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大學新野農村發展促進會

濟南大學新野農村發展促進會

濟南大學新野農村發展促進會是以關注三農為主題的公益性、實踐性和學術性相結合的學生社團。協會立足大學生“支農”社團,以服務“三農”,致力於農村發展為中心;以服務“大學生”,培養富有理想和社會責任感的新時代青年為基本指向;以全力打造學習型、發展型社團為基本目標,在濟南大學團委和政法學院團委的關注和支持下開展各項活動。 協會現有成員400餘人,涉及政法學院、文學院、材料學院等二十餘個學院。

建設宗旨

協會宗旨:關注三農,塑造自我,影響他人,增強當代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

協會精神:務實、關愛、感恩。

協會口號: 走遍中國農村!

協會會歌: 《支農隊隊歌》

團體會員

協會現有成員400餘人,涉及政法學院、文學院、材料學院等二十餘個學院。

組織機構

組織機構如下圖所示

濟南大學新野農村發展促進會 濟南大學新野農村發展促進會

主要活動

在校內,我們邀請專家學者、政府官員、優秀村官等社會各界人士舉辦 “三農論壇”、“三農知識競賽”、“支農人學習俱樂部活動”為代表的一系列學術性活動;舉行三農晚會、文藝進工棚晚會、文藝下鄉巡演等大型文藝活動;創辦了濟南大學“三農網站”與“三農論壇;同時,我們還利用實踐資料製作了多塊展板,在駐濟高校多次舉辦了大型三農圖片展覽等宣傳活動。在平時舉辦愛心義賣、愛心募捐、愛心助學等公益活動,構架愛心和夢想的橋樑!此外,我們農民工子女國小項目組、文藝支農項目組、助殘項目組和老家農場小組,也開展了一系列的常規活動,在豐富協會活動的同時也充分帶動了校園文化的發展!

在校外,自社團成立起,利用寒暑假等假期進行下鄉活動,根據當地實際情況開展支農、支教、調研等活動,並在條件成熟地區建立社會實踐基地。我們先後組織百餘次大型下鄉活動,足跡遍及甘肅、陝西、寧夏、河南、湖北、浙江、青海、貴州、山西、江西、河北、江蘇及山東長清、歷城、高密、魚台、東平、濱州、德州、招遠、梁山、聊城、菏澤、日照、肥城、棗莊、臨沂、泰安等,開展支教、扶貧、送溫暖、惠農政策宣講等實踐活動,有力地促進了當地文明開化和文化、教育、扶貧等事業的發展,獲得了社會各界的廣泛認可。在宣傳黨和政府的政策,推動經濟發展,繁榮鄉村文化,幫助鄉村弱勢群體和傳播先進思想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平時周末及小假期,會在學校及周邊進行調研、幫扶等工作,社會各界好評如潮。

活動介紹

一、項目組活動

(一)“我們自己的學校”——農民工子女國小項目組

全國第五次人口普查結果顯示,我國流動人口超過1.2億,隨父母進城的農民工子女則有近2000萬。他們當中,失學率高達9.3%,近100萬名適齡流動兒童不能及時入學。跌跌撞撞的農民工子女似隨風而動的浮萍,很容易在過低的教育起點上迷失方向,犯罪問題嚴重,甚至心理扭曲……農民工子女的教育問題,亟待引起各方重視和儘快解決。

面對如此嚴峻的社會現實,濟南大學新野農村發展促進會的志願者以“關注三農”為出發點,關注城市裡的農民工,關愛農民工子女,創辦了新野農民工子女國小項目組。新野農民工女國小項目組成立於2006年4月23日,至今已有十年的歷史。項目組成立以來一直堅持“快樂學習,快樂成長”的宗旨和“補償性教育”的理念,召集一批有愛心與社會責任感的大學生志願者利用周六和節假日的時間輔導濟南大學周邊社區的流動兒童,為他們輔導課業,擴充課外知識,組織文娛活動。為孩子開闢活動豐富多彩的第二課堂。另外,志願者還通過家訪,全面了解他們的生活現狀,幫助他們健康成長。國小成立十多年多來,共接納過600餘名學生,支教人員累計有近百名。新野國小致力於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創新內容和形式,實現孩子們更好的發展!

(二)“助殘自助,與愛同行”——助殘項目組

助殘項目組是新野的一個特色部門,正式成立於2008年,秉承著“助殘自助,與愛同行”的宗旨,與濟南市綠星之家、濟南市極愛殘障人士服務中心開展了廣泛的合作.

服務形式:1.助殘支教2.為殘友慶生3.助殘下鄉調研4.文藝助殘5.“走出封閉,感受自然。”帶領自閉兒童感受自然,打開心扉。6.農村殘友電商培訓。

項目效果:(1)通過開展“助殘項目”、“愛心助學工程”等項目,對農村殘疾人、留守兒童進行救助幫扶。

(2)緩解農村兒童經濟困難,解決他們的心理及教育不足問題。

(3)對當地政府和社會救助工作起到了一定的補充作用。

(三)文藝支農項目組

文藝支農項目組為新野農村發展促進會下屬分支,對內旨在活躍社團文化氛圍,為才藝能人提供展示舞台,增強社團會員之間情感交流,促進新野”家文化”的發展;對外旨在將現當代文藝娛樂活動走進農村,在農村發展中促進文娛活動開展以豐富村民日常生活。

文藝支農項目組常規性活動主要有內部文藝大比拼、三農晚會、團隊建設及文藝下鄉。2015年文藝支農項目組將新增開設藝術團,廣泛召集新野有才藝或想發展才藝的會員,建設有特色的屬於新野的文化藝術團,為文藝匯演提供強有力的後援支持。文藝支農項目組將繼續關注“三農”問題,不斷地交流與學習,將文藝支農發展帶入“三農”發展之中。

