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大學e通科技社

聊城大學e通科技社

聊城大學E通科技社是由聊城大學學生組織並參與,由聊城大學團委領導、學校老師指導下的集科技性、實踐性、學習性、創造性為一體的獨立自主開展活動的社團。

社團成立

聊城大學E通科技社聊城大學E通科技社
聊城大學E通科技社是由聊城大學學生組織並參與,由聊城大學團委領導、學校老師指導下的集科技性、實踐性、學習性、創造性為一體的獨立自主開展活動的社團。24年,對於夏蟬來說只是24載的反覆鳴叫,但對於E通科技社來說卻是風雨兼程、成長壯大的光輝歲月。自1985年以來,E通科技社經歷了從名不見經傳到一鳴驚人的發展,展現了科研性社團的獨特風采,也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績。歷經20餘載的艱辛走到今天,E通人依然精神抖擻,信念堅定地走下去。

社團宗旨

為在校大學生提供一個科技創新平台,激發大家創新智慧,放飛科技夢想,做到揚帆科技,創新有我。

社團口號

揚科技風帆育創新人才

社團社訓

明理、實踐、創新、進取

社團任務

獲獎展示獲獎展示
(一)承接國家級、省級電子類等競賽活動。
(二)負責向校外拓展科技活動空間,如聯合全國各高校舉辦電子科技類活動等。
(三)負責在校內舉辦科技類活動,如e通科技杯智慧型車競賽、電子科技知識競賽、航模創造等,並負責組織活動形式、策劃方案。
(四)作為學校實踐教學基地,負責對校內學生及老師進行不定期的培訓與指導。努力使學校形成“學科技,用科技”之風,提高同學及老師的實踐操作能力。
(五)依託專業優勢,定期在校內外舉行“親情服務,走近科學”大型義務維修及電子科技知識宣講活動。

社團發展

2008年3月,聊城大學物理科學與信息工程學院大學生科技電子協會正式更名為“E通科技社”。從最初的設備簡陋、人員寥寥的聊城師範學院義務維修處到後來的電子科技協,再到碩果纍纍的E通科技社,經過一代代會員的不懈努力,E通科技社在二十多載的歲月中經歷了風雨的洗禮,逐步成為大學生展現創新思想的大舞台。

(一)社團隊伍發展壯大

20多年前,物理科學與信息工程學院的前身物理系,學生不足四百人,四個大二學生在老師的幫助下,成立了義務維修服務隊,後發展成E通科技社,因此這四個大二學生便成了E通科技社的“開山鼻祖”,至今科技社成員已達120人,且外聘多位專業老師和高年級骨幹擔任E通科技社的顧問。

(二)基礎設施不斷完善

成立初期各種設施簡陋,沒有示波器,沒有測壓器,只有示電筆、鉗子等簡單器材。而今,E通科技社各種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其工作範圍也由原來單純的義務維修發展到現在的電子作品的設計製作創新、機電產品的設計製作創新,同時也包括EDA、DXP、DSP、單片機、凌陽61板、ARM2103等的開發和使用。

(三)網站和刊物

隨著社團的逐步發展,E通人憑著自己的努力建立了E通科技社網站(http://etongkejishe.lingd.net/),為加強內部成員的交流和外部對科技社的認識提供了平台。E通人還創辦了自己的刊物《揚帆科技》,記錄他們在科技創新道路上前進的點點滴滴。

