大的“日不落”帝國。特別是富庶的古巴,單憑全球無雙的蔗糖業和菸草業,帶給西班牙的收益就超過了所有前美洲殖民地的總和,古巴對於西班牙的重要性可謂無以復加。

另一方面,美國自從誕生之日起,就將目光投向了古巴。從軍事角度來看,古巴和佛羅里達一衣帶水,並控制著通往墨西哥灣和加勒比海的交通要道,戰略位置極為重要;從經濟角度來看,古巴作為豐富的蔗糖、菸草產地和潛在的商品市場,其鄰近的地理位置也備受美國資本家的青睞,美國人在那裡的投資越來越多,後來甚至超過了西班牙,吞併古巴也被正式提到議程上。十九世紀中葉,美國曾經兩次向西班牙提出買下古巴,價碼開到了1.3億美元(1867年,美國購買大得多的阿拉斯加只花了720萬美元),但遭到了西班牙的堅決拒絕。此後,一場曠日持久的內戰讓美國耗盡了元氣,古巴問題只有暫時擱到一邊,這一擱就是一代人的時間。

古巴人並不打算將命運交給西班牙或美國擺布,很快,他們自己也開始鬧獨立了。1868年,第一次古巴獨立起義爆發,西班牙花了整整十年時間才把這次起義鎮壓下去,但到了1895年,又爆發了第二次獨立起義,而且聲勢更為浩大。把本來搖搖欲墜的西班牙君主制政府弄得焦頭爛額。

為了徹底平息叛亂,西班牙首相派遣以精明幹練著稱的韋勒(ValarianoWeyleryNicolau)為古巴總督。為了撲滅此起彼伏的游擊戰,韋勒首創了下一個世紀人盡皆知的“集中營”制度:他把數十萬古巴人趕出家門,集中到指定的營地加以囚禁,然後分別隔離盤查。集中營里食宿惡劣,醫療闕如,傳染病蔓延,很快就有成千上萬的人死去。此事經過美國報紙添油加醋的報導後,頓時在美國國內掀起抗議狂潮,韋勒也被美國人斥為“古巴屠夫”。要求政府出兵干涉的呼聲很快高漲起來。

美國人對於古巴,一方面不無人道的同情,一方面又有開拓的雄心;一方面許多美國民眾希望幫助古巴獨立,一方面,一些擴張主義者又渴望控制古巴。這些彼此矛盾的動機在美國報刊的滔滔雄辯下卻達成了驚人的一致,凝結在“天賦命運(ManifestDestiny)”這個神聖莊重的詞里:美國的擴張=民主自由的擴張=上帝賦予的神聖使命。而古巴,正是美國的“天賦命運”。

但不管怎么說,西班牙對古巴革命的鎮壓名義上總是西班牙的內政,輪不到美國干涉。但是,或許真是“天賦命運”的神力,一個適當的開戰理由很快出現。1898年2月15日,正在古巴進行“友好訪問”(實則是向西班牙示威)的美國軍艦“緬因號”在哈瓦那港發生了大爆炸,釀成了一出266名船員喪生的慘劇。訊息傳出,舉世震驚。美國報紙眾口一辭,都說是西班牙人的恐怖攻擊。當時,美西關係正劍拔弩張,西班牙在美國媒體中又向來是一派邪惡嘴臉,一般民眾自然深信不疑,也不想想西班牙為什麼要無端觸怒美國。雖然也有專家指出,爆炸多半是由內部機械故障引起(這也是後來研究者基本同意的觀點),但是缺乏專業知識的美國傳媒和大眾既聽不懂,也不想聽。“RemembertheMaine(記住緬因號)!”成為當時一句廣泛流傳的口號。在公眾的瘋狂推動下,美國政府也順水推舟,一邊積極備戰,一邊進行走過場的外交交涉。美國提出了極為苛刻的最後通牒,沒想到西班牙政府居然答應了。美國人不無尷尬地聳聳肩膀,照打不誤。4月22日,美國總統威廉·麥金萊(WilliamMcKinley)命令海軍對古巴進行封鎖,意味著戰爭的實際開始,但美國人不願承擔“挑起戰爭”的惡名。一直到了25日,在西班牙業已宣戰的情況下,美國才正式宣戰。

戰爭意義

1898年,隨著雪爾維拉艦隊的沉沒,一個帝國覆滅了,一個帝國興起了;更重要的是,世界轉向一個未知的方向。

近代世界著名海戰

人類進入19世紀後,隨著第一次工業革命的到來,世界各國海軍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變化,蒸汽鐵甲艦隊的誕生宣告一個新時代的開始。在近代戰爭中,海戰在戰爭中作用越來越凸顯的重要,隨著科技的進步,各國海軍的發展是突飛猛進。海戰的勝敗甚至影響到整個戰場的全局。
中途島海戰| 珊瑚海海戰| 日德蘭海戰| 黑爾戈蘭灣海戰| 福克蘭群島海戰| 錫諾普海戰| 烏沙科夫對地中海的遠征| 維堡海戰| 特拉法加海戰| 洛斯托夫特海戰| 納瓦里諾海戰| 利薩海戰| 卡利亞克里亞角海戰| 漢科角海戰| 戈格蘭海戰| 對馬海戰| 阿索斯海戰| 阿布基爾海戰| 露粱海戰| 埃克諾穆斯角海戰| 黃海海戰| 聖地亞哥海戰| 漢普頓錨地海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