(四)老家農場小組

老家農場是新野農村發展促進會於2014年9月份成立的小組,地點在濟南党家莊。老農場結合新野宗旨,開展與支農有關的各項活動。首先從支教入手,以社會公益大講堂為平台,並與邵而國小緊密聯繫,在滿足當地大多數村民在外務工與期望孩子充分利用雙休日做作業及進行課外輔導的基礎上,更多的進行德智教育活動以及課外實踐,為當地村莊的孩子安全、學習興趣的提高、健康成長付出努力。進而爭取開展一系列調研、生態農業等方面的活動。

二、大學校園中的三農文化

(一)三農網站

協會網站分為協會公告、圖片新聞、協會動態、協會成果、理論時事等板塊,在04年由中國教育網社團聯盟舉辦的“十佳社團網站”評比活動中,由於網站原創內容豐富真實,設計新穎,更新頻率快等在眾多網站中脫穎而出,喜獲高校社團聯盟“十佳社團網站”稱號。

(二)“三農之夜,與民同樂”——三農晚會

從2004年開始,每年的十一、二月份, “三農之夜”總會如期舉行。迄今為止,協會已成功舉辦了多屆三農晚會,雖主題各不相同,但每次晚會都準備充分,表演節目豐富多彩,各有特色,吸引了眾多社會各界人士、學校領導、三農友好社團、校內各組織以及學生前來觀看,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四、“將圖書帶進農村”—— “齊魯百村圖書館”

“齊魯百村圖書館”系列活動是在校團委和法學院團委的大力支持下,為回響黨中央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號召,豐富農村的精神生活而開展的一項活動。

協會於2006年暑假在濟南市長清區西夏峪村建成了協會第一個鄉村圖書館,該項目自成立至今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也受到了廣大農民的一致好評。

2007年7月15日,在下鄉地點井家村,新野隊員用在感恩超市所捐得的圖書及衣物冒雨進行了愛心大捐贈活動,將衣物送到了困難家庭農戶手中,並建起了第二個鄉村圖書館,受到了當地村民的廣泛歡迎。

發展歷史

一、2003年11月社團成立。

二、2004年1月份參加全國首屆支農大學生交流研討會,3月赴南開大學參加“三農文化節”活動,農民工項目也展開工作。

三、2004年4月,舉辦“新鄉村建設文化周”和“三農論壇”。

四、2004年“五一”期間,協會成員與中央財經大學、北京理工大學、中華女子學院等大學聯合組隊赴濟寧市魚台縣的農村進行下鄉實踐活動。

五、2004年7月,組織了“大學生腳踏車走齊魯百村”活動,並承擔濟南大學法學院暑期“三下鄉”工作。

六、2004年“十一”期間,與北京師範大學、南京大學等六所高校在濟南市党家莊鎮殷家林村、山東聊城莘縣進行聯合支農活動;並於十月份組建了新鄉村文藝演出隊。

七、2004年11月,承擔了法學院團委“四進社區”活動,組織了“駐濟高校三農圖片巡迴展”活動。

八、2004年12月,舉辦濟南大學“三農之夜”農民與大學生聯歡晚會。協會換屆,社團理事會成立,發起人、首任會長黃慶委擔任協會理事長,楊建生、喬計陽擔任第二任會長。另外,社團網站參加全國社團網站評選活動,獲得“全國十佳社團網站”稱號;在濟南大學社團文化節中獲得“濟南大學十佳社團”、“濟南大學特殊表現社團”稱號,並作為濟南大學唯一社團被省高校工委,團省委等聯合評選為“山東省優秀學生社團”。協會首任會長黃慶委榮獲“全省優秀學生社團幹部”稱號。

九、2005年寒假組織了山東東平、山東魚台,浙江溫州三支下鄉隊伍,進行下鄉活動;並承擔濟南大學及濟南大學法學院寒假“三下鄉”工作。協會派代表赴湖北三岔參加第二屆全國支農大學生交流會。

十、2005年3月,協會組織了“三農知識競賽”活動,“新野沙龍”開幕。

十一、2005年五一期間,協會派兩支隊伍前往濟南市長清區萬德鎮、市中區紅星、東風兩村進行支農調研和支教活動。

十二、2005年暑假,協會承擔濟南大學法學院“三下鄉”工作,派出30餘人組成山東高密隊,在高密市開展了一系列活動;同時協會承擔了山東省調研課題“平安山東行”的調研工作。

十三、 2005年6月,協會骨幹作為國內資深志願者代表,參加美國“夢想行動國際”活動,並擔任兩支隊伍隊長。

十四、2005年暑假,協會骨幹分別前往北京和河北,參加第三屆大學生支農交流研討會和新鄉村建設夏令營活動,並作為骨幹在山東魚台和河南夏邑縣開展下鄉調研活動。

十五、2005年11月,與山東經濟學院“齊魯情”聯合舉辦以“關注自我、關注三農”為主題的駐濟高校三農知識競賽。協會舉辦多期會員培訓班,系統培訓協會及支農相關知識。

十六、2005年12月,協會舉辦慶祝協會成立兩周年第二屆濟南大學“三農之夜”大學生—村民聯歡晚會。協會換屆,屈魯寧、王玉軍等擔任執委。

十七、協會愛心助學工程啟動,同時在學校繼續開展募捐活動。

十八、2006年寒假,協會組織組織了六十餘人的五支下鄉隊伍分赴山東省泰安市東平縣銀山鎮後樓村,山東省濟南市長清區萬德鎮西夏峪村,山東省濟南市歷城區唐王鎮井家村,山東省濟寧市梁山縣黑虎廟鄉黑北村進行以“增強當代大學生社會責任感,共建社會主義新農村”為主題的下鄉實踐活動。

十九、2006年2月,協會被共青團中央、教育部、全國學聯評為“全國高校優秀學生社團”。

二十、2006年4月,協會舉行“新野這幾年”大型三農圖片展,“村官論壇”開壇,邀請濟南殷家林村主任等村官參加論壇;協會農村文藝項目啟動,並開始舉行演出;農民工子女學校項目啟動,農民工子女學校開學。

