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拉孔波利斯遺址

耶拉孔波利斯遺址

耶拉孔波利斯,古埃及文明萌生階段的城市和政治中心。始建於埃及前王朝。遺址在今埃及南部尼羅河西岸。前王朝即涅伽達文化後期,當時埃及已出現一些奴隸制小國,其中南部埃及(上埃及)的涅伽達和耶拉孔波利斯最有名。涅伽達衰落後,耶拉孔波利斯成為埃及南部的最大勢力,後由南而北第一次統一埃及,建立第一王朝。此後埃及北部建新都孟斐斯,耶拉孔波利斯則與提尼斯一起成為南都,而耶拉孔波利斯作為王族興起之城和王權之神荷努斯的聖城,地位尤為重要。荷努斯神形如隼鷹,“耶拉孔波利斯”之意即為鷹城。

遺址簡介

耶拉孔波利斯,古埃及文明萌生階段的城市和政治中心。始建於埃及前王朝。遺址在今埃及南部尼羅河西岸。前王朝即涅伽達文化後期,當時埃及已出現一些奴隸制小國,其中南部埃及(上埃及)的涅伽達和耶拉孔波利斯最有名。涅伽達衰落後,耶拉孔波利斯成為埃及南部的最大勢力,後由南而北第一次統一埃及,建立第一王朝。此後埃及北部建新都孟斐斯,耶拉孔波利斯則與提尼斯一起成為南都,而耶拉孔波利斯作為王族興起之城和王權之神荷努斯的聖城,地位尤為重要。荷努斯神形如隼鷹,“耶拉孔波利斯”之意即為鷹城。

考古發現

耶拉孔波利斯古城遺址位於埃及首都開羅以南,那裡埋葬的動物數量超過尼羅河流域任何一個早期城市中心。長期以來,考古學家便對埋葬於此的動物作用疑惑不解。從1897年起在這裡進行考古發掘,發現了城牆、城門、街道和土坯房屋等遺蹟。耶拉孔波利斯古城的宮殿像其他埃及古城那樣已不存在,但墓葬和荷努斯神廟窖藏的文物卻甚為豐富,其中最重要的是上有最早埃及文字和反映王權活動的文物。例如王墓中的壁畫、隨葬品,神廟窖藏中數十件標誌王權的權標頭、國王祭祀時用來調磨顏料化妝的調色板等。最著名的是“蠍王權標頭”和“那爾邁調色板”,前者的刻畫圖像,反映了國王對外征服和開挖水渠等活動;後者則表現那爾邁王先後戴著南部和北部埃及的兩種王冠,顯示他完成了全國的統一 ,因此史學界認為他就是傳說中第1王朝的開創者美尼斯王。耶拉孔波利斯文物的大量發現,使人們對埃及遠古歷史及文化有了較全面的了解。

2009年3月,比利時魯汶天主教大學考古學家維勒姆·范尼爾(Willem Van Neer)發現了一頭3500年前埋於耶拉孔波利斯古城的母牛及牛犢的骨骼。它們埋在早期城市統治者的墓地附近。母牛和牛犢與葬在此地的其它大多數動物一樣,可能是在統治者死後被宰殺的,以炫耀他的財富,同時載著他赴天國之路。考古學家弗里德曼說:“通過捕捉和飼養動物,統治者也擁有了它們與生俱來的能力。”

一頭3500年前埋於耶拉孔波利斯古城的母牛及牛犢的骨骼一頭3500年前埋於耶拉孔波利斯古城的母牛及牛犢的骨骼

在耶拉孔波利斯古城統治者的墓地周圍,考古學家還發現了大量墳墓,埋葬著他過去的親隨和家庭成員。據考古學家弗里德曼介紹,耶拉孔波利斯古城早在公元前4000年以前就有人居住,作為一個重要的城市中心和貿易樞紐,繁榮期長達一千年。這座城市從國外進口黃金,還推動了啤酒產業的興旺發展。弗里德曼在美國國家地理學會研究與探索委員會的支持下對耶拉孔波利斯古城遺址進行了挖掘。

這頭具有3500年歷史的公象可能是從蘇丹或努比亞(一個包括現在埃及南部和蘇丹北部部分地區的古國)捕捉的,被宰殺時可能有10歲大,表明耶拉孔波利斯古城統治者對動物祭品情有獨鍾。考古學家弗里德曼說:“擁有對大型野生動物的支配力象徵了耶拉孔波利斯古城統治者對全世界的統治力。”

有3500年歷史的公象有3500年歷史的公象

通過檢查公象腹中的食物殘渣,比利時魯汶天主教大學植物學家埃琳娜·瑪麗諾娃(Elena Marinova)可以確定這頭大象最後一餐吃的是什麼:麥麩、洋槐嫩枝和河岸邊的植物。考古學家弗里德曼說,由於這些植物生長在不同的地方——田地、沙漠和沼澤地,“毫無疑問,這頭大象是被圈養的。”研究人員還發現了一頭小河馬和一隻野貓的殘骸。野貓的骨骼看上去有嚴重折斷的痕跡,後來被治癒,顯然,如果不是有人精心照料,如此重的傷恐怕難以自愈。

公象腹中的食物殘渣公象腹中的食物殘渣

這是一塊高17英寸(約合42.5厘米)的泥岩雕刻板(mudstone palette),是在耶拉孔波利斯古城發現的,年代在公元前3200年左右,應該被當作了諸神的貢品,上面刻有瞪羚、野狗等動物圖案。與後來的大多數埃及藝術品不同,上面不存在對人的任何描述。後來的埃及藝術家將動物描繪成寵物、祭祀品和食物。但在耶拉孔波利斯古城,動物則是權力的象徵,讓人充滿敬畏,預示著飼養它們的統治者也具有令人敬畏的權力。

一塊泥岩雕刻板一塊泥岩雕刻板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