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冬樹

耐冬樹

耐冬屬常綠灌木或小喬木,小枝淡綠色,葉倒卵形至橢圓形,種子近球形,原生江南。在嶗山東南的長門岩島及大管島上有野生分布,膠東半島是山茶花(耐冬)在中國分布區的最北界。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耐冬 耐冬

海濱地區有人工栽培的古樹。嶗山耐冬,花有紅白,瓣有單復。隆冬季節,冰封雪飄,綠樹紅花,紅白相映,氣傲霜雪,故而得名“耐冬”。“雪裡開花到春曉,笑迎枯草吐翠時”,“葉硬經霜綠,花肥映雪紅。”花期從10月到翌年5月,長達半年之久,其花期之長及其耐寒性馳名中外,蓋冠群芳。

分布範圍

人工栽培者多在沿海的青島、嶗山、即墨、乳山、榮成海濱地區,如嶗山太清宮現有耐冬8株。嶗山明霞溝、白雲洞、華岩寺、明道觀等寺廟內都有數百年生的耐冬大樹。嶗山縣及即墨縣東南沿海地區十多個鄉鎮也有栽培。

繁殖方法

10月、上、中旬,將採收的果實放置室內通風處陰乾,待蒴果開裂取出種子後,立即播種。若秋季不能馬上播種 ,可以進行恆溫保存,後翌年2~6月份播種。大棚一年四季均可播種。沙藏催芽後翌年三月左右即可入地種植。

主要價值

園林綠化

栽培技術

耐冬花 耐冬花

地 栽耐冬花又分為園林栽培與圃地栽培。如作園林綠化栽培,要有蔽蔭樹作伴,圃地栽培要成行種好遮蔭樹。施肥要掌握好三個關鍵時期,即:3月份施追肥,以促進春梢和花蕾的生長;6月份施追肥,以促使二次枝生長,提高抗旱力; 10-11月施基肥,提高植株抗寒力,為翌春新梢生長打下良好的基礎。清潔園地是防治病蟲害、增強樹勢的有效措施之一。冬耕可消滅越冬害蟲。全年需進行中耕除草3一5次,但夏季高溫季節視情況而定。移栽耐冬花時最好在園土中加入1/2一1/3經1年腐熟的切斷松針。於6月份或翌年3月份移栽,高溫季節切忌移栽。移栽第一個月份澆水:要適量的勤澆水。平常澆水量要隨季節變化而定。清明前後植株進入生長萌發期,水量應逐漸增多,新梢停止生長後(約5月底)要適當控制澆水,以促進花芽分化。6---7月份是多雨季節,應防積水。夏季高溫季節需進行2---3次葉面噴水,噴水宜在清晨或傍晚進行,切忌中午噴水、切忌在高溫烈日下澆冷水,以免引起根部不適應,而產生生理性的落葉現象。不要澆太多水份,注意不要讓根部腐爛。空氣濕度大時,要減少澆水量。夏、秋高溫季節如遇乾旱脫水,枝葉萎蔫,要在植株地徑60公分處澆透水、並置於草被覆蓋使水分蒸發降到最低。。冬季植株逐漸進入冬眠狀態,整個冬季在沒有降水的情況下,可以選擇一天在上午有陽光時噴水一次(等於人工降雪一次),移栽後的第一年因為根系沒有完全紮根,在冬季要採取鋪設直徑60公分的地膜進行安全防凍措施。第二年可以不採取防凍措施。嶗山耐冬花-栽培管理:耐冬花盆栽常用15~20厘米盆。耐冬花根系脆弱,移栽時要注意不傷根系。盆栽每年春季花後或9~10月換盆,剪去徒長枝或枯枝,換上肥沃的腐葉土。喜濕潤,但土壤不宜過濕,特別盆栽,盆土過濕易引起爛根。相反灌溉不透過於乾燥,葉片發生捲曲,也會影響花蕾發育。 春季耐冬花換盆後,不需馬上施肥。入夏後莖葉生長旺盛育期,每半月施肥1次,9月現蕾至開花期,增施1~2次磷鉀肥。在夏末初秋開始形成花芽,每根枝梢宜留1~2個花蕾,不宜過多,以免消耗養分,影響主花蕾開花。摘蕾時注意葉芽位置,以保持株形美觀。同時,將乾枯的廢蕾隨手摘除。生長期應保持充足水分,夏季遮蔭50%。每月施水肥一次,同時抽新梢前後追施濃肥,8月以後開始逐步控肥,9月以後停肥,以促進花芽形成,待花蕾形成後再追液肥。