二十一、2006年5月,協會利用五一假期,繼續在在山東省長清區萬德鎮小萬德村、西夏峪村開展下鄉活動。

二十二、2006年6月,協會骨幹作為國內志願者代表,再次參加美國“夢想行動國際” 活動;“齊魯百村圖書館”項目正式啟動。

二十三、2006年暑假,協會派出七支隊伍分別奔赴:寧夏中衛、陝西商洛、聊城、菏澤、濟南長清以及農民工子女國小,進行支農支教調研活動,並取得了一系列成果;“齊魯百村圖書館”計畫之“新野——西夏峪”鄉村圖書館正式開館。

二十四、2006年9月,協會組隊前往河南省蘭考縣南馬莊村合作社進行參觀調研捐助,併到河南大學進行交流。

二十五、2006年十一,協會派出長清隊和殷家林隊分別展開支農支教調研活動,長清西夏峪村成為我協會又一處實踐基地。2006年10月,協會榮獲濟南市“感恩之星”稱號;進行第五屆納新工作,共吸納新會員近600人,並於10月15日晚召開第五屆納新大會。。

二十六、2006年11月,法學院為協會實踐基地——西夏峪村捐助30餘套桌椅;榮獲“熱心泉城公益事業優秀集體”稱號;另外,協會成功換屆,新一屆新鮮力量補充到協會管理層,協會理事會吸收新理事;三農圖片展順利展出。

二十七、2006年,協會以關注農村弱勢群體,支持大學生下鄉支農調研目的的愛心基金正式成立,開始接受社會各界捐助。

二十八、2006年12月7日,成功舉辦濟南大學“三農之夜”暨慶祝新野農村發展促進會成立三周年文藝晚會,並邀請北京打工青年藝術團及山東涉農組織參加文藝演出;12月8日,舉辦山東涉農組織論壇。

二十九、2006年12月,全體會員及志願者在東西校區為患重症的校友劉雪募集愛心捐款6000餘元。20日,協會老會員楊建生應邀參加由中國國際民間組織合作促進會主辦的“民間組織能力建設研討會暨基層民間組織能力建設培訓項目終期審評會”。24日,新野農民工子女國小健康大課堂正式啟動。山東大學齊魯兒童醫院的醫生為學生開展健康知識講座,並為他們免費查體,建立健康檔案。

三十、2007年1月,寒假社會實踐活動正式開展,先後組織數支隊伍100多名會員及志願者前往陝西、浙江、貴州及山東泰安、日照、井家村等地開展支農調研活動。

三十一、2007年3月17日,新學期農民工子弟國小開課,濟南市市中區民革總支向農民工子弟國小捐贈國小課外書籍300餘本。

三十二、2007年4月,召開新學期第一次“新野沙龍”;舉辦了新野農民工子女國小成立一周年文藝演出;並召開了文藝經驗交流會,總結寒假下鄉的文藝活動,並對相關問題展開深入討論;新野團支部被評為 “2006年度濟南大學十佳團支部”。

三十三、2007年五一,協會派出三支下鄉隊伍分別奔赴聊城莘縣史河口村、泰安肥城澇窪村、殷家林社區學校開展支教調研活動,並重點進行了農村信息化需求的調查。5月21--27日,協會舉辦了濟南大學第一屆“三農文化活動周”,先後開展了“鄉土情”徵文比賽、優秀三農影片展、三農圖片展和三農知識競賽,在濟大校園和駐濟高校中起到了良好的宣傳效果。並於5月27日下午聯合山東經濟學院“齊魯情”大學生支農促進會、山東財政學院陶行知協會、山東輕工業學院三農協會召開了以“如何整合資源,打造社團品牌”為主題的交流會。

三十四、2007年6月,新野“感恩超市”正式運營;19日,協會舉辦了新老會員聯誼會,歡送即將離校的30多名老會員。

三十五、2007年7月10日,暑假社會實踐活動正式啟動,共派出七支隊伍,分別奔赴陝西省商洛市鎮安縣米糧鎮水峽村、山西省呂梁市中陽縣暖泉鎮岳家山村、山東省聊城市莘縣徐莊鄉史河口村、濟南市歷城區唐王鎮井家村、濟南市長清區萬德鎮西夏峪村、濟南市市中區党家莊鎮殷家林村社區學校、農民工子女國小,開展了豐富多彩的社會實踐活動。

三十六、 2007年9月6日--8日,協會會長李賀賀赴京參加“農民工子女學校的設立標準問題”研討會暨首屆農民工子女教育論壇及“新公民杯”大學生公益項目徵集大賽頒獎儀式,協會組隊策劃的“流動兒童文藝項目”獲普通社團實施類一等獎,並被列為本次大賽的推廣資助項目;“綠色環保小使者”項目獲得由共青團中央、中國青年志願者協會主辦,箭牌糖果(中國)有限公司協辦的與志願者同行,向世界說你好——“箭牌”文明禮儀推廣行動資助。

三十七、2007年10月中旬,協會舉行第六屆會員納新大會,共吸納新會員650餘人。

三十八、2007年11月初,東西校會員舉行交流會,共同探討協會發展方向;18日,協會再次舉辦新野沙龍,共同探討如何處理各部與協會整體的關係。

三十九、2007年12月2日,協會助殘項目組聯合濟南市的殘障機構及部分院校的公益社團,開展“國際殘疾人日”的宣傳和實踐活動;5日--7日,協會舉辦三農圖片展,在校內廣泛宣傳近期協會各部門和項目組的系列活動;8日,協會舉辦第四屆濟南大學“三農之夜”文藝演出,並迎接“綠色環保小使者”項目及“流動兒童文藝項目”的活動評估;20日,我協會再次被評為濟南大學“十佳社團”。

四十、2008年1月,協會寒假社會實踐活動繼續開展,精心選拔出近百人組成了六支隊伍分別赴甘肅定西、濰坊昌邑、聊城臨清、聊城莘縣、泰安東平、濟南歷城等地開展支農調研活動。

