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鼻喉科用藥

耳鼻咽喉為人體頭面部對外開放的始端,易受環境、物理、化學、生物因素的不良刺激而出現結構和功能障礙。其中以各種炎性病變居多。各種治療手段被廣泛套用,藥物治療是其中十分重要的組成部分。耳鼻咽喉因功能結構不同,藥物品種、劑型亦各不相同,可分為全身套用和局部套用兩大類。

基本信息

一、概述

耳部用藥

耳部用藥直接用於耳部發揮局部治療作用。耳用製劑按製劑形態可分為耳用液體製劑、耳用半固體製劑、耳用固體製劑等。按劑型可分為洗耳劑、耳用噴霧劑、耳用軟膏劑、耳用乳膏劑、耳用凝膠劑、耳塞、耳用散劑和耳丸劑等。近年來,隨著醫用材料科學、製藥工藝的進步,新的載藥材料、藥物劑型及給藥方式的不斷問世,越來越多的新劑型也運用到內耳給藥上。

鼻腔用藥

藥物在鼻腔內使用,經鼻黏膜吸收而發揮全身治療作用的製劑,稱為鼻腔給藥系統。鼻腔給藥可避免肝臟首過效應,吸收快,生物利用度高。 鼻腔給藥的劑型包括滴鼻劑、氣霧劑、噴霧劑、粉劑、凝膠劑、脂質體、微球等。隨著藥物對人體生物利用度研究的深入,證實鼻腔也是人體的藥物吸收重要途徑。鼻腔黏膜面積為15Ocm,黏膜下層毛細血管非常豐富,特別是鼻腔黏膜具有多孔性特點,為藥物向血液和組織滲透起著良好的作用,很容易進入體內循環或通過霧化吸入.直達氣道、肺靜脈等處吸收。鼻腔給藥存在的最大問題是其對鼻黏膜、纖毛的刺激和損害問題。

咽喉用藥

咽喉疾病常見有急、慢性喉炎、扁桃體炎和急、慢性咽炎症等幾種。治療咽喉的藥物一般有靜脈點滴液、口服藥、含片、水劑、霧化吸入、中成藥等。對於急性咽炎,抗感染治療是首選,一般使用青黴素類、紅黴素類,以及磺胺類藥物。抗病毒藥可選用嗎啉雙胍、病毒唑等。如患者症狀比較嚴重,可將抗生素、糖皮質激素,及某些中藥的揮髮油成分,如薄荷腦等合用,進行霧化吸入治療,具有明顯療效 。

二、耳鼻喉科的常用藥物

(一)耳部常用藥物

根據藥物性質分為中成藥和化學藥。

1.中成藥主要是口服用藥,代表藥物有:耳聾膠囊、耳聾左慈丸、通氣聰耳丸、通竅耳聾丸等。

2.化學藥主要以抗感染類用藥為主。

根據給藥途徑的不同,可分為局部用藥和全身性用藥。

1.全身性用藥可分為口服用藥和注射用藥兩種;局部用藥又可分為局部外用藥和中耳內鼓室注射藥。

2.局部外用藥為滴耳製劑,按劑型分可分為水劑和油劑兩種,對鼓膜外傷穿孔者禁用。

(二)鼻部常用藥物

鼻減充血藥:緩解鼻塞症狀,不宜長期使用。如鹽酸麻黃鹼滴鼻液、鹽酸羥甲唑啉滴鼻液;

鼻用抗組胺藥:主要用於治療變應性鼻炎,可控制鼻癢、噴嚏和流涕等症狀。如氮卓斯汀鼻噴劑;

鼻用糖皮質激素:是目前治療鼻竇炎最有效的藥物之一。常規劑量安全性有保障,在控制症狀的前提下將用藥量降至最低。如布地奈德鼻噴霧劑、糠酸莫米松鼻噴霧劑等。

鼻黏膜保護劑:如複方薄荷腦滴鼻液、液狀石蠟滴鼻液

1.

鼻減充血藥:緩解鼻塞症狀,不宜長期使用。如鹽酸麻黃鹼滴鼻液、鹽酸羥甲唑啉滴鼻液;

2.

鼻用抗組胺藥:主要用於治療變應性鼻炎,可控制鼻癢、噴嚏和流涕等症狀。如氮卓斯汀鼻噴劑;

3.

鼻用糖皮質激素:是目前治療鼻竇炎最有效的藥物之一。常規劑量安全性有保障,在控制症狀的前提下將用藥量降至最低。如布地奈德鼻噴霧劑、糠酸莫米松鼻噴霧劑等。

4.