社團風采

聊城大學首屆“e通科技杯”智慧型車大賽聊城大學首屆“e通科技杯”智慧型車大賽

E通科技社作為聊城大學理工學院的特色社團,憑藉其專業優勢在各中電子類競賽及選拔、校園文化活動、社會實踐活動中大放光彩,同時也為更多的同學搭建了科技創新、展現自我的平台。 (一)選拔、培養優秀同學參加國家級、省級電子類競賽
E通科技社每年都會舉辦各類競賽,一方面激發大家的科技創新能力,強化大家的動手能力,另一方面為學校參加國家級及省級電子類競賽選拔參賽隊員,讓優秀的同學通過參加實戰比賽,進一步開闊視野思路,了解同類專業方面其他學校同學的能力水平。每年在全校範圍內舉辦的“聊城大學‘E通科技’杯智慧型車競賽”就是其中之一,每年選出的優勝者都會接受科技社提供的專業培訓,並有機會參加國家級及省級的電子類競賽。
(二)愛心傳承,義務維修踐行真知
E通科技社每隔一到兩個月都會舉辦“親情服務、義務維修”活動,其範圍為在校師生及周邊居民區,修理的物品包括電視機、收錄機、VCD、電風扇、擴音器等。每年的寒暑假E通科技社會組織社內成員赴聊城周邊城市及鄉村開展大規模、長時間的義務維修活動。
斗轉星移,經過二十餘載的發展義務維修已成為學院每年寒暑假社會實踐服務三農的品牌項目,更是學生鍛鍊動手操作能力的重要平台。活動在校內外的科技維修小組和科技攻關小組有幾十支。他們利用節假日時間送科技進社區、進農村、重實踐、搞服務。服務隊器材一應俱全,有了自己的實驗室,有了專項基金,有了寶貴的經驗,更有了積澱了二十餘年的信念。他們摒棄了先前的傳統思維,他們存放起了以前的簡單器材,但他們一直沒有放鬆認真執著奉獻的心。
(三)舉辦科技作品展、科技電子知識講座
每年的科技學術節和文化藝術節期間,E通科技社都會舉辦科技作品展,並對科技社設立了“開放周”吸引學生前來參觀,“開放周”面向的對象除本校學生外還包括就讀於附近學校的小學生和中學生。此外,科技社每學期會舉辦至少兩次的科技電子知識講座,展示作為當代大學生的我們對於科技的探索創新,提高大家對於科技的認識。
(四)建立校外超連結,最佳化社會資源配置
E通科技社在立足自身實踐創新的前提下,積極實施“走出去,引進來”戰略,知識的貯備上積極與其它高校的學生科研組織進行交流學習,同時邀請校外諸多的專家教授來此指導學習。在資源配置上科技社積極主動的走出去去社會企業取得合作關係,利用企業的發展平台與資金優勢進行科技社內部的改革創新與軟硬體設備省級。在近幾年的努力中曾後與北京晨飛燕公司、茌平四化電子科技公司、濟南宏景維修公司等取得了良好的合作關係。

社團成果

E通科技社:“航模”技能考核賽E通科技社:“航模”技能考核賽

E通科技社最初是專搞義務維修的學生組織,而近年來科技社組織內部成員積極參加各項各類國家級及省級比賽,並獲得不錯的戰績,驕人的成績見證了E通科技社的一次次蛻變。並先後研製出“水娃機”器人、自動巡邏車、自動除魚鱗機等知名作品,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等多加媒體都曾對科技社的創新成果做過報導。
E通科技社近三年來在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飛思卡爾全國大學生智慧型車競賽、山東大學生機器人大賽、山東大學生機電競賽等國家級及省級科技電子類競賽中獲一等獎4項,二等獎6項,三等獎8項,優秀獎6項,並連續幾年獲校級及院級優秀學生社團稱號。

社團展望

作為一個學生性質的組織,E通科技社能夠將各年級學生團結起來並通過自己獨具特色的活動來豐富大學生的課餘生活,義務維修、科技產品展、科技電子知識講座等活動不僅讓科技社成員,也讓其他大學生領略了科技的內涵;而作為一個學術科研性的學生組織,E通科技社以學術科研為主,在幫助廣大學生積極學習自己的專業技能,提高自己的專業能力的同時,組織其參加國家級及省級電子設計類競賽,幫助其開闊視野,激發其創新精神。目前,科技社已經取得了可喜成績,並在朝著更高的要求前進。

突出貢獻理事長

2010界理事長史新立舉辦第一屆“E通科技杯”智慧型車比賽,讓同學們真正感受到了科技的魅力。
2010界理事長邵安民愛心義務維修走進聊大花園,讓同學們明白愛心回報社會。
2010界理事長趙進愛心義務維修走進農村,讓同學們明白愛心回報社會
2010界理事長商洪亮舉辦第一屆“E通科技杯”航模比賽,讓同學們真正感受到了科技的魅力。
2010界理事長王保潔開創科技進國小的優秀活動,讓孩子們真正感受到了科技的魅力。
2010界理事長王文元將所參加的比賽推向國家級,使E通人能力得到極大提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