四十一、2008年3月2日,協會舉辦2008年寒假下鄉經驗交流會;協會成功換屆;16日,協會召開新學期全體會員大會;24日—26日,舉辦大型支農圖片展。

四十二、2008年4月2日,在第一個“國際自閉症日”里,協會以助殘項目組為依託,組織近50名會員參加了由濟南市明天兒童康復中心舉辦的“走進自閉症兒童”活動,協會被該中心聘為 “愛心大使”單位。4日--5日,協會代表應聊城大學新農科技社的邀請赴聊大參加社團交流活動。13日,新野“支農人學習俱樂部”正式成立並開展了首次活動。26日,舉辦新野農民工子女國小兩周年慶文藝匯演暨“流動兒童文藝項目”後期匯報演出。

四十三、2008年10月上旬,新野協會助殘項目組與“綠星之家”合作,走訪長清區萬德鎮二十多個村莊,開展了問卷調查活動,了解了農村殘障人士的生活狀況與真實需求,以及他們與政府或民間殘疾人組織的關係等各方面存在的問題。11月29日,協會感恩超市項目組聯合助殘項目組舉辦到農村殘疾人家庭送溫暖活動,分別為濟南長清區萬德鎮的四戶貧困殘疾人家庭送去生活必需品。6、7日兩天,軍訓服捐贈活動。、愛心義賣活動、圖書募捐活動。18日,新野農村發展促進會召開第七屆會員納新大會,有共500多名新老會員參加。另外,10月2日新野協會東校分會也順利召開了納新大會。26日早晨,濟南大學新野農村發展促進會支教部開展新野模擬下鄉活動。26日新野支農人學習俱樂部08年下學期第一期活動成功舉行。27日濟南大學新野農村發展促進會舉辦了“在希望的田野上”——第一屆新野迎新之聲內部歌唱比賽。28日晚,新野社團名譽會長邱學農教授在梅花館合一教室舉辦了一場名為“中國行政區劃改革方向”的新野沙龍。

四十四、2008年11月23日,新野農村發展促進會會長邵真真等應邀赴山東建築大學參加由保護黃河源協會主辦的第二屆山東高校愛心聯盟論壇。23日,新野農村發展促進會到濟南市長清區開山村舉行“文藝下鄉”活動。

四十五、2008年12月13日,第五屆‘三農之夜’文藝晚會”隆重舉行。

四十六、2009年1月,協會喜獲“首屆大學生參與新農村建設十大傑出團隊”獎。

四十七、2009年3月25日下午,在濟南市明天兒童康復中心,法學院新野農村發展促進會的志願者們參加了“擁抱明天”自閉症周活動暨“愛雨”聯盟志願者團隊成立儀式.29日,新野農民工子女國小面向全體會員組織開展了一場別開生面的講課比賽並達到預期效果。

四十八、2009年4月22日上午,新野協會聯合山東建築大學保護黃河源協會在濟南大學二食堂前舉行了“漂流瓶——大學生思源讀書計畫”活動。25日,新野農村發展促進會助殘項目組代表應邀赴濟南火車站東站如家賓館,參加在此舉行的殘疾人的社會需求與服務研討會。27日,新野協會舉行了主題為“放飛青春夢想 創造無限未來”的新野農民工子女國小三周年文藝慶典。

四十九、2009年5月11-14日晚 ,舉辦“第四屆三農知識競賽”。17日,參加“我的兄弟姐妹”第三屆殘疾人運動會,。

五十、2009年9月21日-22日,開展了“三農圖片展”活動。

五十一、2009年10月1日,新野農村發展促進會攜濟南市長清區“綠星之家”殘疾人服務機構舉行了“月餅傳情,共慶金秋”活動。

五十二、2009年11月14日晚,新野農村發展促進會在四教的模擬法庭舉行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我愛鄉村”才藝比賽。除比賽成員外,新野協會會長及各部負責人也參加了此次活動。

五十三、2009年12月2日下午,新野農村發展促進會志願者赴桿石橋雨露“放心吧”培訓學校開展志願服務活動,志願輔導那些放學後來這裡等待家長來接的小學生做功課。

五十四、2010年3月4日上午,新野農村發展促進會兩名成員赴濟南市長清區小萬德村,與綠星之家工作者一起前往劉延鵬家中,將1070元募捐現金及一部輪椅送到其家人手中。20日下午,新野農村發展促進會在學5籃球場參加了第八屆社團風采展活動。新野成員為本次活動精心準備了精彩紛呈的節目。3月30日——3月31日,新野協會在八食廣場舉辦了下鄉風采展活動。

五十五、2010年4月2—3日,新野農村發展促進會愛心超市項目組在我校第三、八、九食堂附近開展“物品募捐 愛心奉獻”活動,眾多在校學生及附近居民積極參與到此次活動中來。11日上午,新野農村發展促進會在第二教學樓302、304教室舉行新野協會第一屆辯論賽。

五十六、2010年4月19日,新野農村發展促進會在泉城廣場展開了對城市、農村及高校關於“三農”問題的調查問卷活動,並取得了良好成果。18日,中國人民大學梁漱溟鄉村建設中心執行總幹事劉老石老師受邀來新野協會舉辦支農人講座。17日下午,第一屆山東高校“三農”社團交流論壇在濟南大學第三學術報告廳舉行。

五十七、5月2日,新野農村發展促進會偕同新野農民工子女國小的孩子們開展了主題為“真情互動歡樂五一”的春遊活動。活動取得了預期的效果,並被山東綜藝頻道報導。8日下午,新野農村發展促進會的志願者攜手基愛智障學員在第壹健身俱樂部舉行了“親子互動感恩母親”的活動。13日晚,濟南大學第六屆“三農之夜”文藝晚會在濟大禮堂精彩上演。15日,新野農村發展促進會於濟大東校區舉行東西校成員交流會。16日,值第二十個全國助殘日來臨之際,新野農村發展促進會攜手濟南市泉城義工以及“綠星之家”殘疾人服務中心積極開展了主題為“牽手同行——泉城一日游”義務助殘活動。

五十八、2010年4月,參加在山東建築大學召開第三屆保護黃河源高校聯盟論壇。

五十九、2010年10月7日,值第五屆首都三農文化藝術節到來之際,我協會受北京林業大學之邀參加“首屆全國校園農耕推廣交流會”;