耐冬:四季常綠,在寒冷的北方,戶外自然越冬。雪裡開花道春曉,笑迎羞草出綠時,真時健葉經霜綠,好運福花映雪紅,說的就是嶗山耐冬。其生長壽命達600年,春節期間映雪開出大紅花,花期為二個月,寓意:幸福、安康、新年開門紅。耐冬以頑強的生命力、堅忍不拔的精神被人們所感動和喜愛。

物種分類

嶗山耐冬 嶗山耐冬

耐冬又名山茶、曼陀羅、玉茗,山茶科常綠植物,葉片呈倒卵形至橢圓形,花朵碩大,有紅、白兩種。北方的氣候本來不適應它的花期,偏偏嶗山是個例外,這也是大自然對“海上名山第一”嶗山的格外垂青。

嶗山耐冬,開始不是生長在沿海陸地,而是嶗山近海的島嶼上,像千里岩島、大管島、長門岩島這些島嶼上,都有耐冬生長,雖然它們廣泛種植,但這些島上的耐冬才是它們的“鼻祖”。

千里岩島位於嶗山王哥莊正東60多海里,是黃海中離大陸最遠的島嶼,這個島嶼春秋多霧多風,六級大風天氣就占全年的一半左右。冬天氣候條件更加惡劣,但偏偏就在這個島嶼上,不僅生長著珍稀的嶗山百合,更有嶗山耐冬迎風斗寒。

大管島位於小管島東南 6公里的嶗山灣中,島上有耐冬數十棵,最長樹齡已數百年。

長門岩島位於嶗山王哥莊東南的嶗山灣口,距大陸最近點嶗山頭相距約 22公里,這個島嶼由 4個小島子組成,即北島和南島。北島由北島和七星岩組成;南島由東嶼和西嶼組成。長門岩島上生長的耐冬,是嶗山最大的野生部落,僅樹齡逾 600年的古耐冬就有 500多棵。這個部落的形成,得益於長門岩島上有一種名為“胡藤頹子”的耐冬共生植物的護衛,減弱了海風的侵襲。耐冬本生長於南方,從《中國植物紅皮書》中可以看到,雲南才是耐冬的故鄉。嶗山氣候與雲南相差很大,是耐冬北方生長的極限,嶗山以北幅員遼闊的北方地區再無野生耐冬存活。

據傳,嶗山的耐冬是由元代道士張三豐最早從海島移植而來,此後,在嶗山廟宇流行。1988年,耐冬榮膺青島市“市花”的桂冠。

嶗山太清宮三官殿正殿院內的耐冬,是嶗山唯 一獨有品種“重瓣白雪塔”,名傳天下,此樹高約5米,枝下乾高約1.8米,胸徑約0.2米,樹冠東西約5米,南北走向約5米,樹齡逾 400年,是國家一級保護古樹名木。嶗山其他耐冬,其品種歸屬在南方均可以找到,唯有這一棵,為嶗山天然造化而生,花涌雪峰,層層鋪開,凡見其花者皆流連忘返。

據史書記載,嶗山西南方向的薛家島鼓子洋礁石島上,古代曾是耐冬的故鄉,這裡的耐冬皆是白色,花朵“大可盈把”,耐冬花朵連成年人的手都難以握過來,可見其碩大誘人。每當花季盛開,與礁石下的白浪花相映成趣,美景空前。可惜這裡的耐冬,很久之前就消失了。令人扼腕嘆息!

植物文化

神話

嶗山有天下奇絕的耐冬,因為耐冬也演義出許多神話、傳說。清朝文學大師蒲松齡客居嶗山時,以三清殿院中的耐冬為藍本,創造出《聊齋志異·香玉》里的“絳雪”,此後嶗山耐冬揚名天下。1926年,“絳雪”香消玉殞後,將“絳雪”之名冠給三官殿院內的一株 600歲的耐冬,可惜,這株“絳雪”已於2004年走完生命最後的一程。不久的將來,又會有一株“絳雪”在這裡重生,完成“絳雪”的不死神話。

詳見:聊齋志異·香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