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大學新農科技社

聊城大學新農科技社

聊城大學新農科技社創建於2003年5月,是一個以聊城大學為依託,以農學院為主要科技陣地,以實行社會實踐、青春創業、服務三農、學生社團建設為主要工作方向的學生社團組織。

機構名稱

聊城大學新農科技社

社團簡介

聊城大學新農科技社聊城大學新農科技社

本社團堅決擁護黨的領導,遵守聊城大學黨團組織關於社團工作的條例,在校團委的全面領導、農學院分團委的大力支持下開展工作。其獨特的“新農文化”和豐富而實效的社會實踐活動吸引著在校大學生的廣泛參與,贏得了領導老師和農民朋友的讚賞。在一批批新農人的努力下不斷完善自我、銳意進取,連續被評為“校十佳社團”、山東省高校“優秀學生社團”;2005年3月被團中央、教育部、全國學聯授予首屆全國高校“優秀學生社團”榮譽稱號;其獨特而實效的“新農科技服務隊”深受農民朋友歡迎;多次被團省委、教育部、省學聯等六大組織聯合授予“省級優秀服務隊”稱號。新農科技社通過服務三農的實踐活動廣泛的同南開大學、河南大學等高校的學生社團交流合作,在校內外較大的影響力,使新農科技社成為聊城大學同外部支農組織與學生社團交流的使者和優秀學生組織的代表。

2006年3月,經校團委、農學院分團委批准將農學院五大專業社團(動科協會、植保協會、園藝協會、園林協會、食品協會)和學生會、學生社團聯合會下設的實踐與創業中心併入新農科技社,完成社團的重組。新農科技社成為一個專業突出、優勢鮮明、特色明顯的專業開展社會實踐和青春創業活動等的綜合性學生組織。

2007年新農科技社在國家教育部對聊城大學本科教學水平評估期間受到評估專家的高度讚揚。2008年新農科技社聘請的“科技特派員”受到了社會各界人士的認可。2008年元旦聊城大學黨委書記程玉海和黨委副書記王昌松親自為新農科技社題詞;並於2008年3月聊城大學校團委向全校各個學院轉發了新農科技社的工作經驗。

新農科技社作為社會實踐類社團,在校內外擁有眾多實踐基地。校內有面積為35畝的新農試驗田、食品廠創新實驗室;校外擁有冠縣冠豐種業、聊城匯德豐種業、天祥食品股份有限公司、金橋養狐場、華牧基地、大地畜牧有限公司、東泰農藥廠、中盛化肥公司等眾多實踐基地

新農科技社協作參與研究的實驗項目有綜合性大學農學類專業“專業社團實踐”教學模式實驗一項,國家科技支撐計畫子課題《花生優質安全栽培管理智慧型決策支持系統的研究》。

社團文化

社團路線:領導和團結社團全體成員,以科技興農為信念,以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為目標,堅持以農學院為科技陣地,堅持科技實踐為活動方向,為把社團建設成為有實用、有特色、有影響的高校一流社團而奮鬥。