六十、2011年1月,協會派代表赴北京梁漱溟鄉村建設中心參加“第十一屆全國大學生支農調研交流會”。

六十一、2011年寒假,派代表赴河南大學互相交流經驗,並與河南大學三農發展研究會共同赴河南省蘭考縣儀豐鄉壩頭村聯合下鄉,同時河南大學的三名代表也到我校與新野會員赴濟南市殷家林村聯合下鄉。

六十二、2011年2月,協會農村可持續發展人才培養計畫校內班成員赴北京梁漱溟鄉村建設中心與全國各地的校內班學員參加了寒假系列培訓。

六十三、2011年4月22—24日,協會代表應邀赴青島農業大學參加“第二屆山東高校支農社團交流論壇”,與山東農業大學、中國海洋大學、聊城大學等省內高校社團一起探討山東區支農事業發展大計;4月22—24日,赴江蘇無錫參加“第三屆春暉青年公益發展論壇”。

六十四、2011年五一期間,協會代表應邀到河南農業大學參加“河南區支農社團交流會”,與鄭州大學、河南大學、北京林業大學、河南師範大學等十所高校的社團代表進行了深入交流。

六十五、2011年7月,派代表分別赴北京梁漱溟鄉村建設中心、江蘇常州武進區嘉澤鎮參加“第十二屆全國高校支農社團交流論壇”。

六十六、2011年8月,派代表赴安徽省合肥市參加由北京西部陽光農村發展基金會等組織的由華東五省代表參加的“第三期支教助力營”。

六十七、2011年暑假,赴廣東省廣州市參加由中山大學華南農村研究中心組織的“關愛新生代農民工實踐與研究講習班”,與全國各地的代表共同交流、共同實踐;同期,派代表赴北京農民之子文化發展中心燕山學堂基地參加“暑期自然教育夏令營”,各高校社團代表共同參加;並派代表赴北京梁漱溟鄉村建設中心與全國各地校內班學員共同參加農村可持續發展人才培養計畫校內班暑假系列培訓。

六十八、2011年十一假期,派代表赴北京農民之子文化發展中心燕山學堂基地參加“十一自然教育。

六十九、2011年11月12日,赴山東大學參加首屆蒲公英支教論壇,本屆論壇由山東政法學院城鄉互助工作組、山東師範大學西部支教同心會、山東大學西部陽光支教團等駐濟高校18個支教組織參與。11月19日、20日,協會應邀赴山東理工大學參加“第三屆山東高校支農社團交流論壇”,與中國海洋大學、煙臺大學、聊城大學、山東中醫藥大學、山東農業大學等九所高校的社團代表就支農社團發展展開深入交流。

七十、2012年寒假,協會派代表赴江蘇常州參加“第十三屆全國大學生支農調研交流會”;協會派代表赴重慶參加由中國人民大學鄉村建設中心等組織的“重慶經驗專題座談會”。協會四支隊伍總計八十餘人奔赴德州,濟寧,長清進行常規下鄉工作。

七十一、2012年三月,協會第八屆理事會,第九屆執委會換屆大會成功舉辦,曾曉雙、張道良、李娜、孟祥傑當選執委。

七十二、4月2日,被評為“全國高校十大影響力社團”,新野農村發展促進會會長龐亞威獲得“全國高校十大優秀社團先進個人獎”;16日文藝支農項目組承辦的文藝下鄉工作順利舉辦;4月,協會助殘項目組舉辦“助殘自助 與愛同行”助殘活動月;4月22—24日,赴江蘇無錫參加“第三屆春暉青年公益發展論壇”。

七十三、2012年五一期間,協會召開戰略研討會,新野一至十屆新老會員積極參與,同時協會邀請北京梁漱溟鄉村建設中心、濟南綠星之家助殘服務中心、SEE基金會、樂施會、積成社等社會機構主要負責人參與此次會議。此次會議的召開,不僅建立了新老會員聯接的長效機制,提供協會資源整合的實踐平台,還為協會解決當前困局提供了可借鑑思路和建議;五月,新野新杏園正式納新。

七十四、2012年5.23 成功舉辦第八屆三農之夜文藝晚會。

七十五、2012年暑假,協會組建隊伍奔赴河南、山西等地進行常規下鄉活動。河南隊下鄉期間,現任河北大學中國鄉村建設研究中心主任李昌平老師慰問新野協會河南下鄉隊成員並與他們進行親切的交流。

七十六、2012年9月12日,新野第十屆換屆選舉大會在十一教順利召開,協會會全體成員參加了本次會議。

七十七、2012年11月3日,新野農村發展促進會與法學院陽光先鋒青年志願者協會在南苑籃球場舉辦了籃球聯誼賽。11月9—11日,協會派代表赴河南參加河南區三農社團秋季交流會。11月13日,新野農村發展促進會於大學生活動中心與基愛共同舉辦“助殘自助 與愛同行”文藝演出活動。新野助殘項目組與基愛老師、學員積極參與其中。11月17日,協會派遣代表赴山大參加第二屆蒲公英支教公益發展論壇。11月24日,新野農村發展促進會與材料學院聯合舉辦的“教小學生做陶藝”活動在第四教學樓204教室順利舉辦。濟南大學“瓷韻”陶藝協會對活動給予了大力支持。

七十八、2012年12月1日,新野農村發展促進會文藝支農項目組在濟南東菜園村順利舉辦文藝下鄉活動。12月8日,協會在大學生活動中心舉辦以“我的新野,我的家”為主題的九周年慶活動,新老會長及會員都積極參加了這次慶典活動。

