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繼善

耿繼善

耿繼善(1860-1928 ) ,字誠性。河北省深州人氏,耿幼從形意拳大家劉奇蘭,得劉之真傳,與李存義並為劉之最著弟子。

基本信息

簡介

形意拳第三代宗師 耿繼善形意拳第三代宗師 耿繼善

耿繼善(1860-1928),字誠性。河北省深州人氏,耿幼從形意拳大家劉奇蘭,得劉之真傳,與李存義並為劉之最著弟子。

習武經歷

幼習花拳。及長拜劉奇蘭為師學形意拳。

後至北京,與尹福程廷華劉德寬過從密切,又入八卦掌門,研習八卦掌。並在北京創設“四民武術社”傳授武術,後應聘於河北趙縣中學,任武術教師。1928年逝於武昌其子霞光處。耿不重名利,晚年隱居鄉間入室弟子有其子耿霞光、弟子鄧雲峰、趙德祥劉彩臣、董秀升、張秀等人。

耿於形意一門研究極深,功人化境.其形意大槍亦著稱於世,在江湖上素有“粉面金剛耿大槍”之稱,馳名南北。迷蹤藝大師霍元甲對其武技尤服焉.霍氏在滬上初創精武會時,特遨耿前去該會教授槍法,霍稱耿之槍法精妙入徽,世之稀有。霍氏入室弟子劉震聲曾求教於耿.

耿極善技擊。少時遊行郡邑,聞名南北,與門內外各派高手較技,多為耿所敗。形意大師郭雲深稱耿為形意門後繼之傑。耿不僅技擊高超,且於中年時(l896年前後)開創拳社,普及武術。耿所創之四民武術社(北京地安門火神廟內)為近代最早的拳社之一耿創此社旨在研究、普及武術。該社為當時京城內各派高手常聚之所,耿為人謙遜,無門派之見,故能團結各派,以至京城武林無人不知耿之拳社.時形意拳的李存義、周明泰,八卦拳的程廷華、劉風春、馬貴,太極拳的宋書銘等皆為該社之常客.民國後,拳法大家孫祿堂、八卦聖張玉魁,形意大師尚雲祥,雄大師楊健候、吳鑒泉、王合之、劉彩臣及“沽衣梁”梁振蒲等亦常去該社.該社一度為北京武術名家薈萃之中心.這一盛景所以能盛而不衰,與耿之德藝、人品不無相關.耿不重名利,晚年隱居鄉間,將該社交與入室弟子鄧雲峰.其子耿霞光應精武會武漢分會之遨南下,教授形意拳,亦名重當時.耿鄉居時,常有訪藝者至,然無不嘆服而返。形意拳名家許占要日:“吾輩中無人能出耿之右.”報功夫高超,然極謙虛,無論他人功夫深淺,皆以他人所長而納之。與人較技亦很少傷人.時有回民習武者受人挑唆,由一阿旬帶領高手二十餘人尋歌較技,時耿已年過花甲,然從辰至午輪翻與眾人相較,人皆被放出,俱無傷攝,直至眾人力竭,始知耿德技高超.非誣言所繪也。遂服焉,且與耿結為友好,內中三、五人遂拜耿為師。

耿之性情賢達恬談,不逞強而人莫不稱其強,不弄奇而人莫不稱其妙,真一代高手之風矣.

耿繼善論形意拳

幼年練習拳術之時,肝火太盛,血氣甚旺,往往與人無故不相和,視同道如仇敵,自己常常自煩自惱,此身為拙勁所拘,不知自己有多大力量。有友人介紹深州劉奇蘭先生,拜伊為門下,先生云:此形意拳,是變化氣質之道,復還於初,非是求後天血氣之力也。自練初步明勁之功夫,四五年之時,自覺周身之氣質,腹內之性情,與前大不相同,回思昔年所作之事,對於人所發之性情言語,時時心中甚覺愧悔。自此而後,習練暗勁,又五六年,身中內外之景況,與練明勁之時,又不同矣。每見同道之人,無不相合。遇有技術在我以上者,亦無不稱揚之,此時自己心中之技術,還有一點吝嗇之心,不肯輕示於人。嗣又遷於化勁,習之又至五六年功夫,由身體內外剛柔相合之勁而漸化至於無此,至此方覺腹內空空洞洞、渾渾淪淪,無形無象,無我無他之境矣。自此方無有彼此之分,門戶之見,遇有同道者,無所不愛。或有練習未及於道者,無不憐憫而欲教之。偶遇同道之人相比較者,並無先存一個打人之心在內,所用所發皆是道理,亦無入而不自得矣。此時,方知形意拳是箇中和之道理,所以能變化人之氣質,而入於道也。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