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蝕合金

耐蝕合金

金屬抗腐蝕材料,相對非金屬耐腐蝕材料而言,金屬抗腐蝕材料主要有鐵基合金(耐腐蝕不鏽鋼);鎳基合金(Ni-Cr合金,Ni-Cr-Mo合金,Ni-Cu合金等);活性金屬。

分類

耐腐蝕不鏽鋼

主要是指普通的耐大氣或海水等腐蝕的300系列不鏽鋼304,
最常見耐蝕合金 哈氏合金
316L,317L等;較強抗腐蝕能力的奧氏體不鏽鋼904L,254SMO;雙相鋼2205,2507等;含Cu的耐腐蝕合金20合金等;

鎳基耐蝕合金

主要是哈氏合金以及Ni-Cu合金等,由於金屬Ni本身是面心立方結構,晶體學上的穩定性使得它能夠比Fe能夠容納更多的合金元素,如Cr,Mo等,從而達到抵抗各種環境的能力;同時鎳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抗腐蝕能力,尤其是抗氯離子引起的應力腐蝕能力。在強還原性腐蝕環境,複雜的混合酸環境,含有鹵素離子的溶液中,以哈氏合金為代表的鎳基耐蝕合金相對鐵基的不鏽鋼具有絕對的優勢。

活性金屬

也具有很好的抗腐蝕能力,典型代表是Ti;Zr;Ta等;其中最典型的代表是Ti;鈦材有著廣泛的套用,主要用在一些不鏽鋼無法適應的腐蝕環境。鈦材耐腐蝕原理:在氧化性氣氛中,形成緻密的氧化膜來提供保護;所以一般不能用於還原性較強或者密封性那個較高的腐蝕環境中(缺氧環境),與此同時,鈦材的套用溫度一般小於300攝氏度。特別要注意的是,活性金屬都不能用於含氟的環境。(如氫氟酸環境可以選用哈氏C2000,NiCu合金等)

耐蝕合金特性

作為結構用途,重要的是耐蝕合金必須具有對用戶使用來說非常經濟的特性和性能,應當比碳素結構鋼強度高、韌性好,而且在用戶採用一般的方法加工製造過程中。還必頊具有足夠的塑性、良好的成形性能和焊接性能。此外。還要具有高的耐腐蝕性能,與碳素鋼結構件相比在截面更薄的情況下。能夠有相同或更長的使用壽命。所有通用的耐蝕合金都具有比大多數軋制狀態或正火狀態的碳素結構鋼更高的強度。採用適當的工藝可進行焊接,並且具有與其強度水平相應的良好的成形性能。耐蝕合金的耐腐蝕性能取決於其化學成分,缺口韌性則取決於其化學成分和生產工藝。

1、強度

鋼結構件的屈服點決定了結構所能承受的不發生永久變形的應力。典型碳素結構鋼的最小屈服點為235MPa。而典型耐蝕合金的最小屈服點為345MPa。因此,根據其屈服點的比例關係,耐蝕合金的使用允許應力比碳素結構鋼高1.4倍。與碳素結構鋼相比,使用耐蝕合金可以減小結構件的尺寸,使重量減輕。必須注意,對於可能出現彎曲的構件,其允許也力必須修正,以達到保證結構的堅固性。有時用耐蝕合金取代碳索結構鋼但不改變斷面尺寸,其唯一的目的是在不增加重量的情況下而得到強度更高更耐久的結構。節約重量對運輸車輛的結構是最重要的,這樣就可以運輸更重的重量和減少能量消耗。

2、成形性能

為了容易地和經濟地進行熱或冷加工以製成工程結構的各種部件,低台金高強度鋼必需具有適當的成形性能。和碳素結構鋼一樣,耐蝕合金一般可以進行這樣的加工,以及如剪下、沖孔和機加工藝,雖然其屈服點高,即使成形操作變形相當劇烈也同樣可以使用用於碳素結構鋼成形的冷彎衝壓機、拉拔機、壓力機和其他設備,但是一些設備具需要修改。
耐蝕合金和碳素結構鋼的冷成形性能之間有固有的區別。首先,使耐蝕合金產生一定量的永久變形比同樣尺寸的碳素結構鋼需要更大的力。第二,當耐蝕合金成形時,對回彈應給出稍大些的允許量。
根據經驗,除非對耐蝕合金進行控制夾雜物形狀的處理,否則在進行冷成形時必須使用比碳素結構鋼更大的彎曲半徑。