七十九、2013年寒假,協會組織五支下鄉隊伍奔赴臨沂、菏澤、日照、濟南官莊、殷家林進行常規下鄉活動。

八十、2013年1月16日——1月31日,協會派代表赴北京參加全國支農實踐專題研討會暨第十五屆全國大學生支農調研交流會。

八十一、2013年3月29日,為回響國際自閉症日的號召,讓更多的人關愛自閉症患者,協會在八食廣場組織放映了關注自閉症系列影片《海洋天堂》。

八十二、2013年4月8日至9日,協會與土木建築學院青年志願者協會共同開展愛心集瓶活動。活動在二食堂、八食堂、九食堂三個地點同時展開。

八十三、2013年5月19日,新野農村發展促進會“在希望的田野上”三農晚會在濟大禮堂隆重舉行。

八十四、2013年暑假,協會組織五支下鄉隊奔赴寧夏、河南、安徽、煙臺、菏澤進行常規下鄉活動。

八十五、2013年7月19日——8月3日,協會派代表赴北京參加全國支農實踐專題研討會暨第十五屆全國大學生支農調研交流會。

八十六、2013年11月,協會派代表參加山東大學“第三屆蒲公英支教公益發展論壇”;11月底,協會派代表赴青島參加由青島農業大學主辦的“第五屆山東高校支農社團交流論壇”。11月,在濟南殷家林項目點與村民共同舉辦新野十周年慶活動。

八十七、2014年1月,協會四支隊伍赴威海、青島、濟南、甘肅、殷家林進行常規下鄉活動。

八十八、2014年5月,協會代表赴青島參加“靈山使者論壇”。

八十九、2014年7月,協會代表赴北京,河南等地參加“第十七屆全國大學生支農交流會”(及其分會);7月,協會四支隊伍赴甘肅、重慶、濱州、濟南進行常規支教活動。

九十、2014年11月,舉辦山東省及周邊省市各高校支農支教社團交流會。

九十一、2015年1月,與山東省青年就業指導中心取得聯繫,在培訓下,協會赴甘肅、臨沂、濟南、濰坊進行常規支教活動。

九十二、2015年3月,協會與東校分會聯合,舉辦下鄉交流會。

九十三、2015年5月,承辦靈青智慧書包籌集活動,在英雄山募捐善款三千餘元,捐贈給靈青無錫山基金會;5月,協會成員參加春暉論壇和西望橋公益論壇,與眾多支農支教社團就社團發展進行探討。

九十四、2015年6月,進行下鄉地點徵集和志願者徵集。

九十五、2015年7月,下鄉團隊貴州社會實踐團被作為省級重點團隊;7月,協會六支隊伍赴臨沂、濟南、貴州、江蘇進行常規下鄉支教活動。

九十六、2015年8月,協會農民工子女國小項目組和助殘項目組代表學校參加山東公益項目大賽,獲得銅獎。

九十七、2015年9月,與分會在東校共同舉辦暑期下鄉交流會的活動;9月,完成第十三屆負責人換屆工作。

九十八、2015年10月,協會三名負責人參與東北地區兄弟社團交流會活動;10月,聯合東校分會,整體進行老家農場徒步遠足活動。

九十九、2015年11月,在濟南大學進行國小項目組開學典禮;11月,新野與陶協合作,在濟南大學教授梁北社區和國小項目組陶藝製作知識;11月,在十教展廳,進行新野下鄉圖片展宣傳活動;11月,進行2016年寒假下鄉地點和志願者徵集活動,報名志願者共有264人,徵集地點48個;11月,協會六名成員參加山東理工大學主辦的山東省第七屆支農支教社團交流會活動;11月,舉辦第十二屆新老會員交流會活動,本次會議主題是如何打造新野特色文化,擴大影響力,老會員有楊建生學長、李明葉學姐、岳晉飛學長、谷紅寶學長、邱學農老師參與;11月,在第二學術報告廳舉行新野十二周年慶晚會;11月,助殘項目組在英雄山和基愛進行義賣手工皂活動,所得財務都捐贈基愛。

一百、2015年12月,新野下鄉動員大會。最終,確立四川宜賓、河南禹州、濰坊、菏澤東明、濟寧兗州、菏澤巨野六個地點。

一百零一、2016年3月,在西校區進行寒假下鄉交流會工作;3月,第十三屆執委及財務處換屆。

一百零二、2016年4月2日,在“世界自閉症日”助殘項目組發起的徒步泉城的活動;4月,協會兩名成員參加“2016靈青公益交流會”。

一百零三、2016年五一假期,“五一助殘綠星之家”的下鄉;5月,農民工子女國小項目組換屆;5月,協會組織靈青募捐,共籌得6000餘元;5月,新野下鄉動員大會。最終確定商河、青州、沂南、河南、貴州5個下鄉地點以及新野國小夏令營。

一百零四、2016年6月,老家農場小組在支教地舉行聯歡會;舉辦歡送大四聯歡會;新野與濟南同心互惠合作的閒置用品的募捐活動。

一百零五、2016年暑假,協會4名成員參加了各地的全國大學生支農調研交流會。

一百零六、2016年9月,老家農場小組正式更名為老家農場項目組,老家農場項目組成立;10日暑期下鄉交流會,11日第十四屆負責人換屆,助殘項目組開展了與博愛的合作。

一百零七、2016年10月,派代表參與東北地區兄弟社團交流會活動;十四屆成員納新。

一百零八、2016年11月,11日到13日,承辦第八屆山東省高校支農支教社團交流會——“重聚首,青年支農路;再啟程,未來向何方”,同時,協會兩名負責人參加靈青骨幹培訓營;文藝支農項目組在小白莊舉辦聯歡會;郎茂山遠足。

一百零九、2016年12月,確定2017年寒假下鄉地點為:聊城堤下、聊城喬莊、江蘇宿遷、東營、臨沂,開始進行下鄉準備。

一百一十、2017年1月,中旬,五個下鄉隊出發。

一百一十一、2017年3月,協會第十二屆理事會換屆成功;農民工子女國小項目組成功舉辦開學典禮;第十四屆執委會與財務處換屆。

一百一十二、2017年4月,因與上海靈青公益發展中心合作,貴州隊提前建隊;協會四名成員與青島農業大學三農學會共同到山東鄒平為梁漱溟先生掃墓;老家農場項目組舉辦山東科技館一日游活動;協會四名成員去山東建築大學參加交流會;協會多人赴山東大學參與靈青宣講會與交流會;為貴州孩子募集智慧書包活動成功舉辦;農民工子女國小項目邀請瓷韻陶藝協會為國小孩子上課;農民工子女國小為國小孩子舉辦春遊活動;