鼻黏膜保護劑:如複方薄荷腦滴鼻液、液狀石蠟滴鼻液

(三)咽喉部常用藥物

1.含漱液或含漱片:起到局部消炎殺菌作用。如複方硼砂溶液、呋喃西林漱口片等;

2.咽部塗抹製劑:用於急性咽炎早期,慢性咽炎,乾燥性咽炎,具有潤滑,刺激黏膜分泌及收斂作用,如複方碘甘油,硼酸甘油;

3.口含片:藥物直接作用於口腔及咽喉部黏膜發揮作用,分西藥和中藥含片,如有化痰利咽,消腫止痛的功效,如金嗓清音丸、西瓜霜潤喉片 。

三、耳鼻喉科用藥的使用方法

(一)滴耳劑

滴耳劑是指供滴入耳道,進行局部治療的液體藥物製劑,主要起到抗炎殺菌、消腫止痛或軟化耵聹的作用。正確使用滴耳劑是使治療效果成功的第一步:

①清洗雙手,檢查藥品性狀,混懸液使用前需搖勻,手握藥瓶使藥液溫度升至體溫,藥液過冷刺激鼓膜能引起眩暈、噁心等不適;

②患者取坐位側偏頭或側臥,患耳向上,先用棉簽擦淨耳內分泌物,以利於藥液接觸並滲透進組織發揮作用;

③成人,一手輕捏住耳垂輕輕向後上方牽拉耳廓,兒童須向後下方牽拉(兒童外耳道短直),就能將耳道拉直,另一手持藥瓶向耳內滴藥,一般每次2~3滴或遵醫囑,藥液應沿外耳道後壁滴入,使其慢慢流入外耳道底部,以減少刺激。滴藥結束,輕輕朝耳孔方向按壓耳屏3-5次並同時做吞咽動作,促進藥液流入耳道深處,保持體位3-5分鐘;

④軟化耵聹時,患者取側臥位,患耳向上,藥液滴入並儘量充滿外耳道,保持體位讓藥液浸泡耵聹5~10分鐘後變換體位,讓藥液流出。

如果是中耳炎鼓膜穿孔患者,滴藥前應徹底清洗外耳道的膿液及分泌物,可用3%的雙氧水清洗,然後用消毒棉簽拭淨外耳道的膿液,再用上述方法使用滴耳劑。滴藥時使藥液沿外耳道壁緩慢流入耳內,滴藥後應保持原體位3~5分鐘,並用手指輕輕壓耳屏數次,使藥液經鼓膜穿孔處流入中耳。儘量不要使用有色滴耳液,以免有色液體使鼓膜模糊,影響醫生檢查。

對於外傷性鼓膜穿孔急性期患者,禁止任何水樣液體滴耳,以免影響鼓膜創口的癒合;外耳道炎和耳道黴菌病患者,應找專科醫生檢查,取外耳道分泌物做細菌培養和藥敏實驗,根據檢驗結果選擇合適的藥物,做到對症用藥。嬰幼兒禁用氨基糖苷類抗生素滴耳液,如硫酸鏈黴素滴耳液,因為這類藥物作用於中耳局部可引起內耳中毒,造成不可逆轉的損傷,影響嬰幼兒的聽力。

(二)滴鼻劑

鼻腔疾病的局部用藥大部分為滴鼻液或軟膏劑,因鼻孔向下,如用法不當,不是藥液從鼻孔流出,就是流入咽部,真正留在鼻腔發揮作用的藥量比較少,從而影響療效。滴鼻藥前首先要清潔鼻道,以避免其對藥物的干擾。具體滴藥方法有兩種 :

1.頭伸直式,即患者仰臥在床上,頭伸出床邊,使鼻孔向上,滴入藥液4~5滴於單側或雙側鼻腔,滴後用食拇二指輕輕捏鼻翼數次,以使藥液充分與鼻腔黏膜接觸發揮藥效作用,休息3~5分鐘即可緩緩坐起;

2.去枕側臥單側鼻孔滴藥法,即患者頭偏向用藥一側,並向肩部垂下,使頭部低於肩部,然後滴入3~4滴藥液,用食指將患側鼻翼向鼻中隔推擠幾次,以利藥液流向患處,約5分鐘後再抬正頭。

軟膏劑的使用,可先將藥膏塗於棉簽上,然後再用棉簽輕輕塗於鼻腔壁上,之後用手輕輕按摩3分鐘,使藥膏能均勻塗於鼻腔內。

另外,用藥還應注意以下幾點:

1.頭伸直式滴藥法不適用於高血壓、頸椎病及高齡患者,此類病人應採取去枕側臥單側鼻孔滴藥法;

2.按上法滴藥病人,均不宜快速起坐或站立,以免因一時血壓波動而暈倒;

3.上述滴鼻法主要適用於治療各種鼻炎或鼻竇炎,對感冒鼻塞臨時使用滴鼻淨等通鼻藥,可採用簡便的坐位側頸兩側交替滴藥法用藥即可;