3、焊接性能

由於鋼結構在製作加工過程中經常使用焊接工藝,因此對於這類用途的耐蝕合金來說,能夠採用在薄板和鋼帶這樣的厚度情況下廣泛使用的電弧焊工藝進行焊接是非常重要的,所製作的鋼結構的焊縫應具有要求的強度和韌性也同樣是非常重要的。這樣才能經受住預定用途出現的最不利的條件。日前耐蝕合金的發展與各種焊接工藝的發展足同步進行的,要特別注意確保這些鋼能夠具有適當的焊接性能。如果焊接操作得當,大部分耐蝕合金是可以很好地進行焊接的。對於大型型鋼和較高碳和錳含量的牌號,需要預熱和(或)採用低氫焊條。對於某些耐蝕合金無論厚度是多少,都應採用低氧焊條。對最小屈服點最高達約345MPa的耐蝕合金進行氣體保護熔化極電弧焊,採用低碳塗藥焊條通常是合適的。

條件

金屬材料在腐蝕性介質中所具有的抵抗介質侵蝕的能力,稱金屬的耐蝕性。純金屬中耐蝕性高的通常具備下述三個條件之一。
耐蝕合金
(1)熱力學穩定性高的金屬。通常可用其標準電極電勢來判斷,其數值較正者穩定性較高;較負者則穩定性較低。耐蝕性好的貴金屬,如Pt、Au、Ag、Cu等就屬於這一類。
(2)易於鈍化的金屬。不少金屬可在氧化性介質中形成具有保護作用的緻密氧化膜,這種現象稱為鈍化。金屬中最容易鈍化的是Ti、Zr、Ta、Nb、Cr、Al等。
(3)表面能生成難溶的和保護性良好的腐蝕產物膜的金屬。這種情況只有在金屬處於特定的腐蝕介質中出現,例如,H2SO4溶液中的Pb和Al,H3PO4中的Fe,鹽酸溶液中的Mo以及大氣中的Zn等。

獲得方法

因此,工業上根據上述原理,採用合金化方法獲得一系列耐蝕合金。一般也有相應的三種方法。
(1)提高金屬或合金的熱力學穩定性,即向原不耐蝕的金屬或合金中加入熱力學穩定性高的合金元素,使形成固溶體以及提高合金的電極電勢,增強耐蝕性。如Cu中加Au,Ni中加入Cu、Cr等,即屬此類。不過這種大量加入貴金屬的辦法,在工業結構材料的套用是有限的。
(2)加入易鈍化合金元素,如Cr、Ni、Mo等,可提高基體金屬的耐蝕性。鋼中加入適量的Cr,即可製得鉻系不鏽鋼。實驗證明,在不鏽鋼中,含Cr量一般應大於13%時才能起抗蝕作用,Cr含量越高,其耐蝕性越好。這類不鏽鋼在氧化介質中有很好的抗蝕性,但在非氧化性介質如衡硫酸和鹽酸中,耐蝕性較差。這是因為非氧化性酸不易使合金生成氧化膜,同時對氧化膜還有溶解作用。
(3)加入能促使合金表面生成緻密的腐蝕產物保護膜的合金元素,是製取耐蝕合金的又一途徑。例如,鋼能耐大氣腐蝕是由於其表面形成結構緻密的化合物羥基氧化鐵(FeOx·(OH)3-2x)的保護作用。鋼中加入Cu與P或P與Cr均可促進這種保護膜的生成,由此可用Cu、P或P、Cr製成耐大氣腐蝕的低合金鋼
金屬腐蝕是工業上危害最大的自發過程,因此耐蝕合金的開發與套用,有重大的社會意義和經濟價值。

耐蝕合金牌號

耐蝕合金國內牌號包括:NS111,NS112,NS113,NS131,NS141,ns142,
NS143,NS311,NS314,NS315,NS321,NS322,NS331,NS332,
NS333,NS334,NS335,NS336,NS334,NS341,NS411等
耐蝕合金國外牌號包括:Incoloy800/800H;Incoloy825INCONEL600/690/625;hastelloyB/B2/C/C-4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