一百一十三、2017年5月,農民工子女國小項目組成功換屆;2017校園健康跑之為愛奔跑成功舉辦;暑假下鄉志願者招募及下鄉地點徵集;新野寫書小組核心團隊成立;外聯部舉辦“紙鳶燒烤情”活動,東西校新野成員在黃河森林公園溝通交流;舉辦下鄉動員大會,確定貴州(提前建隊)、山東菏澤、山東青州(與青農三農學會聯合下鄉)、河南和國小夏令營。

一百一十四、2017年6月,參與照片列印漂流活動,為國小老家支教孩子列印照片;全體下鄉隊參與趣味運動會與交流會。

一百一十五、2017年7月,新野全體會員代表大會成功舉辦,各部門與項目組工作總結,修改後的新野章程在規則下通過。五支下鄉隊出發。

一百一十六、2017年9月,在西校舉辦暑假下鄉交流會;協會第十五屆負責人換屆大會成功舉辦;

一百一十七、2017 年12月,協會兩名代表參加靈青骨幹培訓營。

一百一十八、2018年1月,確定2018年寒假下鄉地點,分別為臨沂蒙陰、菏澤吉利營、江蘇宿遷。

一百一十九、2018年4月,承辦免費午餐為愛行走活動;協會兩名成員與青島農業大學三農學會、聊城大學新農科技社、山東財經大學‘齊魯情’去鄒平為梁漱溟先生掃墓;舉辦且承辦新野鄉村教育論壇暨靈青校園宣講會;因與上海靈青公益發展中心合作,貴州隊提前建隊。

一百二十、2018年5月,助殘項目組承辦瓷娃娃罕見病關愛中心成骨不全宣講會。

一百二十一、2018年6月,確定三隻下鄉隊伍,分別是臨沂費縣、濟南濟陽朝陽居、河南焦作;老家農場項目組在蠻子村舉辦六一聯歡會;協會五名成員參加孫恆濟南民謠唱談會;2018年7月,協會兩名代表赴山東青年政治學院參加山東省高校公益志願類社團優秀成果競賽,並獲得第三名的成績。

所獲榮譽

協會成立以來,共獲得全國高校十佳社團、全國高校優秀學生社團、首屆大學生參與新農村建設十大傑出團隊等國家級榮譽數十餘項;山東省優秀學生社團、山東省優秀社會實踐團等多項省級榮譽, 熱心泉城公益事業優秀集體、濟南市感恩之星等多項市級榮譽,濟南大學十佳社團、濟南大學十佳團支部等校級榮譽二十餘項。

1. 2004年—2015年連續12年被評為“濟南大學十佳社團”、“特殊表現社團”、“濟南大學十佳團支部”;

2. 2004年被評為“山東省高校優秀學生社團”、“山東省優秀社會實踐團”;協會網站在中國教育網組織的全國優秀學生社團網站評選中被評為“全國十佳社團網站”;

3. 2005年被評為“全國高校優秀學生社團”;

4. 2006年3月被共青團中央、教育部、全國學聯評為“全國高校優秀學生社團”;

5. 2006年榮獲濟南市“感恩之星”和“熱心泉城公益事業優秀集體”;

6. 2007年9月協會策劃的“流動兒童文藝項目”獲得“新公民杯”大學生公益項目徵集大賽實施類一等獎;

7. 2009年獲得“首屆大學生參與新農村建設十大傑出團隊”獎;

8. 2010年1月協會喜獲“情系e鄉 全國大學生鄉村信息化創新大賽”全國亞軍;

9. 2010年3月獲由北京梁漱溟鄉村建設中心評選的寒假“優秀社會實踐團隊”榮譽;

10. 2010年4月榮獲“全國高校十佳社團”榮譽稱號;

11. 2010年8月榮獲“中國富強社會創業獎勵計畫”優異獎;

12. 2011年4月榮獲“全國學術實踐類社團特別獎”;

13. 2011年5月獲得山東省殘聯表彰。

14. 2012年4月榮獲“全國十大影響力社團”榮譽稱號;

15.2012年5月被濟南大學評為“五星級社團”;

16.2014年12月在“大愛之行-貝蕾成長計畫”中獲得優秀服務團隊稱號;

17.2015年8月獲得青年志願服務項目大賽銅獎;

18.2015年11月獲得省級優秀服務隊稱號;

媒體報導

中國教育線上 2004年12月10日以《濟南大學三農圖片高校行》為題報導了協會的三農圖片展活動;

中國教育線上 2005年1月7日以《濟南大學學生社團獲山東省委等單位表彰》為題報導了協會獲得“山東省高校優秀學生社團”榮譽稱號的新聞;

濟南時報 2006年7月23日以《大學校園內辦起臨時國小》為標題對農民工子女國小做了詳細報導;

人民日報-華東新聞 2006年7月26日以《農民工子女可上“臨時國小”》為題報導了該國小。金融時報、新浪網、中國教育線上、山東電視台、齊魯電視台、濟南電視台、濟南電台等媒體也相繼轉載或報導;

齊魯晚報 2006年11月22日以《大學生自編教材辦起農民工子女國小》對協會農民工子女國小進行了報導,並就這種教育的可行性做了探討;

大眾日報 2006年11月30日以《一個學生社團的濟世情懷》報導了協會的下鄉支農工作與農民工子女國小項目;

都市女報 2006年12月24日又以《女大學生給民工娃當“校長” “學校”設在濟南大學內》為標題,講述了發生在農民工子女學校的負責人李賀賀同學身上的故事;

2006年底,協會聯合山東大學齊魯兒童醫院對農民工子女國小進行免費健康查體及健康大課堂活動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這一活動也受到社會的充分肯定並引起了對農民工子女健康問題的討論;

香港《大公報》 2007年1月22日山東版新聞以《魯大學生自辦農民工子女國小》為標題全面報導我協會農民工子女國小,引起了社會各界的熱切關注;