社團宗旨:提高綜合素質增強實踐能力科技支援農村信息服務農民

社團目標:弘揚聊大精神創高校一流社團樹科技支農典範使知識實踐融貫

社團精神:求真務實熱情奉獻科技創新團結奮進

社團口號:學以致用科技興農

社訓:今日我以新農為榮明日新農以我為豪

社團方向:時代新農人建設新農村

新農科技,走科技興農之路;科技興農,創新農科技品牌

註:此社團文化,是在原社團文化的基礎上,2004年4月由李孝文、馮士彬、張文華等社團成員集體討論總結而成,在農學院社團建設成果展上正式對外公布。

新農人之歌

新農人之歌

閃光的青春,我們建設一流社團。

飛揚的理想,農村大地寫滿我們足跡。

我們是新農科技人,用熱情投身社會實踐。

我們是新農科技人,由愛心和知識鑄就。

求真務實、熱情奉獻、科技創新、團結奮進。

新農科技社

無悔的青春,風雨同舟並肩向前走。

放歌新時代,邀你加入支農服務隊。

我們是新農科技人,用努力迎接美好明天。

我們是新農科技人,要將素質全面發展。

求真務實、熱情奉獻、科技創新、團結奮進。

新農科技社 

註:由新農科技社社團文化改編而成

新農科技品牌

目前,新農科技社已形成了以《新農科技》期刊、新農科技服務隊、新農科技網、新農科技文化、新農科技文學為五大特色“新農科技”品牌化社團。
“新農科技服務隊”
用所學專業知識最大限度地幫助農戶解決在種植和養殖中所遇到的困難,在常下鄉的同時提高了廣大同學的實踐能力,保證了較高的大學生就業率。其深入農村,服務農民,貢獻農業的舉措使大學生更加深入的了解社會、體察民情,為今後更好的投身社會、奉獻社會打下了良好的社會基礎。
《新農科技》刊物
通過社團同學自行尋求社會贊助、自行編印的形式現以出版第一期、第二期各2000冊,第三期3000冊,第四期1000冊,第五期800冊,包括動物類植物類、食品加工類以及百科常識的農民致富手冊,免費贈送農民。
新農科技網
傳播知識、相互交流的平台。經過了幾次不同程度的改版,已經逐步完善,成為一個能體現學生組織經營和支農信息交流的平台。通過此網站,社團同仁可以更好的交流社團的發展,同時也是聯絡專業老師與新農人、新農人與前沿科技、新農人與社會、新農人與農村等多方面的橋樑。
新農科技文化
號召廣大志願者參與,打造當代大學生社會實踐、服務“三農”、自我獨立、展示抱負等多方面的新型文化活動。
新農科技文學
包括農村文學和農業科技兩類,現以成為聊城大學大學生藝術節和科技學術節的常規項目。

新農科技社成果報導

新農科技社所獲獎項國家級
2005年3月25日被評為2004年度首屆全國高校“優秀學生社團”。

2008年7月14日,參與國家科技支撐計畫子課題《花生優質安全栽培管理智慧型決策支持系統的研究》。

省級2004年12月被評為2004年度山東省高校“優秀學生社團”。

2004年10月新農科技社“科技興農”服務隊榮獲2004年山東省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優秀服務隊”稱號。

2005年《山東“聊大新農”事業集團創業計畫書》獲“挑戰杯”創業計畫大賽省級三等獎。

2006年9月,科技技術推廣服務隊榮獲2006年山東省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優秀服務隊”稱號。
和其他高校橫向聯合活動情況
(1)2005年暑期,“踏尋楷模足跡,服務豫魯大地”——新農科技赴蘭考服務隊奔赴蘭考

(2)2006年12月,新農科技社應邀參加濟南大學舉辦的“山東涉農組織論壇”,並籌建山東省高校支農社團聯盟事宜。

(3)2007年暑期,新農科技社服務隊參加北京林業大學“綠色長征”系列活動

(4)2007年暑期,新農科技社服務隊參加浙江工業大學“運河使者”系列活動

(5)2008年清明,新農科技社聯合濟南大學新野農村發展促進會、聊城市刑警大隊、聊城市公安局在聊城市殯儀館舉行了紀念聊城特警陳春龍烈士、學習陳春龍精神的活動。

(6)2010年4月,參加由濟南大學新野發展促進會發起的第一屆山東高校三農社團交流論壇“走遍中國農村,山東高校要行動”,並參加討論了成立“山東高校聯盟”事宜。
出版刊物數,印刷發行數量
《新農科技》(第一期、第二期、第三期、第四期、第五期) 共8800份

《新農e網報》(第一期、第二期)共3000份

《激揚青春》(第一期、第二期) 共5000份

《新農文苑》(第一期) 共2000份
實踐基地建立情況
新農科技社在2003——2008五年期間共開展了2356項社會實踐活動,共建立125處教育基地,365處實踐基地,62處愛心基地,受到了廣大農民的大力支持和高度讚揚。

機構地址/郵編

中國山東聊城市湖南路1號 郵編:250000 

機構網址

http://xqn.lcu.edu.cn/xnkjs/ http://bbs.lcu.cn/forum-94-1.html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