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繼周

耿繼周

東北民眾抗日義勇軍第四路總司令耿繼周,名禮,字繼周。1885年9月生於新民縣南八里舖。因他深感國家貧弱,列強欺凌,立志從軍報國,遂於1913年應徵入奉軍。1921年他考入東三省陸軍講武堂學習炮兵。畢業後歷任炮兵排長、連長、營長、上校監督等職。1945年抗戰勝利後,年逾花甲的耿繼周在寂寞中去世。

耿繼周耿繼周

簡介

耿繼周 1885年生於瀋陽新民縣南八里舖一個農村塾師家庭。

生平

1906年進入新民府“遼西書院”附設教師講習班學習,畢業後受聘為縣立國小國文教員。1913年滿懷憂國憂民之情的耿繼周棄文就武,駐防新民。1921年入東三省陸軍講武堂第三期炮兵科,翌年結業後在步兵第七旅任炮兵排長。因訓練勤勉、治軍嚴格、身先士卒,受到當時任旅長的湯玉麟的重視,接連升為炮兵連長、營長。1927年隨湯玉麟赴熱河,任上校炮兵總監。
九一八事變的訊息傳到熱河後,耿繼周痛心疾首,他對湯玉麟之流奉行蔣介石的“不抵抗”政策極為不滿。為民族義憤所激,耿繼周毅然辭職還鄉,組織抗日義勇軍,數日之間便拉起了千餘人的抗日隊伍,並被東北民眾抗日救國會任命為抗日義勇軍第四路總司令。耿繼周的抗日活動得到了愛國民眾的擁護,新民、遼中、黑山、彰武等地的抗日山林隊和小股武裝紛紛來投,至年底,隊伍擴至萬餘人,約為兩個師。
耿繼周所率義勇軍主要活動於遼西、錦州一帶。為阻止日軍西犯,該部多次襲擊西侵日軍,數次襲擊和占領新民、彰武縣城。經過大小數十次戰鬥,義勇軍的彈藥消耗殆盡。為了堅持戰鬥,耿繼周決定毀家紓難,將所有家產悉數變賣,以充軍需,雖然杯水車薪,但產生了良好的示範效應,部下紛紛效仿,不僅使槍械彈藥得到一定補充,也大大鼓舞了士氣。
1932年3月,耿繼周派兵配合各路義軍攻打瀋陽。8月,他親自率部一舉打下錦西縣城。隨後在錦州附近的湯河子戰役重創日軍,打擊了日本侵略者的囂張氣焰。在1933年的長城抗戰中,他又率部抵抗。喪權辱國的《塘沽協定》簽訂後,耿繼周率部參加了馮玉祥組織的民眾抗日同盟軍。“七七”事變後,他被國民黨任命為第十戰區高級參議。

逝世

1945年抗戰勝利後,年逾花甲的耿繼周退役,一度靠賣蛋度日,後來在漂泊中故去。耿繼周的死是寂寞的,但人們將永不能忘記那個毀家紓難、效力國家的忠魂。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