生活日報 2007年3月22日《新野國小喜獲愛心贈書》一文報導了新野農民工子女國小在開學典禮上,民革市中總支主委王琳女士代表民革市中總支向學校捐了價值千餘元的愛心書籍;

陝西民政公眾信息網 2007年8月7日《山東大學生 深山結“遠親”》報導了協會前往陝西省支援西部教育的下鄉活動;

山東學校工作網 2007年5月8日《濟南大學“三農”社團新野農村發展促進會慶祝開辦農民工子女國小成立一周年》一文對國小活動做了報導;

大眾日報 2007年7月10日《農民工子女喜迎新老師》,報導了暑假期間在學校開設的課程,受到了社會各界的一致好評;

新京報 2010年2月1日《探索新農村創業空間》,報導了協會“天翔農業創業園”項目獲得百度主辦的“情系e鄉——大學生鄉村信息化創新大賽”亞軍的新聞;

大眾網——齊魯晚報 華禹教育網等媒體 2010年8月19日以《濟南大學學生創業項目“杏園樂助農公益”全國獲獎》為題報導了協會杏園項目獲得“中國富強創業計畫大賽”全國優異獎的新聞;

菏澤日報 2011年1月28日《外地來的支教大學生》報導了協會2011年寒假前往定陶縣支教的情況;

現代教育報 2011年7月25日《大學生情系沂蒙留守娃》報導了協會2011年暑假赴棗莊下鄉的情況。

山西忻州教育周刊2011年7月25日《不辭千里支農路 丹心一片植深山》報導了赴忻州泉莊下鄉的情況。

山東教育電視台 2012年6月 《幸福速遞》報導了農民工子女國小項目組的系列活動。

協會寄語

1.關心農村問題,就是關心中國的發展前途。 ——李凡

(原國務院國際問題研究中心研究員、中國與世界研究所所長)

2.切忌浮躁 ——溫鐵軍

(著名三農專家、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院長)

3.新野 新路 ——王思斌

(北京大學博士生導師、中國社會工作協會會長)

4.共同攜手,為中國農村的發展,為中國小康社會的建立,作出應有的貢獻!

——趙大興

(中國民間組織促進會副秘書長)

社會關注

2006年4月10日,在大眾日報社新聞大廈舉行山東省“第六屆記者論壇”,國內著名的“三農”問題專家、學者溫鐵軍老師應邀參加了論壇,溫老師與我協會成員進行了懇切的交談,並寄語協會“切忌浮躁”,勉勵協會全體會員。

2006年12月20日,由中國國際民間組織合作促進會主辦的“民間組織能力建設研討會暨基層民間組織能力建設培訓項目終期審評會”在 北京外國專家大廈二層多功能廳隆重舉行,協會第二屆負責人楊建生受中國國際民間組織合作促進會的邀請,有幸參加了此次會議。並與來自國家民間組織管理局的孫偉林局長,全國政協委員、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院長王名教授,來自世界銀行、美國自然資源保護委員會、英國兒童救助會、世界自然基金會、聯合國開發計畫署、亞洲基金會、中國扶貧基金會、愛德基金會等機構駐中國官員及來自中國大陸的數十家NGO代表一起交流了各項心得和感受。

自協會農民工子女國小成立至今,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濟南時報2006年7月23日以《大學校園內辦起臨時國小》為標題對農民工子女國小做了詳細報導。自此,新野農民工子女國小引起了社會各界媒體的報導。

2006年7月26日,人民日報-華東新聞也以《農民工子女可上“臨時國小”》為題報導了該國小。金融時報、新浪網、中國教育線上、山東電視台、齊魯電視台、濟南電視台,濟南電台等媒體也相繼轉載或報導。

2006年12月24日都市女報又以《女大學生給民工娃當“校長”“學校”設在濟南大學內》為標題,為大家講述了發生在農民工子女學校的負責人李賀賀同學身上的故事。

齊魯晚報於2006年11月22日以《大學生自編教材辦起農民工子女國小》對協會農民工子女國小進行了繼續關注,並就這種教育的可行性進行了探討。

香港《大公報》2007年1月22日山東版新聞以《魯大學生自辦農民工子女國小》為標題全面報導我協會農民工子女國小,引起了社會各界的熱切關注。

《大眾日報》以《一個學生社團的濟世情懷》為標題,對我協會進行了全面報導,記敘了協會成長的曲折歷程,充分肯定了我協會成立以來的工作成績。

協會聯合山東大學齊魯兒童醫院對農民工子女國小進行免費健康查體及健康大課堂活動也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這一活動也受到社會的充分肯定並引起了對農民工子女健康問題的討論。

生活日報2007年3月22日訊《新野國小喜獲愛心贈書》報導了新野農民工子女國小在開學典禮上,民革市中總支主委組組長王琳女士代表民革市中總支向學校捐了價值千餘元的愛心物品,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

《大眾日報》2007年7月10日《農民工子女喜迎新老師》,報導了寒假期間在學校開設的課程,受到了社會各界的一致好評。

支農大學生建起“文化大院”——《齊魯晚報》2007年7月18日……

未來展望

我們帶著滿腔的熱情將當代學子對農村的眷念,關切和深愛之情帶給了農村,將我們的愛心傳遞,同時也將我們掌握的一些法律知識農業科技及我們的精神風貌帶到了農村。通過一次次的活動以不同的方式把它們送給農家,送給農民。我們不敢說我們的努力能讓農村大變樣,但至少我們盡力了,我們正在一點一點的改變著農村的面貌。大學生是未來社會的主力軍,擁有社會知識和文化的最前沿的優勢,我們有責任也有義務肩負起中華民族繁榮復興的偉大歷史使命,由於條件的限制,我們也許做得很有限,但是我們必須儘自己的力量去做,因為我們只有在實踐中才能真正的完善自己,因為我們是時代的先鋒,因為我們的呼籲將會有更多的人來關注中國的農村、中國的農業、中國的農民!在今後的活動中我們將充分發揮大學生的人才與智力優勢,深入農村各個層面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強化對國情及農村現狀的認識,傳播文明新風,為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作出自己的貢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