4.滴鼻藥均屬外用藥,無論何種體位點藥時,流到咽喉部的藥液都應及時吐掉。

四、耳鼻喉科用藥的誤區

鼻炎普遍存在的用藥誤區

誤區一:把鼻炎當成感冒,亂吃藥。經常有患者,當急性鼻炎(俗稱“感冒、傷風”)發作時,使用感冒藥,兩三天后覺得好多了(這是由於感冒藥中含有撲爾敏等抗組胺藥,能夠暫時緩解部分鼻塞、流鼻涕、發熱的症狀),但過了1個星期又出現了鼻塞、流鼻涕、發熱的反覆症狀。這時候患者還以為又感冒了,就在家瞎吃藥,結果拖延病情,等過了兩個多月症狀嚴重後才來就醫。這就是典型的急性鼻炎轉變為慢性鼻炎。因此,患者一旦出現反覆感冒的情況,就要提高警惕,及時到醫院確診就醫,以免發展成慢性鼻炎。

誤區二:不敢使用激素類藥物。糖皮質激素目前是臨床治療過敏性鼻炎最有效的藥物。鼻腔套用糖皮質激素在緩解噴嚏和鼻部總體症狀方面優於口服抗組胺藥。可是目前有些患者不願使用這類藥物,認為與口服糖皮質激素藥一樣,會產生全身多種不良反應,例如滿月臉、水牛背等等。其實,糖皮質激素類鼻腔用藥,如曲安奈德噴霧劑,莫米松鼻噴霧劑,可直接作用於病變部位,藥物被鼻黏膜吸收後,經鼻咽喉部咽下的藥物很少,在常規劑量下使用是安全,有效的。當然,對於孕婦、兒童等特殊人群使用,還應遵從醫囑,予以重視。

誤區三:盲目依賴鼻炎藥水。“鹽酸萘甲唑啉滴鼻液(滴鼻淨)”是許多鼻炎患者的常備藥,一旦出現鼻塞症狀,患者往往自行購買使用。剛開始使用,效果明顯,但不到1周,滴鼻淨就沒有效果了,病情反而更加嚴重,甚至無法正常睡眠和工作。那是因為鹽酸萘甲唑啉滴鼻液(滴鼻淨)、鹽酸麻黃鹼滴鼻液、鹽酸賽洛唑啉滴鼻液(諾通)等藥物屬鼻炎“減充血劑”類藥物,其中所含的藥物成分能收縮毛細血管,暫時達到鼻甲收縮、擴寬鼻腔、改善通氣的作用。鼻炎患者反覆、大劑量使用“滴鼻淨”類藥物,可導致鼻甲增大增厚,引起鼻竇炎或鼻息肉,使患者嗅覺減退、呼吸功能受阻,產生藥物性鼻炎,故不可濫用。如果必須使用,使用時間最好不超過10天,而且用藥期內要多服用維生素C。嬰幼兒、新生兒應禁用此類藥物,高血壓患者應慎用,若用量過大,則有致高血壓的危險。因此,當出現鼻塞症狀後,儘量不用或少用“滴鼻淨”,可以用熱毛巾進行局部熱敷,或者適當使用一些潤滑劑,如液體石蠟滴鼻液、複方薄荷腦滴鼻液等。

抗生素對慢性咽炎的治療效果

慢性咽炎多起於急性咽炎,在急性咽炎的發病期服用抗生素,能將致病菌殺死。但是,炎症消失後,一旦出現咽部黏膜充血、腫脹、淋巴濾泡增生等慢性的病理改變,抗生素的效果就不那么明顯了。慢性咽炎咽部黏膜表面雖然多有不同程度的細菌感染,但用抗生素最多只能抑制或消滅咽部細菌,並不能使慢性炎症消退,改善患者症狀;而且慢性咽炎非細菌感染,如果長期、反覆使用抗生素,細菌可能會產生抗藥性,還可能導致咽喉部正常菌群失調,引起二重感染。對於慢性咽炎的治療,除非有細菌感染,如咽部有膿點,出現發熱等症狀,才需要使用抗生素。

如果患者只是單純的咽喉痛,沒有發熱、咳嗽等現象,則沒有必要使用抗生素,只需選擇口服的含片,例如西地碘片(華素片)、金嗓清音丸、利林喉片、銀黃喉片等即可。同時局部配合使用含漱液,如複方硼砂溶液等,這樣能增加藥物與病變組織的接觸面,尤其對消除炎性分泌物、減輕局部症狀非常有利。此外,含片對某些人可能引起過敏反應,尤其是碘製劑類。含用時若發生咽部腫痛、面部腫脹、氣急、皮膚發癢等,應立即停用並請醫生處理;兒童不宜使用含片,尤其是5歲以下兒童,以免嗆入氣管。若伴有發熱等全身症狀,光用含片是不夠的,此時應及時就醫,以免延誤病情。

自我保健是抵禦慢性咽炎的關鍵。慢性咽炎的治療主要針對病因,如戒菸戒酒,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同時積極治療急性咽炎及鼻腔、鼻竇、扁桃體的慢性炎症。改善工作和生活環境,避免粉塵及有害氣體的刺激,還要多吃富含維生素的蔬菜和水果,比如有滋陰潤燥功效的梨、蜂蜜、蓮藕等,少食橘子、桂圓和荔枝等易上火的水果。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